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穆光宗 《南方人口》2002,17(1):33-36
本文对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进行了讨论 ,界定了“空巢家庭”和“少子老龄化” ,指出家庭空巢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趋势 ,当空巢化和高龄化结合时老年人的照料风险最大。最后 ,指出了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家庭空巢风险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潘金洪 《西北人口》2006,(5):17-20,24
在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的大量增加,已经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空巢现象,即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提前进入空巢期,并使空巢期延长,增加了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和心理健康风险。本文对独生子女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特征及其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化解独生子女家庭空巢风险及其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新"空巢"家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庚常 《人口研究》2004,28(1):48-52
最近 ,谭琳教授的《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一文引起笔者的强烈共鸣。她在文中指出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0年。她将新“空巢”家庭界定为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后出现的一批以独生子女的父母为家庭成员的中年“空巢”家庭。谭琳教授的这施展新论引起笔者更加关注的是在我国农村 ,新“空巢”…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词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离家在外,大部分时间只剩下夫妻两个人居住的家庭。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空巢现象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现在50岁中年人就开始走入“空巢”生活,这对中年群体是个新的考验。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厦门市城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婷  陈茗 《南方人口》2008,23(2):37-43
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及人们价值观念转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应当区分不同居住类型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厦门市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整体上低于非空巢老人,而夫妇二人家庭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与非空巢老年人群体并无显著差异:另外单身户老年人生活质量较低;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远低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6.
析“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一般认为,家庭生命周期是指由婚姻形式开始的家庭诞生,到配偶死亡时这个家庭的结束。期间历经生育、抚养子女、子女离家、空巢等过程。一个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随着运动过程的不同时期,又可划分为不同阶段,但都是以核心家庭为主进行的。家庭生命周期划分模式,有美国的家庭社会学家伊夫宁·M·杜瓦尔(EvelynM·Duvall)的八阶段法①。①结婚后无孩阶段,约2年时间。②生育孩子阶段,约25年时间。③学前子女在家阶段,约35年时间。④学龄子女在家阶段,约为7年。⑤少年子女在家阶段,约为7年。⑥…  相似文献   

7.
丁仁船  吴瑞君 《西北人口》2009,30(2):15-17,21
大规模的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以及我国差异化的人口控制政策,必然使政策生育率上升。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上每年出生人数增加约160万。使我国人口峰值提高了约4800万;二、弱化我国人口政策的区域差异所导致的人口素质“逆淘汰”,加快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长期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三、城镇将出现大量的“四二一”家庭,而且家庭空巢阶段也将提前到来,空巢家庭比例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成员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联。本文根据1991年对北京城市婚姻家庭的调查,从妇女婚后的生命历程入手,探视北京现代城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 一、采用的方法 家庭生命周期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在通常情况下家庭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Ⅰ)为家庭形成阶段,即从妇女初婚到初育的时期:第二阶段(Ⅱ)为家庭扩展阶段,即从妇女初育到生育最后一个孩子的时间,这段时间也称平均生育期长度;第三阶段(Ⅲ)为扩展完成阶段(或称继续抚养期),即从母亲生最后一个孩子到第一个孩子因结婚或工作等原因离开家庭为止;第四阶段(Ⅳ)为家庭收缩阶段,即从第一个孩子离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家;第五阶段(Ⅴ)为家庭“空巢”阶段,即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家到配偶一方死亡;第六阶段(Ⅵ)为家庭消亡阶段,即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双方死亡。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创建幸福家庭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市西城区人口计生委按照《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规划》中提出的"加强家庭能力建设,构建‘幸福家庭生命全周期'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任务要求,以"覆盖生命全程的公共服务"为核心,以家庭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即家庭准备期、婚育期、子女学龄学前期、子女少年期、子女青春期、空巢期、中老年父母期、高龄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姚引妹 《人口研究》2006,30(6):38-46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浙江农村空巢家庭类型及成因的分析,比较了农村空巢家庭与传统同已婚子女一起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差异,认为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质量不仅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低于传统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并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研究了我国空巢老人年龄性别、户口、婚姻及地区构成 ,探索了空巢老人家庭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照料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中国家庭结构及其社会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持续缩小;核心家庭仍占中国家庭模式的主导,三代及以上的大家庭基本保持不变,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呈现增加趋势;单亲家庭日益增加;家庭生育功能降低;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教育功能提高;消费功能大大增强;养老功能削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广东省家庭户的规模和结构变化 ,以及广东家庭生命周期的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和解体等六个阶段的新特点。这些变化和特点将对广东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再论“四二一”结构:定义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二一"结构是中国低生育率背景下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的一种特殊表达,既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广泛推行对中国家庭的深刻影响,又揭示了中国现阶段婚姻家庭乃至未来人口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系列的进展,但在概念界定与使用的方法上仍缺乏共识,导致研究结论的分歧和研究拓展的迟滞。在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形势下,"四二一"结构是研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问题,以及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动的一个良好的载体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韩枫 《西北人口》2017,(1):77-84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从双向代际支持的角度详细对比分析城乡空巢老人代际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空巢老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多,农村空巢老人则更依赖子女经济支持;城镇空巢老人的子女与其日常沟通更为紧密;子女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相对较少,目前主要还是靠空巢老人自己和配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将渐次跨入老龄行列,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时代。其中,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养老问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残缺家庭。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所集中论述的问题做出评述,并就所关心的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Between 1880 and 2000, the percentage of married men 60 and older living only with their wives in empty nest households rose from 19 percent to 78 percent. Data drawn from the US census show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is trans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30‐year period from 1940 to 1970, bookended by moderate increases between 1880 and 1940 and very modest increases after 1970. Two literatures have presented demographic, cultural, and economic explanations for the decline in elderly co‐residence with their children, but none adequately accounts for a sharp change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Both aggregate comparison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of elderly men suggest that economic advances for all age groups in the critical 30‐year period, along with trends in fertility and immigration, best explain the three‐stage shift that made the empty nest the dominant household form for older men by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状况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巢”正日益成为城镇老人主流的居家养老方式,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过一半。虽然广东城镇空巢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比较高,但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适应广大城镇空巢老人的多样化需求,化解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以提高其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