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治国务军措施很多,而其用人政策贯穿于其中,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诸葛亮用人之“得”诸葛亮一生,始终围绕“兴复汉室”政治目标的需要选才,其用人之得可概括为四点:(一)灵活的用人原则。主观上,刘备“总揽英雄...  相似文献   

2.
“火射连石”辨析刘旭三国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郝昭在陈仓(今陕西宝鸡)打了一仗,史称陈仓之战。在这次战争中,郝昭反攻诸葛亮使用了“火射连石”.有人认为,“火射连石”是一种新式火器①。这是很值得商榷的。我们首先看史籍对陈仓之战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自1986年起坚持开办“三国与诸葛亮”栏目(后改为“三国文化”)。该栏目历时二十多年,在国内历史文化学界已有相当影响,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高校最早设置“三国文化”研究栏目的学报。  相似文献   

4.
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北伐曹魏,以赵云、邓芝据箕谷,佯攻为侧翼;诸葛亮率大军为主攻部队,以马谡为先锋,据守街亭。在“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的大好形势下,由于街亭失守,连及箕谷兵败,诸葛亮“进无所据”,只好退回汉中。在汉中总结第一次北伐战争失败的教训时,诸葛亮“戮谡以谢众”。一千多年来,围绕着“诸葛亮斩马谡”这个问题中心,人们聚讼纷纭,争论不休,从东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为何娶黄氏丑女为妻? 诸葛亮娶黄承彦之丑女“黄阿丑”为妻的故事,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未载,仅见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大意为:“沔南名士”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家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足下以为如何?”诸葛亮一听,喜出望外,当即答应,随即就用车子去沔南把阿丑姑娘接了回来。象诸葛亮那样已被当地名士们公认为才貌双全、品学兼  相似文献   

6.
读《诸葛亮文译注》札记刘廷武诸葛亮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巴蜀书社出版的《诸葛亮文译注》(以下简称“译注”)是了解和研究他的重要资料。该书注释简明,译文较准确而通畅,但有的注释和某些语句的翻译还需再斟酌。我读此书时随手记之,略陈已见,现录于此,与译...  相似文献   

7.
简讯     
本刊自1986年开设的“三国与诸葛亮”(后改为“三国文化”)特色栏目,在学界影响广泛,深得学者专家们的好评。在2010年7月20日“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特色栏目评比”中,该栏目由2007年的“优秀栏目”升格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8月,该栏目又在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届栏目评选中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栏目”。  相似文献   

8.
刘苗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65-67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的形象。作为俗文学,作家的审美趣味必须迎合读者(民众)和历史的需要,反映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形象的萌芽,正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视野融合”这一重要原则的体现。魏晋南北朝的诸葛亮故事接受的神奇化特征,表现出这个时代追求奇异美的审美趣味与趋向。  相似文献   

9.
汪宏华 《社区》2009,(20):41-42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亮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  相似文献   

10.
王者之师     
大将左宗棠最喜欢听诸葛亮的故事,还以武侯自命,给友人的书札常常自署别号“今亮”;诗人杜甫,也最崇敬诸葛亮,也以武侯自命,称赞孔明是“万古云霄一羽毛”。好像中国人不分文武,都奉诸葛亮为心中的偶像。在诸葛亮之前有张良,之后有刘基,这三个人都扮演了同样的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11.
元代以来,戏曲、平话中的诸葛亮,都以道士形象出现,影响至今。历史人物诸葛亮,治国主张、修身养性理论、选读的书籍,乃至其出生地,都可以看出其所受道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的发展提出了两层战略:一层是前期战略,旨在夺取荆州,进而入蜀,跨有荆益;另一层是后期战略,包括宛洛、秦川二策。但是这一举措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前期战略因为孙权对荆州的战略意图而困难重重,“跨有荆益”之策因为刘备的割据心态、关羽的莽撞和诸葛亮的人微言轻而失败;另一方面,后期战略的触发,依赖于“天下有变”这一条件。诸葛亮“天下有变”所指应为曹操势力内部士人群体发生的叛乱,而其根据并不充分,后来也未被诸葛亮坚持,加上诸葛亮晚年性格的巨大变化,使得《隆中对》的后期战略从条件到精神都无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关于诸葛亮的评议较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也不少,然轻率之议、轻薄之言也颇多。文章认为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公允的态度,作出有分寸的评析;还要坚持“同情之理解”的精神,尊重历史背景和特定语境。为此,本文就涉及诸葛亮历史人物形象议论较多的三个问题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为“兴复汉室”而进行的北伐,因形势的变化和实力的悬殊,注定不能成功。诸葛亮之所以坚持北伐,是因为北伐的目的,除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外,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低级目标即夺取凉州,借以增大蜀国的疆域和国力。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对诸葛亮《后出师表》提出置疑。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一、《后表》虽不载于《诸葛亮传》,但见于《诸葛恪传》;二、《后表》不是张俨、诸葛恪伪造;三、《后表》用语与诸葛亮习惯用语符合;四、《后表》立意与诸葛亮行为一致。由此可知,《后表》是诸葛亮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荆益战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益战略是诸葛亮至为重要的军事战略思想。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集团始则进取荆州,窥北控南。继而又占夺西川,卒成帝业。蜀汉基业成在荆州,败也在荆州。在中原逐鹿,三国纷争,蜀汉相对孱弱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当军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诸葛亮若能审时度势,事变策异,主动放弃荆州,退守西川,如此,既可与东吴修好,又能确保刘备集团的锐气,进而全力伐曹,克复中原,则汉室可兴,霸业定成。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超越历史原型 ,塑造了一个智慧、忠贞、充满理想色彩的诸葛亮形象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艺术创造 :(1)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2 )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 ,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 ;(3)多方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作品对诸葛亮的“多智”虽有夸张过甚之处 ,但对此应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就总体而言 ,书中的诸葛亮形象仍然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不朽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9.
Ladiesandgentlemen,hereweareatWuhouShrine,amemorialtempleinhonorofZhugeLiang,agiftedstatesmanandmilitarystrategistduringthethree--kingdomperiod."Wuhou"inChinesemeans"ministerofwar",referringtoZhugeLiang,theresourcefulprimeministeroftheShuKingdom.Inordertogiveyouaclearerideaaboutthisshrine,I'dliketogiveyouageneralaccountofthethree--kingdomperiod.AttheendoftheEasternHanDynasty,therulingclassbecamecorruptandincompetent.Thenoblessparednoeffortinexploitingthefarmers,whosetolerancehadreachedth…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中,历史上的诸葛亮不过是普通人。从建安二年(197年)开始,诸葛亮便开始了十年的耕读生活,从事农业劳动之余,诸葛亮读书游学,并同襄阳的亲属和师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躬耕磨砺了他的意志,读书锻造了他的智慧,而通过游学结交名士为师友则为其出山做好了铺垫。婚姻家庭方面,诸葛亮娶丑陋的才女黄氏为妻。他重情重义,严格教育子女。在个人品质上,无论是在作风廉洁还是开诚布公等方面,我们都不难感受到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诸葛亮不仅受到了当时百姓们的崇敬,同样也值得今人敬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