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化作为契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企业的会计行为.研究聚焦于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文化,考察了文化规制因素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相比非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低,表明中华老字号企业存在显著的会计效应.异质性考察发现,在国有企业、强内部控制和高机构持股公司,中华老字号的会计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机理渠道检验发现,中华老字号企业影响盈余管理的机理是重视文化渗透和稳健经营,这表明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诚信经营的会计基因.研究以老字号企业文化的独特视角拓展了“文化与财务”的研究范式,对理解驱动微观企业会计行为的非正式制度动因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核心命题,提升数字化领导力、打造企业"护城河"优势也变得至关重要。数字化对领导者个人的沟通行为和公信力、影响力带来冲击,也对领导方式、组织关系和凝聚力等提出挑战。目前,企业在制定数字化领导策略、落地执行、释放人才潜能、360度全局观等方面普遍存在短板。为此,应从数字化思维框架、数字化战略执行、数字化企业文化建设三个层面来推进企业数字领导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中华老字号"商标注册及企业品牌宣传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对河北省27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商标的命名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老字号商标的英译现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无为"思想的内涵是"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作为实践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标。领导者为了提高领导力,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要具备"无为"之智,实现"无为"到"有为"的过渡,塑造"领导之体",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从组织管理与领导角度践行"无为"之智,达到"无为"统筹"有为",利用"无为"智慧提升领导力,要求当代领导者与民为亲、与时俱进、以柔制胜、以不言塑威严。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领导力是领导力的核心部分。"文化领导力既是领导力的根基又是领导力的灵魂,只有基于深层文化积淀的领导力才会永葆青春不失效力,同时也只有不断发挥文化领导力的作用才会牢牢把控领导的方向,从而使其不至于迷失途中而导致领导形同虚设、徒有虚名"[江允英:《试论提升文化领导力》,《高等函授学报》(哲  相似文献   

6.
说起"中华老字号"我们通常会想起: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较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的民族企业.  相似文献   

7.
正在互联网时代,女性领导跳出认识误区,指向信息化世界的人格塑造与领导力提升策略,在当下社会意义深远。女性领导的成功并不是源于女性性别,而是在于领导实践。在"互联网+"时代,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关键在于从思维模式到行为模式上注重"变"和"新"。互联网经济注重体验的要求与女性的感性优势相契合,因而女性领导应当发挥擅长柔性管理的优势,坚持"从网络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民族有亲和力会兴旺发达,一个社会有亲和力会温馨和谐,一个政党有亲和力会万众归心,一个领导有亲和力则会受人敬仰。可见,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非常重要,是领导行为中不可或缺的柔性领导力。一、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必然要求。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包含对人对物的包容理解,也包含与  相似文献   

9.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商业发展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即年代久远并拥有历史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其特色工艺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社会大众广泛认同并有较高声誉的品牌。然而恶意抢注行为却侵犯了老字号企业的相关权益,使得老字号企业在经济、声誉上蒙受巨大损失。目前,我国对于老字号商标的保护仍较为薄弱,欧美发达国家对恶意抢注行为则有着清晰或者较为明确的立法。欧美发达国家没有像我国这样的"中华老字号"的认定,其皆是从保护一般商标的角度对类似老字号商标进行保护,使得类似老字号商标得到了较好保护。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恶意抢注的相关保护制度,笔者提出,应当建立以商号认定为基础、商标保护为措施的全面的老字号保护机制,以期健全我国的老字号商标保护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我国老字号品牌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身份—知识—行为"领导力提升模式,在不断塑造领导特质过程中曾获得高度关注和广泛运用。然而,新任领导在与下属互动过程中,不仅要塑造自身领导特质,还要确保以能获得领导结果的方式有效行动,也就是提升结果导向领导力。这是因为结果导向领导力可以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与领导效能扩展,二者是新任领导与下属有效互动的基本条件。因此,新任领导在与下属保持有效互动过程中,需要提升结果导向领导力,并以此提供与下属进行有效互动的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公众"获得感"与公共部门领导力已经成为社会良治的重要两元。从公众"获得感"提升的视角来看,公共部门领导力的核心维度包括推动和协调社会发展能力、战略思维和创造性应用能力、依法执政和严格执行能力三个方面,以及协调力和发展力、前瞻力和创新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六个关键要素。公共部门领导者是公众"获得感"提升的实现者和维护者,公众"获得感"提升是公共部门领导力跃升的动力源和衡量尺度,二者良性互动是社会善治的重要体现。因此,公共部门领导者应从明确领导策略、增强包容性和强化沟通能力三个方面实现公共部门领导力的跃升。  相似文献   

12.
卓越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核心特质。在新时代,"四梁八柱"构成了党的领导力体系特征。"四梁"是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目标,通过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通过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实现党的领导的全覆盖;"八柱"包括学习实践力、战略思维力、统筹协调力、选人用人力、政策执行力、创新变革力、监督约束力和自身建设力,支撑起党的领导力的广阔空间。当前,我们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找到呈现党的领导力的新视角,使党的领导力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有的观点认为女性领导力是一种柔性领导力,有的观点认为女性领导力是一种"去女性化"的领导力,这两种片面的观点都割裂了女性与领导之间应有的逻辑关系。"女性领导"是一个整体,不能只强调性别或角色,应是两种属性的有机结合。在"互联网+"背景下,女性领导地位巩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性别优势与领导角色的有效统一,并将此作为领导力提升的基本逻辑。一、"互联网+"与女性领导的契合性(一)柔和的性别优势  相似文献   

14.
领导者是横空出世的伟人吗?领导力只是高层拥有的"稀世之物"吗?领导就意味着控制支配和发号施令吗?基于对企业组织的深入探索,美国著名领导力理论专家沃伦·本尼斯为我们讲述了不一样的故事……在领导力研究领域,无论是强调领导者个人特质的"特质学派",还是强调领导者行为模式的"行为学派",或是强调因地制宜的情境反应与洞察力的"情境学派",都将聚焦灯主要投射于作为"精神灵魂"的领导者本人,关注着他们的商业天才、雄心、远见、激情、铁腕、魄力,以及带领企业缔造的成功。然而,从组织整体环境与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业企业文化建设视角的调查和访谈表明,"80后""90后"的创业领导力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这些特征反映了"80后""90后"创业领导力的状态及其所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企业文化建设情境下,提升"80后""90后"的创业领导力,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思考,从文化建设角度培养创业领导力;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内容,从文化能力角度挖掘创业领导力;打造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氛围,从认知转变角度提升创业领导力。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强对当今组织的领导者提出了各种挑战,这就需要一个新的领导力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和实践工具。人本矩阵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基于DISC理论和情境领导理论,从人的心理、能力与行为三个维度研究领导力等相关问题。根据人本矩阵,人们应该做到修心、赋能和正行,改善心力模式与行为风格,从而有效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17.
神经科学为领导行为解释提供了客观证据,神经领导学的产生与发展使得领导力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神经领导学从领导特质、情绪管理、领导行为、权变领导等方面对领导力进行探究,认为领导力表现与领导者大脑特定区域神经系统有着密切联系。基于脑神经的刚性与可塑性,可利用脑电图(EEU)、心电图(ECU)、神经系统反馈训练等技术对领导力进行评价与开发,提升领导绩效。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领导者而言,因其处于资源整合的中心,必然会执掌相应的权力,但身居高位者未必是一呼百应的好领导,有职有权也不等于一定具有了领导力。权力的影响力是强制性的,但随着职位的变动或消失,这种领导"硬实力"也会不复存在,非权力影响力才是领导者自身综合素质和良好行为的体现,这种领导  相似文献   

19.
程炎 《决策》2011,(5):I0013-I0013
“‘中华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今年初,历经半年的公示,‘徽六’品牌六安瓜片正式获‘中华老字号’称号,我们徽六公司也成为第一家荣膺殊荣的六安瓜片生产企业;纵观中国茶叶界,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而我们企业的发展史,再一次证明,用现代理念打造‘中华老字号’,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能挖掘其背后的金子般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全面应用以后,企业组织形态、领导方式、业务模式等多项因素都出现了显著变化。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深入探索企业数字化领导力的建设方式。文章先阐述“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数字化领导力的具体影响,在明确数字化领导力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变革、赋能组织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认知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创新、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等5个方面,探讨企业数字化领导力的具体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