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我国广大的边疆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同时也形成和保持着对国家的认同,但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边疆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日趋复杂,其矛盾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因此,必须处理好两种认同的关系,并在边疆治理中通过多种路径与方式,强化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统一的认同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2.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这种文化形态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以及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传统文化惯性、文化空间挤压、现实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呈现出法律供给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不力等现实问题。因此,着力于完善边疆治理的法律体系、边疆民族特色的普法宣传、保证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普遍而深入的生成,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处在特定历史与政治环境中的一对关系,这种关系可能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分化和重构.在边疆地区,很多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国家的形成与边界的变化,人们在不断进行着国家认同的构建.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历了数十年的曲折历程后,今天二者的融合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得到了较大的增强,但是在当代的开放环境中影响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负面因素也不断增多.当代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得以强化,经济发展与国家的强盛是主要的驱动力,但是国家主体文化在其中的影响不足,不利于国家认同的夯实,甚至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国家主体文化在各民族国家认同构建中的分量,夯实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深厚根基。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言,文化软实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更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高度的战略眼光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带来全世界发生变化的同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交往与联系得到加强,使得社会开放程度、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不断深化,学术界不仅注意到了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也在分析全球化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大批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审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以“地方性”意识反观民族及其文化,会发现在对全球化时代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怎么影响、民族文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怎么变化、全球化影响下的文化变迁与认同及文化建设等问题还存在较大的阐释空间需要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古代王朝时期边疆治理塑造了国家与文化的统一性认识,其中大一统思想、从俗从宜的治边政策、边疆经济开发、以儒学为核心的文教措施孕育了共同体意识存在的潜在基础。现代以来边疆治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与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超越,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将政治定位、制度保障、经济发展、文化根基作为边疆治理的理论根基,其现实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夯实边疆发展的物质基础、打牢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7.
为了维护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利用甘肃省359个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调查数据,从群体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四个维度对甘肃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较为强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高度统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弱化的趋势;民族认同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为此提出了加快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国家认同的教育和培养;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提高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民族认同促进国家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认同: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认同就是中华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感情依附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中华民族认同是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国家统一的重要心理基础。强化中华民族认同,就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弘扬中华文化,逐步扩大各民族的共同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并不断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以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一体化,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花腰新娘》与《寻找刘三姐》作为近几年来国内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代表性作品,吸引了电影界的关注。作为体现少数民族民俗景观的视觉消费文本,其鲜明的文化表征和时代特点为批判性地思考民族文化与电影媒介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具体来说:影片凭借视觉消费编码策略,使观众在视觉符号的体验中完成了对少数民族生活的想象性建构;通过各种文化记忆形式的串联,实现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挖掘、发现和再生产;少数民族区域美学的尝试性建构,也强化了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归属感,为应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民族构成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稳定的国家认同是国家稳定、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省玉溪市、西双版纳州部分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调研情况显示,无论是内地少数民族还是边疆少数民族,都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等比较抽象的层面和民族工作原则方面显现出有着高度的认同,这种高度的国家认同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但是在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政治认知、政治实践和政治参与方面则表现为共同的被动和贫乏,政治社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状态。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认同的发展变化中,应不失时机地强化其认同心理,巩固和提升其国家认同及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在开启现代化转型进程后,一直在追求与主流文学的同步.随着建国后文学生产的高度体制化,内地文学思潮的流向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其文学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文学的民族身份却不断淡化,直到1980年代以后文学的民族意识逐渐复苏.新疆当代汉族文学在历史积淀薄弱的前提下,以边疆汉族文学姿态起步,成为内...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边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族群多样性、文化多元性、人口流动性等特征,宋至清末历代中央王朝在治理该区域社会时,逐渐调整控制与管理方式,不断建构宗教文化的同时强化宗教文化的凝聚力,以调动地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在增强政治认同及促进族群团结的同时实现边疆区域多族群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湘黔桂界邻地区侗苗社会为个案,基于历史文献及田野调查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探讨宗教文化在早期民族地方社会治理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习俗规范"与"法律规范"是两种不同的规则体系。各少数民族的习俗规范总体上与国家法是同处于一个法律文化的大背景下,共同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的使命。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习俗规范中的优秀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立法中进行有益的借鉴,使地方的国家制定法更能接近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的现实,有利于实现习俗多样与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讨论了美国少数族裔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化整体都面临商品化的挑战,少数族裔文化商品化的问题在于商品审美化的潜在过程遮盖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关系。物质形态是少数族裔从属于主流文化的形态,但同时也是少数族裔或者族裔认同和文化反抗的基础。在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制度之下,族裔个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的自由,但作为商品消费主体的选择自由又以“去地域化”、“去民族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 ,新一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作家所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其前辈作家已有所转移 ,他们的写作已超出了华裔作家的范畴。任碧莲在其作品中将华人移民问题与其他族裔移民问题相结合 ,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观照各族裔移民在美国社会中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文化身份问题上产生的困惑 ,提出文化身份、族裔性的自由流动为解决多元文化语境下文化冲突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存在复杂的关系,尤其伴随着国内外各种影响因素的急剧变化,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与冲突在局部地区被凸显出来,成为我国边疆治理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难题。因此,必须将边疆地区出现的认同问题纳入我国边疆治理视野之中,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进行有效整合,以确保边疆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学界在研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时,多强调民族认同的文化属性和国家认同的政治属性。以佤族为例,探讨佤族文化中的国家认同意识,进而从民族文化的根源上寻求两种认同的良性整合,有利于维持和巩固一个国家认同优先于民族认同的认同结构,增强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朝鲜族教会和苗族教会中,我们可以从基督教的思想内容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基督教的伦理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伦理、基督教信仰与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等四个方面,看到基督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两个民族的教会处理基督教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不同,主要取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类型和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开发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机制和传承机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西部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与传承并重;二是加大公益性开发力度;三是引进现代化开发方式;四是强化市场化开发方向;五是提高品牌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