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步伐近年来大大加快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日渐加深 ,加入世贸组织后 ,两岸经济整合获得了新的推动力 ,前景看好。但与此同时 ,布什政府以霸权主义心态 ,从“美国至上”的利己主义出发 ,为从战略上防范中国 ,策略上支持民进党当局 ,稳定政权 ,拖延统一 ,大幅调整对台政策 ,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 ,这无疑给政治根基薄弱的民进党“当局”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岛内的台独势力据此挟洋自重 ,活动日益猖獗 ,气焰十分嚣张 ,中国统一大业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2016年以前,柬美关系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但自2017年初以来,柬美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国关系有趋冷的倾向。这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亲华以来东南亚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友好关系的大趋势保持一致,可以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挫败。其实,“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就是冷战思维的一个产物,为的是维持其霸权的一己之私,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趋势、大格局格格不入,注定不可能成功,相信东南亚各国人民能够看清。柬美关系的趋冷客观上有利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顺利实施。然而,在中美对弈东南亚的棋局中,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柬美关系仍存在很大的变数,这给“一带一路”合作带来潜在的风险。我们可以从分析柬美之间的利益关切入手,分析造成柬美关系趋冷的原因,并从中查找风险点,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高调宣称重返亚洲,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主要是遏制中国崛起,维持美国全球霸权.适应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一是由双向遏制中日向集中遏制中国转化;二是巩固军事同盟实现军事一体化;三是合作领域拓宽实现美日同盟全球化;四是由双边安全合作向多边安全合作转化.美日同盟的强化源于各自所需和相互利用:一方面美国借美日同盟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另一方面日本需要借助美国增强地区影响力.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中国崛起形成严重挑战、使中日关系受到很大的影响、延缓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环岛屿防务链"是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初提出的,并于1951-1954年建立,是旨在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利益的重要防线,也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构建的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的核心部分.构成"环岛屿防务链"的诸条约是一个不可分割、彼此呼应的防御整体,但是,这几个条约在美国的西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差异的.<澳新美安全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重要性要低于<美日安全保障同盟>.这几个条约重要性的排序实际上反映出美国在西太平洋安全防御中实施的是以日本为重要依靠对象的防务战略.  相似文献   

5.
核不扩散政策自冷战时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度早期核计划中,虽然美国试图推行核不扩散政策,但最终美国出于战略因素考量,对印度进行了事实上的核扩散。1947—1963年间的美印核关系与2005年后的美印核合作关系揭示出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深层悖论:战略安全利益与核不扩散利益之间的内在紧张与冲突。美国着眼于短期利益的举动必将最终损害自身安全与地区的长期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本质上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延续,但它的指向更加明确,意在牵制中国,拓展美国的同盟体系,构建一个针对中国的美日澳印四方非正式联盟。"印太战略"突出印度的重要性,加强美印防务合作。但是,美、日、澳三国同中国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美印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分歧,特朗普政府高官更换频繁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印太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台湾政坛的权力更迭使台海形势发生了本质变化,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互动”时期。对此,美、日国内的反应有很大不同。如何在台湾与大陆、美国和日本之间建立起“新型平衡关系”,是摆在马英九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变化了的台湾政治生态和地区形势,日、台关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拉开序幕,“联合号”事件的发生无疑将对日、台关系调整产生影响。未来日、台之间在加强务实的经济关系方面存在较大空间,但不会成为安全上的盟友。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台关系将进入一个转型期。  相似文献   

8.
在1895年台湾军民反割台军事斗争中,刘永福作为台湾防务帮办,主持台南军民反割台军事斗争。其间,刘永福结合反割台斗争实际,提出了:“台北重点设防”的防务思想;“筹军饷,为第一着紧要之事”的军事后勤思想;“相互援助”、“兵民一气”的作战思想;“招抚土匪”,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因素的斗争思想。与此同时,刘永福竭力将这些思想付诸反割台斗争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提升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政治上,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各国外交的投入;在经济上,美国通过TPP力求掌握亚太经济主导权;在军事上加大了军事人员和装备的部署。通过其整个“再平衡”过程不难看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是霸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延续而已,它追求在亚太地区以大国制衡为着力点,在手段上软硬兼施,希望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利用最新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论述1960年代上中期美国政府与台湾国民党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得约翰逊政府不得不在中国代表权问题采取新的手段,而国民党却希望美国能够继续以“重要问题案”在联合国内维持“纳蒋排共”的旧局面。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约翰逊政府决定支持具有“两个中国”意味的“研究委员会”的决议案,作为防止其政策失败的主要手段,并迫使国民党接受。与此同时,美台双方为了保住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还通过PL480为国民党在非洲加大“援助外交”提供财政资助,暂时维持着美台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