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学刊》2015,6(1):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荐的彝族馆有历史馆、文化馆和生活馆三个展厅。历史展厅主要介绍了彝族近现代杰出人物、南诏十三王、十月太阳历、先祖阿普杜牧和六祖分支。文化展厅主要介绍了  相似文献   

2.
《民族学刊》2015,6(2):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其中的羌族馆有释比文化和羌族文化综合两个展厅。释比文化展厅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介绍了勒色——祭坛、神龛、释比法器、释比面具、祭祀馍印、释比祭祀活动、释比戏等,同时也展示了释比保护、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景。羌族文化展厅中不仅展示了与羌族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饰、碉楼、羌笛、生活器皿、狩猎器具,还展示了我馆的珍贵文物——清代的皮铠甲和用水獭皮包制的清代土司服饰,以及羌民族古老的传统妇女节——瓦尔俄足和羌族服饰中的珍品——羌绣。  相似文献   

3.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全盟包含蒙族、汉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等20多个民族.兴安博物馆是兴安盟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博物馆,馆内收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丝织品、民俗文物等5000余件藏品.其中,皮质文物是民俗文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兴安盟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民族交流的主要媒介,对兴安博物馆馆藏皮质文物的保存现状进行研究,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探究近代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民族发展等不容缺失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全盟包含蒙族、汉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等20多个民族。兴安博物馆是兴安盟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博物馆,馆内收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丝织品、民俗文物等5000余件藏品。其中,皮质文物是民俗文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兴安盟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民族交流的主要媒介,对兴安博物馆馆藏皮质文物的保存现状进行研究,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探究近代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民族发展等不容缺失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有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现代社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弘扬,民族博物馆是进行民族历史文化藏品以及民族风俗展示收藏和展示的有效途径,其藏品征集是进行文化藏品收集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民族博物馆藏品征集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结合地区实际地域文化情况进行民族藏品征集、迎合未来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产品征集以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收集使其得到保护和继承等措施,旨在促进民间博物馆藏品收集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以及艺术进行研究,能够对民族博物馆陈列的深刻含义进行正确认识.基于此,本文将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原则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民族博物馆陈列的本质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展示民族文化、知识与感情相融合以及人文情怀的展现三方面内容.接着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艺术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艺术展示多样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
贺霆 《民族论坛》2012,(4):106-109
于2009年建成并已部分开放的云南省中医药暨少数民族医药博物馆,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庇护所。而其中正在建设的中医西传分馆,更是中医药类及人类学、民族学类博物馆中的一朵奇葩。除了对针灸西传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这座有些另类的博物馆还促使我们对我国民族博物馆的视野乃至整个民族学、人类学的视野进行思考。本文从该馆的由来、功能,以及它带来的启示,讨论"民族"、"少数民族"的本意、特别是对中国人类学界的含义,以及新时期探索海外社会乃至西方社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民族贵州陈列展厅中民族装饰板块为主要线索,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化深度体验提升交互性和普及性。通过创意、沉浸式交互体验,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差异和历史发展、生活生产方式及气候地理环境等。以切身的理解体验结合高效的宣传方式,使到访者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在博物馆的体验设计中,充分利用好新颖高效的宣传方式,发掘文创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辅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让观者和受众自主地去了解和热爱民族民俗文化,积极参与到志愿讲解员的队伍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9.
吴庆光 《民族论坛》2011,(12):27-29
潇湘热土.历史悠久,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札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湖南少数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了湖南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湖南乃至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文化”专栏,首先关注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民族贵州陈列展厅中民族装饰板块为主要线索,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化深度体验提升交互性和普及性。通过创意、沉浸式交互体验,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差异和历史发展、生活生产方式及气候地理环境等。以切身的理解体验结合高效的宣传方式,使到访者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在博物馆的体验设计中,充分利用好新颖高效的宣传方式,发掘文创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辅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让观者和受众自主地去了解和热爱民族民俗文化,积极参与到志愿讲解员的队伍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11.
7月2日,'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中央圆厅开幕,重点展示丝绸之路沿线中国13个省(区、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中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和成果。本次成果展由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维也纳联合国中文会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博物馆是国家民委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的民族博物馆。1984年 11月开始筹建,1995年5月正式批准成立,并已在北京西长安街划定馆址。 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征集、保护民族文物,成为民族文物的收藏中心;研究民族文物及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研究中心;进行民族传统文化陈列和各种专题展示,成为民族文化的展示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与民族文化有关的文献、影视等资料,成为民族文化的资料中心。中国民族博物馆现收藏有民族文物3000多件(套),包括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品、服装服饰、…  相似文献   

13.
王晓春 《中国藏学》2002,(2):97-102
民国四川藏族档案,主要是指民国时期形成的反映四人藏区藏民族活动及藏族事务的历史档案,相对集中于四川省档案馆和甘孜、阿坝两州档案馆。不同载体的汉藏文档案史料,上起民国元年(1912年),下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内容可大致分为政务类、经济类、军事类、司法治安类、民族类、宗教类、文化教育类、涉外事务类等,多侧面展示了民国川西北藏区和康区(川边地区)的历史概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展开对这些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因此,为了保护人们收集和发现的文化遗产,各个地方都十分注重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向公众展示文物的机构,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通过博物馆中的藏品,人们能对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全面的了解,所以,认真展开对博物馆展示理念的研究,探讨博物馆与历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对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展开对这些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因此,为了保护人们收集和发现的文化遗产,各个地方都十分注重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向公众展示文物的机构,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通过博物馆中的藏品,人们能对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全面的了解,所以,认真展开对博物馆展示理念的研究,探讨博物馆与历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对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口头文学艺术,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对于恩施州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应该以项目的形式,确定相应的传承人,发挥基层社区和教育机构的作用。同时,还应该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推介。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纳入保护的范围;1989年又在《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中,把民族传统和民俗文化纳入保护的范围。世界各国大都制定了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法律规定,我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立法正在抓紧进行,开发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快对民间文学艺术等遗产的立法保护,积极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3,(9):60-61
湘西自治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是湖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级综合性重点博物馆,由湘西民俗风情馆、湘西剿匪胜利纪念馆和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碑等组成,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约7668平方米,现共有文物藏品7900余件套(单件10余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810件套。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当地的文化、自然遗产及风景进行"在地"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及展览不同,生态博物馆以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或居民的集体记忆为收藏和诠释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定边界,将"地域"概念扩展到博物馆领域。随着旅游的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博物馆"在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模型出发建构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的根本、基础和载体。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所承载的真、善、美等价值观和正能量,其传承和保护在国内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工作者而言,传承和保护"非遗"是自觉,更是责任。本文就安徽博物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的实践,从收藏、研究、展示、宣教、文创等方面对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