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30个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再测算,围绕其时空格局特点与空间分异机理展开探讨,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东高西低”特征且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12个地区处于最佳前沿面,余下18个地区则存在较大提高空间。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即存在增强且趋于稳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高—高集聚区与低—低集聚区包含的省份数量之和已占到省级行政区总数的73.33%,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亦存在明显的局部空间聚类现象。城镇化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和财政支农力度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增强关系。具体到不同区域,东部地区的主导因子为财政支农力度,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分别受农业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2005~2013年福建省的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福建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福建省整体能源效率值偏低,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完善地区能源效率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总体上,福建省能源效率的分布呈现出由沿海到山区逐级降低的阶梯式特点.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省际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定量分析表明,目前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各区域的配置效率构成普遍表现为较高的纯技术效率与较低的规模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的提高有利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而工业发展、外资依存度和开放程度的增加未能带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流通效率是反映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是一个具有多元内涵的复合型概念,综合反映了流通业运行的节奏和价值实现的速度。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包含市场、企业、资本、人员等4个层面的10个基础性指标。对我国31个省区市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显示:中国区域流通效率呈现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流通效率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东部地区,流通效率低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赋权法,对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区位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各区域综合得分时序变化明显,西南地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则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其中,山东、广东和河北等省域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有所下降。(3)从各区域创新要素得分看,中部地区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浙江省创新产出效率较高,内蒙古、河北等华北省级区域的创新贡献水平不断提升。(4)各区域应通过鼓励区域间协同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聚、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措施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产效率、产业集聚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估算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历年的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指数,发现要素投入差异是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西部在TFP方面要想和东部地区缩小差距在短期相当困难,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水平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TFP和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1):149-158
提升能效水平对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厘清区域能源效率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则是优化区域节能空间的前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的数据研究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全要素能源效率都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整体非均衡性和"点面"分布特征,济南和沿海地区效率值较高。空间互动状态下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影响不显著。新常态下提升山东省能源效率应以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建立效率提升的区域统筹机制,并在营造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强化能源和环境约束。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的数据,以省级为单位,利用DEA模型测度区域物流效率,得出目前我国只有9个省级区域达到了DEA有效值,各区域间物流效率发展效率差异性较大。通过Tobit模型进一步剖析物流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发现区域物流产业结构、物流行业发展信息化水平、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优势与物流发展效率显著相关。应该从构建区域物流产业链"共生"模式、智慧物流应用推广、区域物流发展体系构建三个方面,进行区域物流发展效率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建设水平进行评估,从中比较各自差异。综合分析发现:(1)我国省域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区域梯度性,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是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最高的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多数省份相对较低,西部地区最低,可归纳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五种类型区域。(2)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省份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表现为三个层次,即北京、上海最高;广东、浙江、天津、江苏次之;山东、福建、辽宁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10.
布和朝鲁 《兰州学刊》2008,(3):53-55,104
通过能源效率的区域比较可以发现,西部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比较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滞后以及传统发展观念和GDP至上的政绩观,是影响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水平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能源消费数据,根据碳排放的主流算法,本文估算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总量和三大区域分行业碳排放总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农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碳排放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相当明显。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立足于东部地区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的升级和转型,实施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区域政策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稀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社会资源,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背景下,企业家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角色,其成长对经济快速发展和竞争机制逐步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水平较高,但企业家能力指数的区域间差异并不是很明显;金融保险业、其他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企业家能力水平较高,而房地产业、水电煤气业、石化塑胶业的企业家能力水平普遍较低;无国有股份公司、国有参股公司和国有绝对控股公司的企业家能力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13.
徐晔 《东岳论丛》2012,(11):128-135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并对比分析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又对影响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总体上普遍较低,但是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ETE均呈上升趋势;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东部沿海城市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FDI、环境管制、规模效应、产出水平以及R&D等因素对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姚鹏  张其仔 《东岳论丛》2019,40(9):152-162
新经济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旧动能转换中起重要作用。从创新能力、全球化、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六个方面构建指标,分析东部新经济指数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可以发现:东部地区新经济较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指数处于较高的水平,是拉动东部地区新经济指数较高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网络化与数字化,绿色化与全球化次之,最后是智能化。从东部地区内部来看,东部地区新经济指数超过40的省市是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上海,其次高于30的是山东、福建和天津,而海南与河北的新经济指数处于较低的位置,山东、福建、天津、海南与河北的新经济指数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海南与河北的新经济指数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由之路,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是实现工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和当务之急。基于中国30个省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化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揭示数字化影响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具体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数字化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了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而数字化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则降低了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化应用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同时仅有东部地区数字化水平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为此,应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和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快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升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9):64-69
基于2006—2013年河南省分地区面板数据,构建超效率SBM-DEA模型计算工业能源效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南省FDI并不能提高工业能源效率,R&D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投入结构也存在问题。政府要加强与R&D比重高、技术发达的地区之间的商业贸易;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流动;加大研发投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在第二产业内部进行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从绿色发展的条件、政策与实践着手,选取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结合全局技术和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对决策单元的效率值进行测度,构建能源投入效率、碳排放效率和绿色发展绩效三个指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开始逐步实施绿色发展政策,进行绿色发展实践,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绿色发展绩效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水平较低并且地区差距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亟须提高绿色发展意识,强调经济发展的健康化、绿色化。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00—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30个省科技活动效率及其变动趋势的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仍是效率提高的主导因素。科技活动效率的地区比较显示,中部地区虽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但其科技效率不但低于东部、西部地区,增长情况也不理想。必须注重提高中部科技效率,增强科技实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本文使用一种非参数的条件效率框架测算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被视为环境变量.基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11—2017年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从整体效率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其中欠发达地区的效率改善程度更突出;从个体效率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各指标效率改善方面都具有相似结论,而且同样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进一步,从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个体指标,其条件效率都超过非条件效率,但是两者之间的落差逐渐缩减.  相似文献   

20.
以2017年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政策冲击,结合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究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相较于非试点省份,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这一抑制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高排放强度地区以及污染程度较大的能源类型有所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主要发挥资源配置效应降低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具体表现为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两方面。其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政策降低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发挥环境规制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