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学史属于文学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进行历史的总结与反思。 宏观研究——文学史观——文学史学,构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史研究理论探讨的三部曲。 文学史学所关注的对象不是文学史自身的历史,而是文学史学科。史学原理(史学学)和史学史构成了文学史学的基本范围。此外,还有史学批评,是就个别史家或文学史著作加以批评。 文学史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文学史研究和编写提供历史与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口头文学作为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口头文学进入文学史叙述经历了持久的讨论.实证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各种文学史学彼此之间存在分歧。20世纪文学史学在口头文学与文学史学的结合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学理论体系。口头文学与文学史学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口头传统研究虽然挑战了文学史观、文学史上的既定结论以及文学史叙述方法,但是口头文学与文学史学的结合仍然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学史学应在价值判断、真实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真正揭示口头文学作为历史存在物的价值、意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学史学问题的几点感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史学问题的几点感言韩经太在当代古典文学研究界,文学史学作为一门学料一直未能建立,重实际而轻玄想的国人性格,至少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体现。如今,大部头的各种文学断代史、分体史已相继问世多种,而关于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学的多次讨论,却始终流于泛泛议论。...  相似文献   

4.
我们必须确定一套建构文学史的基本理论话语体系,确定"文学史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范畴所必要的理论范式.本文着重阐述了文学史的叙述框架问题、文学史的叙述形态问题、文学史的叙述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学”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学”这个名词总令人觉得有点别扭,倒不是由于它听起来拗口,而是由于对它的意义不甚了然。旁观其他历史学科,似乎没有这样一种“亚学科”。与文学史性质相近的学科为数很多:科技史、艺术史、哲学史、史学史等等,但似乎不曾听说有什么“科技史学”、“艺术史学...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 ,我对文学史理论的关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 ,新时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展开了文学观念、文学方法的讨论 ,作家、理论家开始反思文学与文学史的研究 ,不少学者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 ,但理论说明的深度不够。 90年代 ,文学史理论研究呈现出逐步深入的态势 ,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 ,专题学术讨论会多次召开 ,有关论著也已出版 ,如《文学史哲学》(陶东风著 )、《文学史新方法论》(王锺陵著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陈伯海著 )等。董乃斌主持的“中国文学史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的…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史学实现了由潜学科向显学科的转化,其内在动因在于文学和历史观念的变革、文学史料范围的拓展以及文学史纂形式的演变,而这些条件的形成又离不开中西文化交流下学术传统更新的大背景。整整一百年间,文学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期、成长期、演变期和更新期四个阶段,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回顾这整个历程,在肯定其巨大成绩的前提下,就文学史研究的性质、对象、目的、方法等问题提出若干反思,将有助于这门学科在下个世纪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史学学”的创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教学实践中的“史学概论”不是一门严格的学科,必须由“史学学”取代;“史学学”是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学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关于历史学的一种“中观理论”,它比“史学概论”更为科学;创建“史学学”既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长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科学的“史学学”应包括两大部分、七大块共10章内容,并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这样的“史学学”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文初 《学术研究》2001,(10):83-88
文学史的"本位"问题,关涉到文学史的学科性质.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是文学发展的历史."以时代为纲,以作家作品为纬"的体例结构之所以难以打破,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结构模式符合文学史自身的性质--文学与史学相结合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0.
每一门成熟的学科均应有自己的哲学 ,具有百年实践历程的文学史也不例外 ,它需要建构一门系统的文学史学来帮助人们认识它的定义、性质、目的、对象、任务、方法、意义及研究主体等问题 ,总结传统的文学史实践 ,藉以指导其未来运行。它具体包括文学史元理论、文学史理论、文学史操作理论三个层次。它既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 ,又兼有历史科学的性质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介理论 ,可谓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鉴于文学史实践及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众多困难 ,我认为建构一门科学而成熟的文学史学的条件尚未具备 ,但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却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袁进 《社会科学》2002,(3):76-80
本文从文学史学的角度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清代文学史料学的整理和成就。其间在目录学的整理上又出现了研究方法的更新 ,对文学源流的考订 ,对文学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编者按中国文学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值此又一个世纪之交,回顾文学史学百年历程,发扬其优良传统,总结其历史经验,已成学术界热门话题。有鉴于此,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3.
王立先生文学主题学研究,可分为文人抒情文学的主题与意象研究、叙事文学题材母题的分类型研究、武侠文学及通俗文学通题研究、佛经文学及小说母题中外溯源比较研究、主题学研究学术史和研究范型的方法论总结等方面。文学主题学批评,摒弃了传统批评着力于"社会——人物——作品"的研究,把作家作品个案集锦式研究,转换到文本内在演变的关注上。王立的主题学研究论从史出,具有跨学科性、跨文体性,理论色彩鲜明而系统性突出,是运用外来和邻近学科理论进行文学史贯通问题研究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4.
周晓明 《江汉论坛》2008,1(5):81-83
论者所谓的"现代中国文学"①,涵盖通常所说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大学科分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既是一种文学研究,也是一种史学研究.例如,在现有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上述两大学科分支合二为一,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国标学科代码75031).  相似文献   

15.
从"逆流"到被"漠视"再到有限度地被"认可",现代通俗文学经过近百年的历练终于找回了失落的"文学身分"。由于史学理论的宏阔视野和全局性整体研究的缺失,导致现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不可能真正恢复通俗文学的合理地位,只有在新的史学观的基础上打破僵化的学科观念,才能真正解决现代通俗文学的入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文学史理论研究中,葛红兵陆续发表的数十篇有关论文,在海内外产生热烈反响。他的论述表明他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他所建立的文学史学首先实现了对原有文学史观的批判和解构,在此基础上他以现代解释学哲学的理论导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既强调文学史家的主体参与,又突出文学史理论与文学史著的开放性格,体现着新世纪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涉及到文学与历史两大领域,学界对该学科的定位有分歧。焦点在于,“‘文学’‘史’究竟是文学作品一种集结展现的方式,亦或是史学论述的一项分支?”①表面看来,这只是官说者之间立场的差异,而实质上,这是文学史学科本身蕴含的矛盾二重性的一种反映。 作为文学,文学史所列对象都涉及到审美问题,它是一种共时序列,作为历史,文学史又是一种有着编年性质的历时序列。其文学的一面,强调文学审美活动在各时代、各社会间的相互碰撞,其作用的机制是断裂的,即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文学目标,文学史不是人们审美活动的线性进化的历程。其历史的一面,又不能不强调文学发展的承继性和在承继基础上进行的新创造。由于文学史研究涉及到这样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文学史的学科构架就蕴含了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中国文学史这块园地,已是硕果累累。虽然“文学史”这个名目最初是由外国传来,但在有着丰厚的文学和史学传统的中国,它已生根成长,并且已经很大程度地中国化了。中国文学史,已是中国人文科学大家庭、特别是文学研究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如果我们不是把文学史仅仅限制在古代,而是让它一直通到最近的当代,而又突破以往文学史忽略各少数民族的局限,努力把中华一56个民族的文学作尽可能的涵盖,那么,各种类型的文学史研究,几乎撑住了文学研究的大半个天穹。文学史作为一种著述样式,它本身的类型就…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现代性"与文学史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写文学史”带来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的新发展,这些发展也促使了文学史观的改变和文学史理论的发展,这其中关于文学“现代性”的思考和探讨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和文学史观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文学“现代性”思考和文学史观探讨的深化,正在促使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这就是“文学史学”。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传播史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研治新闻传播史学的门径之学,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受到20世纪以来史学理论变革和数据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史料革命的影响,其建基于史料学和新闻传播史学丰厚的学术基础之上。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与理论思考,是推动新闻传播史研究甚至整个新闻传播学科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包含诸多环节的系统性、过程性活动,缘此,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应该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域进行理论建构,形成一种涵括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史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