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一、语言与虚构叔本华在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提到了柏拉图著名的洞影学说,讲的是一群人在山洞里被捆住了手脚,他们无法看到背后的东西,但是山洞里有一堆火,他们能够看到墙上的投影,他们以为那才是真实的世界。叔本华引用它的喻意是明显的,在他看来世界是由意志和表象构成的,而人们往往被作为表象的世界所欺骗。这涉及到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我们能否认识世界?我们凭什么知道我们认识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反映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上,一个我们似乎早已有了答案的问题尖锐地出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我们看见…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视界与人文视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科学视界与人文视界肖峰人对世界的观察,总要选取一定的角度,他们的“观察之眼”总会受制于特定的目的、观念、方法和精神,而“科学之眼”和“人文之眼”,便形成了人对世界进行观察的两种最主要的视界:科学视野中的世界和人文视野中的世界。两种视界尽管有着千丝万...  相似文献   

3.
《西部观察》2003,(1):29-29
有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人,无论是《三峡都市报》推出的这些平凡与不平凡的人。他们都有着不平凡的事迹。有着不平凡的精神。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鼓舞着三峡库区乃至更多的人。让我们再次走近那些——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世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来 《船山学刊》2013,(3):62-68
人对世界的认识和人对世界的态度,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对世界的认识往往反映或影响了对世界的态度;反过来,人对世界的态度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或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本文将集中论述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文明对所处世界的态度,包括对人与自然、周边世界的态度,中国文明的价值追求及其如何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并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愿夸大小说的现实功用。即使是在精神方面,小说也很难说能对当下的精神状况起到某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们同样不愿忽视小说在探索人的生存状况、反思人的精神状况方面的价值。面对当下商品与技术的压力,人的精神变成了一个面临缺失危险的空壳,这时,小说作为人类梦幻的领地,作家或许可以在其中展开关于自我的反省与沉思,从而超越现实具体的苦难,去揭示人性可贵的本质。作家不大可能成为别人的精神领袖,但作家却可以成为自己与别人的精神世界的探寻者。韩少功、王安化的创作,就给了我们这种启示。韩少功写于1985年的《爸爸…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种分立的人类精神 从19世纪以来,我们似乎走进了科学与人文对峙的时代,其中一方高举着科学主义的大旗,高度褒扬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方法的独特性,否认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并宣布其在认识上无意义;另一方是人文主义者的队伍,他们指责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不仅造成诸多的自然灾害,还使我们生活在人性的荒漠之中,人的主体地位丧失了,在机器的压迫下,人变成了单面人。作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中提升出来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表现为两种分立的人类精神。 科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奥…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他们的影响泽被后世,他们的作品惠及中外,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永远的话题。两人生前死后、反正开合和恩怨荣辱中的人生轨迹,堪称现代中国文化人的心灵简史。新时期以来,一个颇有影响的论断对于我们把握周氏兄弟的精神世界至为关键。五四新文学  相似文献   

8.
我是做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每当采访那些老会战、老标兵的时侯,我发现:他们的眼中常常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们会一口气从干打垒说到五把铁闹革命,从人拉肩扛说到松基三井喷油时那万众沸腾的感人场景。为什么?因为大庆精神在他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大庆精神已经深入了他们的血液,深入了他们的生员和灵魂,大庆精神在他们心中已经化成了一匹不可区灭的率降!因为他们那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革尚精神、那种8为国家分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志,他们铸造的人民之魂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庄子用做梦来比喻人的沉沦于世,常人的一生迷迷惑惑如同做梦,却自以为很充实。庄子在这里表达了现实社会对人的精神的压抑以及精神解脱的艰难。道家孜孜以求地追求精神自由,他们在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中往返回旋,一次次地体验到梦境的快乐,同时又一次次地感受到现实的沉重。庄子所说的人的迷惑和海德格尔所说的非本真的存在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0.
乌托邦精神与反乌托邦精神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中心冲突,它在深层体现着人类现实生活的矛盾和焦虑。近代以来无论是保守主义还是激进主义取向,由于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和忽视,都没有实现乌托邦精神的批判重建。立足于中国人生存模式的深刻转换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根基,树立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意识、家园意识和共生意识,能使乌托邦精神真正引领人们走向价值创造之路,成为内蕴于现实生活世界并提升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们厂党委在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不断赋予大庆精神以时代新内涵。特别是1998年我们考察苏南乡镇企业和今年考察东南沿海地区13家改制企业时,他们敢于同世界强手争高低、创世界名牌的……  相似文献   

12.
萨满文化精神与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精神是一个地域中人的文化脊梁.在东北地域,萨满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北作家的成长,并在他们的精神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他们再现萨满文化精神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一宗教对人精神的戕害.  相似文献   

13.
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务实精神求是务实的精神在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存在,虽然其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却都是该民族在求生存、求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古代蒙古人来说,面对现实,直面人生是他们最基本的人生信条。严酷的自然环境、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反对玄想空谈,而崇尚脚踏实地的精神,不论是在宗教信仰、民间文学中,还是在伦理道德、政治生活中,都显著而深刻地表现出了这一点。我们知道,蒙古人的传统信仰是原始宗教萨满教,这是一种借助于人神之间的中介——巫师萨满──所施行的一系列巫术行为,从而达到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并进而实现人…  相似文献   

14.
《局外人》揭示了20世纪西方世界的荒诞性,并通过主人公默尔索的精神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应对荒诞的正确态度和途径是在“爱”与“对话”中“重新开始”,重建人与世界、与他者的关联,创造性地进行反抗。而默尔索从“局外人”向“反抗者”的成长,则是在辍学、入狱、被判处死刑等一系列边缘情境中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曾是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精神因素,被称为“美国精神”。这就叫人不由得要想到:美国人信奉的哲学与他们所实行的经济模式之间是不是有某种内在联系?如果有,它们是否又具有普遍的意义?从理论上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实用主义,以及搞好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封建制度就其最广的意义来说,是精神的动物世界."中国现代作家挣脱了那"精神的动物世界",挣脱了千百年来心理偏见的束缚."他们以强烈的新鲜感领悟生活,表现出广泛的精神兴趣和深刻的精神追求.社会、人生、世界、宇宙,都牵动着他们的思绪,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都吸引着他们去探索.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拓展."在他们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古代作家所无可比拟的心灵的宽广度和灵敏度.在他们那丰富多样的意识构成中,孤独感乃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意识,它作为20世纪上半期生活于黑暗中的中国现代作家必然有的心境,是非常深刻而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精神生产是一种“特殊的方式生产”;是人类通过符号中介对世界进行精神的掌握,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向度。精神生产包括自发的、不系统的日常意识生产和自觉、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生产两个方面。相应地,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积极成果的精神文明也可以分成日常意识形态的精神文明和理论形态的精神文明。日常意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日常意识形态的精神文明建设,回到日常生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两种精神与人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种精神与人的认识肖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自于人类对自然与人事的认识,是两种认识及其成果的精神升化,在科学与人文学分野的时代,它们体现着人对待世界的两种态度,或观察世界的两个角度。略为广义地说,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等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认知问题是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语言学、脑科学、思维学,甚至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某些方面共同关心的论题。就人类如何从本质上不确定的、模糊的世界中获得新知的,笔者在文中提出了“背景关联世界”这样一个认知理论假设。“背景关联世界”是一个与“真实世界”相对应的概念。我们的认知理论是基于此设定的:即背景关联世界是人类观察者认知真实世界的先决条件。1.真实世界关于真实世界,对于人类观察者,它为物理的世界;为精神、非精神的世界;可感知的、不可感知的世界;也为系统的、结构的和自生的世界,与人可能发生关联和根…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中的高校贫困生精神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洁  陶传谱 《云梦学刊》2009,30(4):121-123
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旨在通过对贫困生精神世界的改善和充盈,促进其精神世界发展,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实现贫困生的自身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不仅应包含与一般大学生相同的普遍性精神教育,而且应包含专门指向高校贫困生的针对性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