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乡族是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宗教文学在东乡族中的长期传承过程中,呈现出它的变异特征,首先表现在原有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吟诵讲述变异为东乡语的吟诵讲述, 这就为伊斯兰宗教文学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性标记.小经文是以阿拉伯字母来记述东乡语的文字,"拜提"是诗歌之意.东乡语小经文的"拜提"有它产生、发展、消亡、濒危的自身规律,研究它的这种轨迹和它的主要作品<哈散与候赛尼>、<战黑娜姆>、<矣利夫>、<和者阿姑>、<葡萄蛾儿>、<诗司乃比>、<来拉尕黑>所表现的文化意蕴,对我们思考"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工程,有许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渤海建国史由于受到新罗、日本等史料的影响,造成两<唐书>中<渤海传>与<靺鞨传>的矛盾记述,并造成了渤海建国史研究中"依附"说、"白山"说以及"叛乱"说等误区.本文重新审读靺鞨族史、契丹族史与渤海建国史,指出日本史料,尤其是新罗史料之误导,使渤海史研究走出误区,还渤海建国史以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周书>等汉文书籍所载古代突厥语族民族狼救助神话传说中的"符离之窟"和拉施特<史集>所载<额儿古涅-昆传说>中的"额儿古涅-昆"之间存在着相通性.两者并非指自然隧穴,而是神话传说中的幻想境界,是上述民族始祖"所生之窟"的象征.神话传说所描述的"符离之窟"和"额儿古涅-昆"的原型为山中自然隧穴,这些隧穴作为初民崇拜的神圣场所长期被古代突厥语族民族和蒙古民族先民所敬仰和膜拜.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蒙古族古典文学名著<一层楼>的姊妹篇<泣红亭>的创作受汉文化及<镜花缘>等古典文学影响的情形进行了简略评述,并着重对<泣红亭>汉译本的得失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5.
何谓"纳钵"?"纳钵"究竟为何种语言?其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早被已故的辽金史的专家傅乐焕先生在<辽史丛考>一书中作了十分准确的回答."冒离纳钵"是金朝初年皇帝的春猎之所,在<金史><许亢宗奉史行程录>等书中均有记载.然而,这个非常重要的地名几乎被治<金史>研究者们所忽略,本文主要是从实地调查的角度,对"冒离纳钵"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详细考证,提出"冒离纳钵"即今日哈尔滨市郊区的莫力街古城.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李普曼<论大清律例当中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一文中乾隆"歧视回民"的观点,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件的分析,论证乾隆没有歧视回民.  相似文献   

7.
从<诗经>"风诗"及广西民歌入手,探究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中原地区婚恋文化与广西各族的异同,比较了其中呈现出的不同的女性风貌.  相似文献   

8.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对为什么要讲诚信以及如何践履诚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闪光思想.然而,<周易>中的"诚信"思想却又呈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9.
<雪球>一书在汉民族研究的方法论上有许多突破,但<雪球>在"族群"理论运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国内"族群"理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该书在"族群"理论的运用上可以进行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主要职能和根本原则,指出要使社会各界从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这个理论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大意义,并将其作为贯彻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以阿拉伯 -波斯字母拼写自己语言的现象 ,有其形成的过程。以唐元以后入华西域人后裔为主体形成的回回民族中 ,有相当部分其祖先的母语为波斯语。波斯文为蒙元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 ,时称回回字。元、明、清三朝均设有官办教授波斯语的专门机构 ;而随着同汉族的多方接触 ,汉语逐渐成为以回族为主的甘宁青一带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交际语 ;同时在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影响下 ,回族学者创造了用阿拉伯 -波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新母语———汉语的方法 ,主要用作解经 ,兼用于日常 ,形成了现在称为“小经”的文字。而其他一些操突厥语的西北民族 ,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 ,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仍然保存了自己的母语 ;受其影响的穆斯林民族如东乡族 ,则在保存自己母语的同时 ,在回族“小经”的影响下 ,创造出东乡“小经”。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marital assimilation of the ethnic Hui, the biggest Muslim minority group in China, with the Han major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ies, using the 1% sample data of the 1990 Chinese Census. Unlike previous research which focus on demograph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minority individuals on their marital choic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community-level analysis scrutinizing local marriage market conditions on ethnic intermarriage rat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Evidently, the Hui–Han intermarriage rate in different city units varies greatly, as high as over 80% while as low as less than 30%. Furthermore, the great variation in Hui–Han intermarriage rate has been found to be highly related to three aspects of local ethnically related structures, which are ethnic demographic compositions, ethnic stratification, and interethnic contact structure. This study add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Muslim minorities in a host society of a different religion.  相似文献   

13.
詹坚固 《民族研究》2012,(1):81-91,110
"蜑"是中国古代汉族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它最初称"诞",不同历史时期,有"蜒"、"蛋"、"疍"等同音同义异体字。历史上名为"蜑"的族群有两支——长江流域蜑民和南方沿海地区蜑民,前者是今天土家、瑶、苗等族先民,后者则是古越族后裔,两者没有血缘关系。"蜑"除专指上述两个区域的族群外,还用来泛指其他非汉人族群,与"蛮"的泛称同义。"蛮蜑"称呼甚为复杂,须依据他们所处区域及其族群特征,并通过语境来判断其所指代的族属。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运用民族学中的田野调查法,对我国现有穆斯林聚居区进行深入调查后,总结出我国现有穆斯林聚居区形成的原因及宗教、民族迁徙、民族之间的交融、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对我国现有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我国现有穆斯林聚居区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但未能摆脱苏联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民族识别,根据中国的实际,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灵活运用,提出"名从主人"的识别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在民族识别、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重大突破.2005年中央关于民族定义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童莹 《回族研究》2011,(3):59-63
唐宋时期因经商等原因留居中国的穆斯林“番客”被认为是中国回族的先民。宋代穆斯林番客在华贸易较前代更为兴盛,回族先民也获得更大发展。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体制之变、民生之异及风俗之移等方面,阐述两宋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对回族先民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31年至1937年间,经考试选拔,我国35位回回穆斯林青年分六批先后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回回穆斯林"有组织的留学",这批留埃学生学成后都成为了民族的精英和国家的栋梁。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对当时中国的回回穆斯林学术界、宗教界、教育界的先贤们更加崇敬。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以清真寺、拱北为代表的回族宗教建筑的考察,目的在于研究回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演进过程及艺术特征。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很多是体现在宗教上,其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往往以宗教为载体。正是从这个视角,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回族清真寺、拱北等建筑形制及装饰特征由初期的阿拉伯风格到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群风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在回族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以群体适应为分析视角,在厦门市外来少数民族城市适应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展现出西北穆斯林在厦门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及其所遭遇的适应难题,并针对所产生的与外来少数民族有关的社会问题提出建设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以供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民族政策时作为决策的咨询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