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古今中外,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除了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宗教领袖、马丁·路德,就是一位对近代西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宗教历史人物。对欧洲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是《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史上,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评价宗教历史人物的一个光辉典范。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马丁·路德(1483~1546年)1483年11月10日出生在德国艾斯勒本城。其父亲原是一个贫穷的自由农民,后来逐步发迹成为一个小炼铁厂厂主,挤身市民阶层,…  相似文献   

2.
<正> 十六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曾被马克思称为:“德国历史上最彻底的事件”。恩格斯说它是:“全部德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全部德国历史的轴心”,并专门为此撰写了《德国农民战争》这部不朽巨作和世界历史名著。列宁也指出:十六世纪德国农民起义和1848年德国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过共同的经验教训。显而易见,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内容既丰富又极其重要。对于德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我国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曾围绕着它的性质问题,写过几篇评介性的文章。多年来,史学界关于德国农民战争史的其它问题争议不多。前段时期,我读了戚美尔曼著《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一书,收获颇大。此书曾被恩格斯赞为“写得很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一部最好的资料汇编”。本文拟结合读书心得,不揣浅陋,对德国农民战争史试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类战争的起源问题,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解决了的。一批中外学者,有的搜集许多资料揭示了人类战争最早出现的年代,有的考察当代仍生活在文明时代之前的某些部落之间发生的战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在我国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普遍看法,战争发源于私有制,或者说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简论》一书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即为:“战争起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影响很大的《辞海》在“战争”条目中说:“战争是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以后才有的,……”1989年版又修改为“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这个“一定阶段”联系到《辞海》关于阶级、私有制和国家的条目看,仍然是指私有制和阶级产生  相似文献   

4.
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城市与市民张冠增德国历来是研究宗教改革的一个中心。不过,以往的研究比较重视宗教改革中政治力量的变化,农民战争的影响等,而对在改革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德国城市侧重不够。应该承认,德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势力和封建贵族统治,实现了...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把1524——1528年的德国农民战争称为“英雄时代”,这是不太恰当的。无论从当时历史发展情况还是今天对这段历史的回顾,都无法把德国农民战争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割裂开来。因此,本文在引用“英雄时代”这一概念时,同时包含了宗  相似文献   

6.
1787年法国爆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当时的德国也处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之中,但德国却没有发生如法国大革命那样激烈的政治革命,而仅仅是在哲学上发生变革,其原因首先在于宗教改革的大刀没有割裂德国宗教与政权的联系,在此环境中的德国的资产阶级基础薄弱以至于无力领导政治革命,同时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是首要关心的难题,但政治经济的落后并不影响哲学家们的大放异彩。所以,宗教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哲学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在法国发生大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哲学革命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7.
针对19世纪40年代德国突出的犹太人问题和布鲁诺·鲍威尔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于1843年秋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以下简称《问题》)。该文是马克思在世界观上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马克思宗教观自觉向唯物主义转型的重要标志。《问题》通过对犹太教秘密的揭示,第一次用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指出了人类摆脱宗教桎梏的正确道路;该文还把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提到人权的高度,充分肯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对原始部落时期战争作了论述。后来的许多军事理论家或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给予不同的解释,至今众说不一。争论的焦点是:该如何理解《起源》书中的“战争”概念?在阶级和私有制产生以前有没有战争?笔者认为,对战争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战争起源问题正本清源,实在很有必要。一、什么是战争?  相似文献   

9.
由著名学者谢启光等人编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人物志》一书,是一套帮助我们了解、查阅我国历代少数民族宗教人物历史资料的参考书。但该书在编选藏族宗教人物时,由于事出多手,统稿人和出版编审人员在审阅过程中,难免有顾此失彼和注意不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一书虽然论述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用兵方法,明显地带有那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但是,孙武在总结古代战争的特殊经验时,以超凡的洞察力,深刻地把捉住关于战争的许多一般性规律。孙武的最大特点;也是他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他如实地把战争当作一个千变万化的系统工程对待。在揭示一般战争规律时,在一个特殊领域为人们如何实现各类系统的优化管理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1.
与宗教神学的斗争是西方近代历史发展的深刻而持久的前提。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教会制度并摧毁了其赖以生存的封建基础。但在思想领域内从信仰、观念上实现与宗教神学的彻底分离是由近代科学和哲学完成的。科学的发展打破了宗教神学的神话;哲学的进步改变了世界观的认识论基础从而使宗教神学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科学、哲学对宗教的胜利是西方近代最严肃、最广泛的思想启蒙,同时也是理性与科学最深刻、最广泛的胜利。近代西方科学、哲学与宗教分离而获得彻底独立为19世纪到20世纪西方现代历史发展准备了必要的进步的前提,并同时构成了西方现代思想发展的背景和参照。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一篇重要文章。该文是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发展史上一块崭新的里程碑。它科学评价和总结了德国宗教批判运动的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把宗教批判同共产主义革命联系起来,第一次全面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导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它的基本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针对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德国的思想理论状况,马克思在《导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就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5):163-168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明斯特公社事件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反映其政治、宗教要求的改革,经由末世论宣传引发的宗教狂热,发展为激进的再洗礼派建立的宗教王国。在这一过程中,激进派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措施,逐步偏离了反对天主教政治统治和宗教压迫的改革方向,违背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4.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汉乐府民歌以现实主义的真切描绘为主,同时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汉乐府民歌深刻地反映了两汉的社会现实,倾诉了封建社会人民的痛苦,也体现了他们的心态、愿望和要求,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孤儿行》、《妇病行》反映了人民的饥饿、贫困、受欺压的苦难生活,是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血泪控诉;《东门行》、《陌上桑》体现了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精神;《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揭露了统治者连年征战,残酷的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白头吟》、《上山采靡芜》写…  相似文献   

15.
拓荒、求实、创新─—评《中国民众宗教意识》谭属春读罢侯杰、范丽珠的新著《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一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把我引向了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殿堂。我被作者那独特的视角,缜密的考察和论述,深刻的见解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文风所吸引。视角独特,...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评介陈世夫武汉大学杨祖陶教授新著《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一书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七大部分组成,书中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为纲,辩证逻辑地再现了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费尔巴哈的历史进...  相似文献   

17.
《史记》所记人物中,弱者哭,强者也哭,失败者哭,胜利者也哭。通过对种种人物哭相的分析,使读者对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和了解更为全面、深刻、对《史记》的写人艺术成就有个更为深切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研究历史人物的一部好书──《中华名人与治国》评介刘金江人是历史的主体,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类的发展史。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近年出版的研究历史人物的著作中,温克勤、王玉顺、周兴春主编的《中华名人与治国》一书,在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和宗教同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内容。然而科学与宗教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不管怎样,科学与宗教首先是一种社会历史关系,因而“宗教与科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关系”(陈麟书等:《宗教社会学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85页):同源性的古代关系;双向互动的近代关系;功能互补的现代关系。追溯历史源头,它都是从原始的巫术文化中脱胎而来的,从萌芽状态开始,巫术文化内在的矛盾就引起科学与宗教的斗争,直至今日,虽然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未彻底改变其对立的一面。在长期斗争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范文澜对史学比较方法的成功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青 《学术研究》2003,(11):99-104
比较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范文澜先生在他的代表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和《中国近代史》,(上)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法。范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客观分析了历史人物、展现了传统文化精华,其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仍具有宝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