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徒生童话在世界童话之林中是一株奇葩,吸引了无数少儿读者.从安徒生童话"拿来"的中国童话,在吸收安徒生童话深刻的思想意义及其"真"、"新"、"奇"、"美"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中国自己特有的素,形成了中国童话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中国童话在变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对100名大学生和100名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初步得出了学生所期待的童话特色,这对我国童话创作的方向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一小是世界著名童话大师、《神笔马良》作者洪汛涛的母校。该校从1992年成立"马良文学社",就把童话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洪汛涛生前曾三返母校,为如何开展童话教学出谋划策。近年来,该校的童话教学取得可喜成绩:已先后出版2本学生童话作品集《我们都有  相似文献   

3.
马良文学社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一小是世界著名童话大师,《神笔马良》作者洪汛涛的母校。该校从1992年成立"马良文学社",就把童话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近年来,该校的童话教学取得可喜成绩:已先后出版2本学生童话作品集《我们都有一支神笔》;编写了童话校本教材;社刊《太  相似文献   

4.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安徒生曾把他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故事都是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它们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之中。当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存在着幻想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的故事是幻想世界的故事,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西方儿童文学,东亚儿童文学起步较晚,童话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也非一帆风顺。20世纪30年代,中韩两国都曾发生过关于"否定童话"与"捍卫童话"的论争,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儿童文学需要幻想精神,要培养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具有幻想力的童话为之助力。知史可以鉴今,时隔近90年,发生在中韩两国的这些有关童话的论争,依然可以引发我们对儿童文学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略论童话的审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期儿童文学界较为关注的童话审美接受问题作了探索,在肯定"童话的接受对象无疑主要是小读者"的前提下,客观地对童话接受的方方面面复杂的因素进行了多层次的细致剖析,为童话创作的接受预设提供了许多意见。  相似文献   

7.
和"神话"一样,"童话"这个词是从国外移植到中国的.尽管当时所用的"童话"是泛指带文学性的儿童读物,但"童话"一进入汉语词汇便不胫而走,流行开来,沿用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童话"已经成为汉语中不可多得,也不可替代的与"Fairy tale"相对应的名称.本文对汉语的"童话"名称进行辨析,涉及"童话"一词的人文性和统摄功能,包括具体的形象性和由抽象的模糊性所产生的包容性.比较而言,汉语的"童话"名称最契合童话文体的艺术精神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哲理色彩,上接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创作,下启新时期抒情派童话,代表了中国童话作品的一种形态。其创作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师长的"严"与"爱";诗人的"抒情"与"哲理";寓言倾向。  相似文献   

9.
韩礼德(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用"情态"这一范畴来表示信息的本体地位、权威性以及作为事实或真理的可靠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童话插图的情态可以概括为"梦幻主义",具体表现为娱乐的绘画风格、简化的透视手段、素淡的色彩、浓缩的细节、背景的缺失以及某些时候细微的解剖学上的扭曲。童话插图还通过融入浪漫主义的元素来表现梦幻世界,其中许多形象都具有现实逃避主义的色彩。童话插图不仅帮助儿童理解童话的故事精髓,而且启发儿童的想像,向儿童进行艺术的启蒙。通过阅读童话插图,儿童被引导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无限、多重的内心世界——一个梦幻般的、与现实被动共生的"反世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学生因年龄的特点、喜欢童话的共性,让低年级学生用写童话的方式进行写话,以激起学生起步作文的兴趣。童话的幻想力强,它的情节,随着想象和时间、环境等不同,可以出现各自不同的延伸、发展,或者不同的结局,我们试图以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来提高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大部分没有长大成人,他们经历着青春期以前的俄底浦斯式纠结。这些与描写孩子成长过程的古老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特征不谋而合。就如很多传统童话中的人物那样,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也是直白白地暴露出自己的欲望。而且这一欲望大部分以家庭为背景,在俄底浦斯式葛藤结构中展开。并且童话中的母亲形象往往是以魔女的形象登场,这是为了将删掉"坏妈妈"的形象,完整地留下"好妈妈"形象的一种童话式战略。张爱玲小说中最大特点之一的"恶母"形象就是具有这样的童话式结构特征。对张爱玲来说,能够真正信任和依赖的母亲是上海。另外,在童话中常常出现的能够从邪恶的现实中得到救赎的幻想空间,在张爱玲小说中也常常登场,其代表性的空间就是香港。在本论文中研究者将要展示解读张爱玲小说的另一种视觉,即童话式结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壮大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外,还在于它有效地借鉴了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时期,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以其曼妙变换更受译介者的关注,从而在现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童话译介高潮。外来童话对叶圣陶的早期童话创作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如创作内容和表现技巧上,叶圣陶的童话都借鉴了外来的童话;同时,他在借鉴的基础上,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叶圣陶对中国童话创作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占有》是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小说对西方的经典作品特别是童话进行了模仿与改写。本文通过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理论中既有知识结构的存在和结构化的阅读行为来解读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童话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对《水晶棺》等读者熟悉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的改编,探讨"隐含的读者"理论对小说叙事范本的指向性,理解童话在小说中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署名为林兰的八本《中国民间童话集》,作为新文化启蒙转化为商业出版的成果,不仅影响了一代读者,而且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极高的称誉,可以说是国内最接近《格林童话》水准的中国童话丛书。林兰童话的采编理念独具一格,对当下童话的编辑出版仍有可资借鉴之处:一是大有格林兄弟为追求民族精神而收集童话之风,使故事充盈着强烈的民族气息;二是采取了以本乡文人录写本乡故事的具体做法,不避重复地采录故事,透露着追忆的情怀和讲故事的兴味;三是有意识地贯注了现代精神,使童话与"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这一命题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为幼儿园孩子们写了39篇童话,除一篇是自己创作之外,其他均为改写自中外著名寓言和故事。与原作相比,陈先生童话笔触更细腻,情节更丰富,更富有童真童趣,充分再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陈鹤琴童话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点:抑恶扬善,教育愉快化;增长知识,内容中国化;激发兴趣,语言儿童化;重编寓言,体裁变童话。  相似文献   

16.
童话故事充满想象,要写出好的童话作文,就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童话作文教学,首要的是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其次要搞好教科书中童话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编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他们往往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具有原始初民般的思维状态."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不完全符合儿童思维规律.强迫儿童"反映"他们不太熟悉、不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学生自然视习作为畏途,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丧失.当我们遵从儿童心理特点探寻习作教学策略时,童话作文进入了视野.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表面上讲述的是渔夫与美人鱼因"灵魂"阻碍,而生发的爱情悲剧;但深层上,这则童话所描述的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对应了弗洛伊德关于人性描述中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三层结构关系;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解析这三者之间盘根错节的关联,对童话人物内心矛盾和困境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对童话主题内涵的阐释更加深刻到位。  相似文献   

19.
众多关于<哈利·波特>的争议与评说显示了<哈利·波特>内涵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而这种丰富多元性正是主体间性哲学的具体体现.儿童与成人、童话与小说、"复魅"与"祛魅"各个方面的间性表现,为中国当代童话创作中一些时刻困扰着创作者和研究者的诸如儿童与成人的关系问题,童话体裁如何适应时代的问题,启蒙与儿童本位的问题,儿童化与成人化等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顾城诗歌构建的"童话世界",实质上是一种"乱世童话".而这一特征只有从语言策略的角度考察才能明辨其独特性和基础性,以及作为时代症候的见证与隐喻意义."乱世童话"的产生与危机,是经验与诗歌互动、摩擦的结果,更昭示着诗歌语言作为诗人面对个人与历史的基本方式的迫切性与根本性.从语言本体角度介入顾城"乱世童话"的哗变与危机,为重新认识顾城诗歌的美学策略和反思当下新诗的语言处境及美学危机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