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楼子》运用寓言说理有三种情况。《金楼子》所创作的寓言,代表了六朝寓言创作的成就。它不仅继承先秦传统,数量比较多,而且借鉴了《圣经》中的寓言,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轻骑作用。  相似文献   

2.
寓言精神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汤显祖在创作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热情,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他的戏曲创作具有强烈的寓言性。“临川四梦”就是其寓言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儿童文学读本,杨啸的《幽默寓言故事精选》确是近年来在写给儿童的寓言中,值得关注的好作品。寓言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学体裁,俄国的寓言大师克雷洛夫曾以诗的形式将寓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我国的现代寓言的创作中,作家们吸取先秦寓言和西方寓言的精髓,寓言大多  相似文献   

4.
寓言创作思维是人类思维进入成熟期的表现,它经历了一个从神话思维脱胎并逐步成熟的漫长过程;寓言创作思维具有主题先行、注重逻辑理性和哲理性、简单明了的特点和鲜明的审美特征;寓言创作思维对后世小说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推进小说创作的成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寓言与寓言式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寓意的作品即为寓言,一些作家如但丁、斯宾塞、卡夫卡被视为“寓言型作家”等提法是否妥当?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首先明确判断寓言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只有那些短小轻快幽默、运用劝喻或讽刺、可以“合理地破译”的作品才可称之为寓言。而有寓意的作品虽具有寓意丰厚、并运用比喻、象征、投射等手法,创作由小见大、由具象到抽象的艺术“模型”等寓言化特征,只能说明其作品有寓言化倾向,可称为寓言式作品。这些创作寓言式作品的作家,因未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寓言,并不能称为寓言型作家。  相似文献   

6.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是寓言文学的高潮的酝酿时期,战国中、后期是寓言文学发展的高潮时期。 但是,在当前的寓言研究中,有不少人却把春秋战国之际说成是寓言的产生时期,并且认为寓言一经产生,很快就进入自觉创作的高潮。关于中国寓言产生时代的这种论断是错误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优秀业余作家邝金鼻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都小有名气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寓言童话,在读者中颇有影响.文章依据其新出版的<邝金鼻儿童文学集>(寓言童话卷)对他的寓言、童话,从内容到特色,以及他的创作精神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庄子寓言的思维方式对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 ,并可以用寓言的眼光来品味审视这些作品。依据在于寓言的由“器”而入“道”的思维方式正与新时期以来部分有多重意味 ,有理性特色的小说的创作思维契合  相似文献   

9.
庄子对寓言艺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自民间的寓言,在春秋末期大量涌入了文人领域。而后,文人在借鉴、改造民间寓言的同时,自己也进行了大量创作,形成了战国时期寓言艺术的一个高峰。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寓言的出现,才引起了寓言艺术的飞跃。如果我们将其置于先秦寓言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予以考察,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庄子对寓言艺术的贡献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庄子寓言的探讨,意在表明他在寓言创作方面的成就。庄子以幻想的形式创作寓言,用升天入地的奇妙想象代替了对现实社会的如实描写,大胆地把笔伸向鬼神的世界,创造出众多的千奇百怪的艺术形象,大大拓展了寓言的表现力,使庄子寓言呈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生前一直钟情于寓言艺术,其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寓言化特征。为了让小说回归其本来所具有的生活诗性,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特征也在不断地得到深化,乃至于其后来的小说均蕴含着一个拟寓言结构。卡夫卡小说的拟寓言结构,除了赤裸地袒呈自身外,似乎根本不指向其他任何特定的"意味",具有一种超寓言的审美功能,故而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无"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经典作家,寓言体叙事是其作品中的基本叙事模式,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是其作品持久关注的主题.霍桑的寓言体叙事模式与其创作思想十分契合,他在丰富创新寓言体叙事艺术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创作思想,由清教传统走向人文主义.霍桑的叙事艺术与其创作思想相辅相成,二者的发展共同推动霍桑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试论庄子的寓言世界郑世明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第一个自觉地、大力地创作寓言的作家。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寓言”的概念。《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  相似文献   

14.
1625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和中国天主教徒张赓翻译了《伊索寓言》的第一个中文选译本——《况义》。《况义》的翻译受到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中国寓言的影响,同时,它所传入的西方寓言又为中国文人关注,促生了第一批西方风格的中国寓言作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唐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在寓言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寓言散文不仅揭露时弊、展现自我高洁人格操守、于嬉笑怒骂中表达对现实丑恶现象的不满,而且善于自我反思,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意味。柳宗元寓言散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晚唐讽刺文学皮里阳秋的创作风格、以批判为主的思想内容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经典作家,寓言体叙事是其作品中的基本叙事模式,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是其作品持久关注的主题。霍桑的寓言体叙事模式与其创作思想十分契合,他在丰富创新寓言体叙事艺术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创作思想,由清教传统走向人文主义。霍桑的叙事艺术与其创作思想相辅相成,二者的发展共同推动霍桑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寓言史纲》是陈蒲清先生《中国古代寓言史》的续篇,亦是一部填补空白的著作。他的问世,不仅完成了他中国寓言史的宏大建构,而且,通过对我国现代寓言史的全面、深入地探究、总结,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当代的寓言研究与寓言创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在40年代抗战背景下创作出的小说《八十一梦》,迫于当局压力,借用梦境的笔法,在小说叙述中具有显著的寓言化创作特征,集中体现在"寓言故事"的非现实性、"大环套小环"式的通体寓言结构、人物形象象征符号化和时空背景的虚化。  相似文献   

19.
道体之将形而未显──从思维的发展看中国寓言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秦寓言的繁荣与其时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密切联系,而庄子哲学“道不可言”的观念也或多或少影响了藉助寓言来阐发事理的论述方法。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到两汉时期,论说文中寓言数量急剧减少。刘向《说苑》等故事集的编辑,以及其后佛经寓言的翻译,促使寓言开始从论著中置换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直到唐代,寓言才成为文人的一种自觉的创作,但寓言作为一种文体仍没有上升到理论自觉的高度。宋以后寓台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一直到本世纪初,寓言才成为一种真正自觉的文体。  相似文献   

20.
罗丹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在寓言、童话及科幻小说创作中均有卓越成就。其创作生动丰满且具当代性 ,其创作历程与成就从一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路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