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认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楔入观察的影响下,形成以“人物——叙述者”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变化的独特方式。这一方式又变化为四种形式:(1)“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2)“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是焦点人物,是小说的主角;(3)“人物——叙述者——我”叙述“我”所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我”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4)“人物——叙述者——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事件的参预者,叙述者,暗含的作者,还是焦点人物,小说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老舍短篇小说的叙述形式与其文化观念互为表里。在老舍的短篇小说中,其所选择的叙述形式整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形成现代的受"拟说书人"程式影响的叙述者和叙述过程中的"叙述空隙",并以此表征特别的文化意义。从对老舍短篇小说中的叙述者类型和"叙述空隙"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窥见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形态和作者隐秘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没有脾气的男人》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集《幸福集》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论文将结合具体的文本,详细分析曼斯菲尔德在这篇作品中所运用的叙述策略,探讨作者是如何将受限制的全知叙述者与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叙述者传达出人物内心里的声音的。  相似文献   

4.
论叙事作品中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叙事虚构作品中,不能将作品的作者等同于作品的叙述者、将作品中的叙述声音等同于作者的声音。二者的混同将给作者的创作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带来诸多弊端。叙述者是作者所创造的角色,正是叙述者的身份及其在叙述文本中所表现的方式与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叙述者发出的叙述声音,也决定了叙述文本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叙述者和叙述对象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因素。根据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在作品中的不同表现,论述了叙述者与叙述对象主要有五种关系,即单纯叙述关系、虚构关系、代述关系、知情关系和同一关系。由小说的叙述层次考察上述五种关系,叙述者与叙述对象关系的亲疏,对作品的艺术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在其短篇小说《毁了我父亲的第三件事》中,对重要情节的省略、空缺以及含混的叙述,造成了叙事和文体层面上的不可靠。作者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技巧,邀请读者与文本中人物、叙述者、隐含作者积极互动,以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彰显人物性格的异化。文本中所发生的事件对叙述者"我"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小说主旨,于冷静疏离的叙述中,展现出生活中荒谬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7.
消费话语处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本构成的重要位置。作品消费叙事的“故事”功能在于发动、引导农村土改运动,这一政治功能经由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得以体现。叙述距离方面,“讲述”主要集中于人物消费条件、处境和消费能力、水平的叙述,“展示”主要是以争夺、守护、占取和享拥消费资料(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为叙述对象的叙述。叙述投影方面,消费事件被分别置于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观照、把握之下。叙述语态方面,消费话语的叙述者主要有作为隐含作者的故事外叙述者,作为故事旁观者的叙述者,直接出面的故事内叙述者(故事人物),隐含故事内叙述者。作品调动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对关联于土改运动的消费现象进行艺术表现,也在较大程度上暗合了文学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可靠叙述者凭借其全知全能,常对人事物象进行过多的直接评价,往往导致作品意义世界过分清晰。成功的可靠叙述者,常自觉限制其全知全能,在清晰中注入必要的含混,最终促成可靠与不可靠的矛盾统一,从而有效强化其叙述张力。  相似文献   

9.
玛拉沁夫在小说创作中,按不同题旨的需要,有意识地拉开真实的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在作品中扮演了一种角色,创造出多种稳含作者。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可供再创造的艺术空间 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广阔的草原生活,而且也昭示着玛拉沁夫重视与读者的沟通等清醒的艺术创造意识;玛拉沁夫在小说创作中,对叙述者君临其上 叙述者切近人物、叙述者介入人物三种叙述位置的选择都颇具特角,有时,他还展开多功能交叉叙述,来弥补单一叙述位置对整个叙事活动完整性和立体性的消减,同时,对多种叙述视角的选择和运用,也显示出玛拉沁夫的艺术功力;在人称与视角关系的处理上,玛拉沁夫不拘泥于内视角和外视角两种形式,还运用了固定人称与变动视角、变动人物与固定视角、变动人称气变动视角等多种人称与视角的配合方式,来增强作品的表达能力和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代表了印度近现代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影响仅次于他的诗歌.他学习并接受东西方文学传统,创造性地运用非人物的灵幻叙述方式,灵活采用多种叙述者类型,运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使小说的叙事艺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泰戈尔以独特的叙事技巧揭露社会严峻的现实问题,赋予小说浓郁的悲剧精神,把印度短篇小说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体现了作家自觉的叙事艺术探索精神以及深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一员。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科尔沁旗草原》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巨著中,而且也体现在他流亡关内时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在短篇小说中,他对民族斗争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对都市小资产阶级知识者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对自我身份的复杂性进行了真切的剖析,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融入创作中,为我们提供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2.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欧·亨利是美国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柯夫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在以描写纽约曼哈区市民生活为主的作品集《四百万》中,作者歌颂了小人物的善良友爱,揭露、鞭挞了“大亨”的贪婪、狡狯,他的作品构思奇巧,文字简练形象,语调幽默风趣,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场面来塑造故事,且创造了悬念突变的“欧·亨利式结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正像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大家都创造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象一样 ,泰戈尔也不例外。泰戈尔短篇小说中出现的“恒河”、“童婚”、“寡妇殉葬”、“种姓”、“奶牛”等意象及诸多的“僧侣”意象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印度性”和印度意味 ,不仅令中国读者耳目一新 ,且难以忘怀。鉴于他的短篇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他的诗人气质 ,作品中往往多“仿象”、“喻象”和“兴象” ,则很少“抽象”。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审美意象之所以令人着迷 ,主要在于它具备了这样四个审美特征 :1 绘画美和音乐美的完满结合 ;2 强烈的抒情色调的诗意笼罩 ;3 浓郁的宗教意蕴和人性意味 ;4 令人目不暇接的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15.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死亡"是海子诗歌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海子在诗歌中讲述死亡,就像讲述一切语不惊人的故事;海子甚至在诗歌中表现出他对死亡意识的迷恋,表现出一切带有浪漫主义冲动的诗人的共同特点。海子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诗人,我们总能在他的诗歌中寻找到他生命的轨迹。海子的诗歌与他的生命同体。  相似文献   

16.
从小人物外部生活环境和自身生活方式以及作者创作的角度,对契诃夫短篇小说进行了分析,得出“喋喋不休”不仅意味着小人物孤独的境遇,还体现了小人物随遇而安、聊以自慰的生活方式,进而展现作者对这些人奴性心理的鞭笞;“喋喋不休”还表达了契诃夫对小人物生活近距离的表现以及他仁爱之心的轻轻长叹。  相似文献   

17.
在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童年篇的三个故事《姐妹们》、《遭遇》和《阿拉比》中,乔伊斯基于儿童视角,用精湛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展示了其别具风格的叙事策略。其中,以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策略、话语空间及故事空间交替的双空间叙事策略最为突出,它们对童年篇故事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些叙事策略,结合叙事者的精神顿悟,乔伊斯在童年篇中生动展现了都柏林人宗教信仰的迷失、教学的无助和情感的未果,极好地契合了整个小说集的"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18.
欧·亨利一生命运多舛、生活坎坷,隐姓埋名,却名扬四海。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有取之不尽的新、奇、巧的素材,他的作品散发着人性美与人情味的芳香,他以独特的创作登上了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桂冠诗人”的宝座。  相似文献   

19.
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对故乡萨莱姆有着一种独特而又复杂的乡土情结,这不仅能从他的旅行日记和<海关>一文中得到直接的印证,而且能从他众多的短篇小说中得到间接的反映;本文试图对<伊桑@布兰德>等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霍桑内心深处那种复杂而又浓郁的乡情.  相似文献   

20.
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了话本、拟话本两个文体概念 ,并将话本解释为说话人的底本 ,拟话本指受到话本影响的著作。后来的学者接受了这两个概念 ,只是将拟话本重新界定为文人模仿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日本学者增田涉指出话本是故事的意思 ,这样拟话本的根基发生了动摇 ,不少学者弃用了这一概念。本文提出艺人话本和文人话本两个概念 ,用来指称和区别说话艺人讲述的故事与文人作家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并对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