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怀旧的三张面孔】赵静蓉在《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现代性不仅激活了怀旧主体的内在需要,也强化和丰富了怀旧本身的表现形态。在这种独特背景下,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怀旧有回归式、反思式和认同式三种不同的层面。回归式怀旧,是“简单的怀旧”(simplenostalgia),这种怀旧方式有其局限性,它在于把这种真实性做了一种单纯美化和盲目极端化的处理,无视过去与现在之间最重要也最易被忽略的距离问题,这就必然引发对过去的怀疑心理,从而为回归式怀旧深化为反思式怀旧设下伏笔。反思式怀旧,是现代怀旧最频繁发…  相似文献   

2.
杨荣 《云梦学刊》2013,34(2):95-100
怀旧是对业已逝去的人或事的一种缅怀,它可以是一种情绪,也可以是一种哲学甚至时尚。对历史稍有记忆的人大概都不会遗忘,在199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曾经刮起过一股声势浩大的怀旧旋风。据戴锦华描述说,"90年代初,在北京不同的繁华地段,出现了名曰‘黑土地’、‘向阳屯’或‘老插酒家’的中高档酒店、饭庄。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意识以及它在文学文本中的呈现。本文深入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内部去寻找“怀旧”意识产生的理论“生态环境”,并探索“诗人还乡”所要归回的“生活世界”。文艺作品中的个人性“怀旧”是一种审美活动 ,经过艺术表达之后的“怀旧”事件明显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怀旧”活动。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 ,集体性“怀旧”深刻反映了东方民族的心理—文化积淀结构。  相似文献   

4.
王笑楠 《中州学刊》2008,(3):224-226
近年来,流行歌坛刮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使"周杰伦现象"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中国风"的盛行可以说是传统的胜出和民族心理的归复,但它又是借助流行歌曲这一最时尚、最前卫的形式.凸显出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人们所普遍怀有的怀旧情结.从接受的角度讲,这说明流行歌曲的受众有着弥补现实痛感和渴望民族身份认同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领悟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创作的角度讲,它也给流行歌曲制作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移民、他者化与身份认同:电影里再现的上海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文化,在社会主义时期被压制为隐形结构形式,进入90年代以后才得以复活.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各地掀起了"上海怀旧热",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时期以前的上海,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而言的.老上海是与安全享用资产阶级空间的欲望相结合,提供给人们一种所谓"改变时间经验,稀释历史性,记忆类似历史感觉的怀旧现象"的"被想象的怀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美学问题的现代怀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的一种心理机制和情绪功能,怀旧在本质上大概是没有“古代怀旧”和“现代怀旧”的差别的。作为一种美学实践,怀旧也是古已有之。比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怀旧意象,现代都市小说中的怀旧主题(从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到张爱玲、苏青,再到苏童、须兰、王安忆等),80年代末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再回首》、《团支部书记》等),90年代以来的感伤电影和“老”系列的摄影绘画艺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红粉》、《风月》、《上海故事》、《花样年华》等,老照片、老城市、老房子等);西方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7):229-232
歌曲是一种典型的意动性文化体裁。它的起源与发生,充满了意动性的品质。歌曲符号意义的实现在于歌众的传唱实践。歌曲不仅是歌众对文本做出的自我表达,也是歌众对文本意义的再创造。它的意动表意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可以称之为"无限意动"。歌曲的这种意动性质造成社会交往的互相意动,互相影响,也即歌曲的"互动性"。歌曲依靠其意动性和互动性,建立起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共同主体关系,成为共同主体性的实践典型。  相似文献   

8.
“反社会心理行为”的生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亚莉 《天府新论》2005,(2):105-107
今年我国发生数起因个人恩怨而导致的"反社会"暴力行为,影响甚大.我们可以从社会学角度对这类反社会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以防止和杜绝它们的发生,这也是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这些悲剧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市场经济强势条件下大众心理方面的失衡;传统的矛盾疏导机制正在解体而新的疏导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缺乏信仰支撑的道德要求对个人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力.  相似文献   

9.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影视媒介关于苏州形象的视觉再现,经常有一种浓厚的"怀旧色彩"?这些议题值得关注。本文试图对《小城之春》、《游园惊梦》、《橘子红了》和《凤穿牡丹》等影视媒介加以考察,探讨它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会语境中建构一套"怀旧诗学",并分析此"怀旧诗学"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如何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怀旧的三张面孔]赵静蓉在《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现代性不仅激活了怀旧主体的内在需要,也强化和丰富了怀旧本身的表现形态.在这种独特背景下,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怀旧有回归式、反思式和认同式三种不同的层面.回归式怀旧,是“简单的……  相似文献   

11.
刘影 《北方论丛》2006,(5):34-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界出现了一股“上海怀旧”风潮。承载着世界对于中国现代化想象的上海,在文学创作中并没有形成一种现实关切和未来展望的潮流,强势蔓延的却是一种怀旧主题。而且,这种“上海怀旧”也选择了一种非常狭窄的走向———追忆“旧上海的城市文明”,而缺乏强健有力的精神与信念,流于中庸、琐碎也因此成为“上海怀旧”的一种标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带有浓厚怀旧色彩的电视剧,唤起了观众对过去的回忆,也激起了观众的观看热情,在收视率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一现象暗示着电视剧的怀旧转向。就人类记忆的发生机制以及记忆的功能等纬度而言,怀旧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情绪,而现代性语境下电视剧的怀旧充满了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也昭示着其产生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天府新论》2013,(5):119-124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主流形态,消费时代的怀旧文化在承继传统怀旧文化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呈现出与时代症候相吻合的显性审美特征,在速度、距离乃至技术甚嚣尘上的消费语境下与社会大众的审美文化心理悄然契合,其本身所蕴含的理性价值和情感诉求对消费社会的审美认同乃至文化资本的承继与延展都颇具意义,而这一文化形态在消费语境下导向凸显,也给当下的文化构建带来深刻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怀旧是一种极普遍的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而在文学领域,最能体现作家怀旧情愫的,莫过于散文。现代怀旧散文之所以总是那么感人,主要是因为抒发了真情,形象感人,叙事亲切自然。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怀旧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流行时尚。  相似文献   

15.
芦坚强 《学术探索》2015,(2):136-14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昆明在文学书写中主要呈现为三种形象:抗战时期的故乡、新时期的栖息地和新世纪的传奇之城。它们的逻辑结构呈现为"昆明是什么""昆明在怎样"和"昆明将要成为什么"。抗战时期的故乡指向抗战时期的昆明,是对昆明历史的思考与怀旧;新时期的栖息地指向现在的昆明,是对昆明正在经历的变化之反映,新世纪的传奇之城是由昆明历史出发的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这三种形象相关的是怀旧、日常生活和传记式三种书写方式,它们都是对昆明认同的一种话语塑造或表意实践。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学以及国际文学中有三种重要的环境怀旧类型:地点怀旧( nostalgia loci)、境况怀旧( conditional nostalgia)、策略怀旧( strategic nostalgia)。第一类怀旧是对深度历史感的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依附于世界上某些特定的地点———它是地点本身的情感结构的一部分。第二类与焦躁不安的渴望———它构成人性的一个基本侧面———相关。第三种怀旧将怀旧语言视作环境作家所运用的一种修辞工具,目的是通过使受众对种种濒危现象———从特殊地点到整个物种———可以预见的变化或损失保持警惕,并由此而促使他们采取行动。这三种怀旧的范例文本分别取自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作家,现居纽约市)、J. M. G.勒克莱齐奥(法国作家,他将自己的生涯分作法国阶段、毛里求斯阶段以及美国阶段)以及美国作家里克·巴斯和约翰·尼科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朱青 《中州学刊》2004,(6):100-104
王安忆的小说从不正面写历史进程,不写历史主潮,关注于个人生活史和社会心理史等的写作,尊重女性自我的体验和人生感悟,代表了女性文学疏离主流叙事的倾向,因而显示出世俗化的色彩,成为对历史的"另类"叙事.其小说创作在叙事策略的选择上,也有意回避了主流的叙事方式,以"引述者"的叙事方式,把世俗化生活细化、放大,这可以说是女性诗学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界"怀旧的后现代主义"的提法,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文化和理论界的"历史转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呈现出的怀旧特征。进而论述后现代主义对待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与立场。后现代主义者并非一味鼓吹"历史虚无论",也不是单纯地为怀旧而怀旧。在借用历史和传统时,他们戏拟与反讽并存,历史的救赎意识与反思精神同在。最后以英国当代"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历史叙事为理论模型,探讨后现代主义小说再现历史的政治。  相似文献   

19.
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像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叙事媒介,它们具有不同的符号特性.由于相比图像而言,文字是强势符号,所以就出现了语词("诗歌")与图像("绘画")互仿时的"顺势"和"逆势"现象.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其实是与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息息相关的:图像是处于纯粹符号与表意符号之间的一种特殊符号,它具有"再现"和"造型"的双重性质;而文字则是一种抽象度更高的表意符号,它在叙述或再现外在事件时可以不受"造型"因素的干扰.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间相互模仿的情况,既发生在内容层面,也发生在形式层面:图像叙事模仿文字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内容层面;而文字叙事模仿图像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形式层面.  相似文献   

20.
执行力是目前在企业管理领域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执行力呢?其实"执行"就是"做",执行力即做事的能力。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去理解执行力:一是个人执行力,另一个就是企业执行力。个人执行力整体上表现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包含战略分解力、时间规划力、标准设定力、岗位行动力、过程控制力与结果评估力,是一种合成能力,这六种"力"实际上是六种职业执行技能。就企业而言,执行力则是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企业生存之本,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