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与共产主义的社会运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质和最高目的。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把自由看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实践主客体的动态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表现形式;“美的规律王国”的占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确证;而实践的发展、分工的消灭,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演化和最终实现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3.
黄立 《社会》1988,(11)
个体的“社会化”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但社会化的研究较之社会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来说,它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至今其研究的范围又多偏重于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类型等方面,且又局限于经验性的描述上,未能对个体社会化的机制作出较为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就个体社会化的机制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论述,旨在使我们对社会化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进入到本质的说明。个体社会化的机制,是指构成社会化的结构、功能及其交互作用的关系。社会化的结构主要由个体的生物因素、个体的人格因素和社会的环境因素所构成;各项因素在个体的社会化中又各有其特有的功能;诸功能的交互作用统一于个体社会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一、功能分析是研究宗教的一个“观察点”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观察点进行多角度的透析。如从历史学的、人类学的、考古学的、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语言学的、文化学的、民族学的等视角来研究。不...  相似文献   

5.
解读"持有的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有的正义”是诺齐克的有关财产权的理论 ,是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一块基石。诺齐克将“持有的正义”划分为“获取的正义”和“转让的正义” ,他认为只要财产的最初的获取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起点的正义 ) ,而且财产的转让也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过程的正义 ) ,那么最终的财产就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持有的正义 ) ,由此所产生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诺齐克的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 ,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论。本文通过解读“持有的正义” ,与诺齐克平等对话 ,说明其这一理论基石并非是那么牢靠的 ,并非是无懈可击的。  相似文献   

6.
张功杭 《探求》2004,(5):40-42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求真务实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落实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绝对命令在康德的哲学中是道德科学的最高原则并具有普遍有效性,其始基坐落于康德关于人性的认知与分析。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人的本性是绝对命令的基础,绝对命令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还原为人的本性的相关内容。康德所指出的道德实践的路径,就是一个从人的本性出发的,经由人的本性向人的本性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3,(6):28-33
作为人类思想的一种重要的认识形式,直觉主要分为两类:与命题对象相连的在知识领域中存在的"认识上的直觉",以及与非命题对象相连的在生命领域中存在的"生存上的直觉"。前者具有的往往是知识论上的意义,提供的是对知识确定性的说明;后者则往往关涉的是生存论上的意义,提供的是对生命意义的形而上澄明。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多种多样的联系、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存在着不变的和变化的、必然的和偶然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联系。而相互作用可分为弱的和强的、破坏性的和建设性的相互作用,以及以相互作用方面的公开斗争、冲突和相互排斥为特点的激烈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相互作用。具体科学只研究个别的相互作用。全面地研究各种联系和各种相互作用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只研究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辩证矛盾。主要注意力放在揭示矛盾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特殊相互作用的本质,分析矛盾的类型并确定划分矛盾类型的实际原则。  相似文献   

10.
赵景阳 《唐都学刊》2013,29(1):43-52
亚里士多德在论证德性与幸福中隐含着三个伦理学命题:伦理的目的、德性的养成、幸福的获得。以习俗为共同出发点的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目的分别是促进"城邦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政治学的公正立法使人获得一种亲近德性的道德,服务于政治学的伦理学的目的是使"个人的善"同一于最高善——"城邦的善"。德性不仅仅是"一种合乎明智的品质",而是"与逻各斯一起发挥作用";德性的养成要靠个体在健全的法律下获得一种亲近德性的道德,德性的养成是一个持续的心理禀赋过程,最终养成"明智德性"。只有灵魂的德性的实现活动才是幸福,它是完善的和自足的;人的幸福有两种:一是"第一好"的幸福,属于沉思的理智的幸福;二是"第二好"的幸福,属于实践的理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是什么?普遍的根据与特殊的根据,根据与条件,根据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从分析事物的根据出发,探究事物发展的原因,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和进程?在这些有关根据的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错误或认识水平、历史条件的局限,对这些问题往往作出错误的或者片面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以后,才对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问题作出客观的、全面的、合乎科学的分析,并把这种正确的理论观点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革命实践,使之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同志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对根据问题在理论上作了深刻的阐述和重要的发展,在实践中更是善于抓住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进行周密的考察和科学的分析,据以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确定正确的战略战  相似文献   

12.
朱泓 《学术交流》2002,(3):139-141
创造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根本上取决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 ;而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又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人的价值的弘扬和提高是近代以来人类追求不懈的目标,是国家、社会和人自身跨入现代化门槛的条件和标志。市场经济则被证明是迄今为止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经济模式,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然而,在赞扬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的正面促进效应时,我们对它的负面抑制效应保持清醒和警惕也是非常必要的。 人的价值的根本在于人之为人 的内在根据和意义 关于人的价值,目前理论界争议颇多。我们从整体上赞同这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可分为工具性价值和本体性价值。工具性价值是人作为客体对他人、社会的价值和人被分成主客体后客体自我对主体自我的价值。这是人的外在的、相对的、形而下的价值。本体性价值是指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和意义。它是内在的、绝对的、形而上的主体人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根本内涵,是工具性价值的依托。我们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使用“人的价值”的概念。就此而论,人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人的独立和自由、尊严和个性、主体性及生命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论哲学家、文学家或社会学家、生理学家用了种种褒贬的词汇和专业术语去描绘或介定男女两性的爱情,总是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这种特别强烈的相互倾慕和爱悦之情,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既是肉体的,又是精神的;既有直觉的快感,又有理性的了解;是欲和情、性和爱的综合和统一。说它是性和爱的综合和统一,那是因为,性是爱的土壤,爱是性的花朵;性是本能,爱是升华;性是周期性的生理冲动,爱是兼有即时的、强烈的性冲动和长久的理智的、细腻的、深刻的感情流露。因此,作为低层次的原始生物欲望,可以有“无爱的性”,但是不可能有“无性的爱”,只要这是指男女两性的爱,而不是朋友的爱或血统的爱。  相似文献   

15.
鲁品越 《创新》2016,(1):16-22
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甚至将其当作后者的一个别支,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各种曲解的产生原因之一。实际上,二者是具有本质区别的完全不同的理论。旧劳动价值论仅仅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劳动是交换价值的来源,其中有的从生产成本角度,认为一切成本归根到底是劳动成本;有的从先天的道义角度,认为劳动理所当然地必须得到交换价值的回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它不再把劳动仅仅看成个人的活动,而是看成创造历史的作为总体的"社会劳动",个人劳动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着人与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作为社会集体生命的结晶的价值实体,通过使用价值载体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活生生的物质化的社会关系。于是通过社会总劳动所生产的全社会的产品体系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物化的社会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社会作用不断提高,科学作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科学变为社会管理的最重要的工具,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现阶段的特征.随着这些功能的实现而来的是科学本身的量变和质变,各种不同的科学知识领域的两种趋势——分化和整体化同时发挥作用.科学整体化的富有成果的现象之一,乃是最近几十年产生的和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活动领域——系统研究.这种研究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目标是研究复杂的、综合的、大规模的课题(其中包括全球的社会经济课题),研究者进一步的目标不仅在于认识被研究课题和有关对象的实质,而且在于创造工具以便保障合理地控制这些对象,促进解决现有的课题.这种研究功能和改造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整体观是建立在批判黑格尔抽象整体观、传统集合论的整体观和无人的整体观基础之上的新整体观.马克思的新整体观在回应20世纪人类生存问题中自我分化和自我发展,这种分化和发展显现为卢卡奇的方法的整体观和主体意识的历史整体观、萨特的主体意志的历史的整体观,阿尔都塞结构的整体观、后结构主义的异质整体观和当代量子力学形而上学化的原初整体观.相对而言,前三种整体观是一种更强调整体的强整体观,而后结构主义的异质整体观是一种虚化整体的弱整体观,当代量子力学形而上学化的原初量子观重申了整体的优先性,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后结构主义的整体观的纠偏.从马克思整体观生发出来的这些整体观构成了新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的谱系学图景.  相似文献   

18.
蓝江 《求是学刊》2022,(2):26-35
福柯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一书中,反思了现代医学知识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重点关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医学知识体系的变化。从18世纪的以相似性的图表为主体的分类医学,经过大革命和拿破仑政府时期的社会医学,建立了将病人、穷人、异常之人隔离起来的现代大型医院,并在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以征候关系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知识型。这种新生的医学知识型通过医生的普遍性的目光的凝视,悬置了个体身体的个别差异,将病患的身体纳入普遍的医学知识型的装置之中,从而实现了临床医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权力,也彰显了背后不可见的医学知识型的实证性装置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武三中 《探求》2005,(6):11-14
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使党的基层组织与转型社会之间的适应性存在很多问题,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提出了新挑战,而社区党的建设,为重建党的基层组织和转型社会之间的适应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社区党建整合了党的基层组织资源,适应了社会转型对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新要求,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社区党建创新了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体制,适应了社会转型对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作用的新要求,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社区党建丰富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适应了社会转型对党的基层组织社会参与的新要求,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法制历史经过4000多年的发展而从未中断。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法律传统,比如重农主义的法律传统、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重伦常的伦理法传统、多元一体的民族法传统、德礼为本的儒家化的法律传统,等等。这些法律传统是以深厚的法文化的积淀为基础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受到中国固有国情的影响——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多民族的国家结构、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状态等,也都给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