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达慕是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承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民俗喜庆集会。它如同活态的“蒙古文化博物馆”,以其特有的动态模式和多元类型,如官方传统那达慕,民间那达慕、旅游那达慕、国际那达慕、学校那达慕、象征性那达慕等多元形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交融和弘扬、习得和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尤其对民族文化从草原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那达慕”的产生、传承、发展等进行系统研究。由研究可知,“那达慕”在汉语中为盛会、喜庆之意,它源于蒙古族原始的游牧生活。从成吉思汗时期的“依合忽力勒台”到元代的“诈马宴”、清朝时的“乃日”,再到今天的“那达慕”,本质上都是以射箭、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集会。第一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在内蒙古的举行,标志着“那达慕”大会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但随着国际化、商业化发展趋势的推进,“那达慕”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开始渐渐流失。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节日民俗是反映蒙古族牧业生活特征的文化形式。动物是蒙古族文化起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动物这一视角作为切入点,对那达慕盛会进行个案分析,从动物学溯源的角度力图挖掘蒙古族文化与动物相对独特的关系,剖析了动物元素在蒙古族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蒙古族节日民俗中蕴涵的动物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和谐相处的一种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伦理文化是蒙古族文化传统中的瑰宝,传承蒙古伦理文化对蒙古族来说意义深远。本文分析了蒙古族伦理文化的历史教育、道德潜化及民族认同等三种功能,并以此说明蒙古族伦理文化传承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都市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其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游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时时刻刻受着都市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演变。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种演变情况,基于田野调查所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对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居民传承和改造蒙古族服饰传统的过程进行了民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清末,蒙古地区汉民族移民的大量涌入,改变了蒙古地区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半农半牧地区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受到了汉族农耕文化的影响。蒙古族文化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从寺庙里得到传承,而后转入私塾教育和学校教育,经历了长期的融入、改变过程,现在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语境下,蒙古族传统文化在坚守自己的民族“异质性”与融合、吸收全球化文化的“同一性”之间,建构着自己的民族神话,也在解构着民族神话的内质。电影《绿草地》从文化的本体研究出发,探寻了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衰落与传承的问题,关于全球化态势与民族性经验的博弈,关于民族文化的理想认同与生命个体的现实选择间的矛盾,书写了当下蒙古族文化的尴尬境遇。  相似文献   

8.
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市场调研对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搜集、整理,利用图案处理软件及符号学方法对图案进行修复、单元提取、预编辑等处理。运用Access软件在windows系统下构建了蒙古族图案数据库,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表现,这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长调牧歌是我国草原游牧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当今 ,有关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历史、美学、演唱以及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演唱群体和演唱范围却有逐渐缩小的趋向。因此 ,应该利用学校教育、文化旅游活动和广播、电视来普及和传播蒙古族长调牧歌 ,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类学关注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问题。蒙古族民间童话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文化传承和教育的系统研究方面还是少之又少。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蒙古族民间童话及其传承进行研究,不仅使人们对蒙古族民间童话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民族教育学的丰富和发展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族源传说起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把蒙古族族源传说置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并指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蒙古人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它产生于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前的前历史阶段,在天命所生型族源传说的雏形上逐步发展成为诸类型的族源传说。从族源传说所反映的经济文化类型来推断,它传承于蒙古人脱离狩猎生活过渡到游牧社会,氏族制解体、早期封建关系得到确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是蒙古族最为聚集的地区,在这里蒙古族四胡有着它存在和发展的土壤。然而,蒙古族四胡文化在这个地区的发展和传承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当前而言,科尔沁蒙古族四胡文化的传承既面临着好的机遇又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所谓的机遇是它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地域优势和人文优势,所谓的困难和挑战是这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不再成为主流,缺少传承人、传承模式滞后等都制约了其更好的发展。只有把握好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克服传承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才能够让科尔沁蒙古族四胡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蒙古族聚居区进行行政管理要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这不仅仅指汉族领导同志,蒙古族领导同志也未必都有深入的了解。笔者认为蒙古族文化教育对政府管理牧区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有利于政府在蒙古族文化土壤基础上制定相关制度、有利于政府决策上考虑保护蒙古族文化、有利于政府在政策上对传承发展蒙古族文化给予扶持、有利于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婚俗是科尔沁蒙古族人生活礼仪中最活跃、最特色的礼仪,它不仅是科尔沁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涵盖了科尔沁蒙古族的饮食、服饰、居住、歌舞、祭祀、宗教、礼仪及民族价值观等。经过适当的开发可转化为颇具吸引力且品位极高的旅游产品,不仅有助于科尔沁地区的旅游发展,也有助于这项古老习俗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草原文化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多数蒙古族题材电影重点展现的文化符号。通过分析电影《季风中的马》和《长调》,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以传统草原文化为精神支撑的蒙古族人民生存状态的影像表达,并试图找出新时期我国蒙古族题材电影文化发展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由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艰苦努力铸就和锤炼出来的民族语言文字。作者从关于传承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入手分析了蒙古族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承蒙古族语言文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民间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有古老的历史传统,并直接关系到蒙古王国的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蒙古族民间游戏并不完全象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游戏,也不仅仅是个小孩子玩的纯娱乐活动。它具有娱乐和军训双重意义。有人称它为“舞蹈游戏”并非毫无道理。平时家喻户晓,男女老幼人人都会玩会跳。需要时一般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会上进行表演、比赛、训练、交流、传授。蒙古族古代民间游戏,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作战进行准备,训练队伍。所以明清时期统治者为预防蒙古各部联合起来攻打,就控制蒙古族的一些大型集会或“那达慕”等活动。可见蒙古族舞蹈游戏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以及它的广泛的使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发展是一条历史长河,在它发展的下一阶层上,总是传承着上一阶层的源流,并且同时又接受着各种文学潮流的影响。本子故事《羌胡传》在故事的敘述中,与《蒙古秘史》的情节趋同,表现出蒙古族口头传统对书面文学的传承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天命论思想作为古代蒙古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蒙古族族源传说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把蒙古族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可以看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蒙古人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天命论思想。  相似文献   

20.
皮雕艺术是蒙古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之一,是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造型艺术。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族皮雕艺术在内蒙地区高等院校课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丰富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的能力。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在论文中将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蒙古族皮雕艺术应用于内蒙古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蒙古族皮雕艺术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蒙古族皮雕艺术应用于蒙古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