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社会经济环境、用人单位观念、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情况及硕士研究生自身问题等因素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即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关心硕士研究生就业,建立政府主导的研究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加快高校改革,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与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提升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太胜  王晖 《职业》2014,(27):151-152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增加,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严峻挑战,研究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研究生教育和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宇 《现代妇女》2014,(9):85-85
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实现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必须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多方资源,培养切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保障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就业难逐渐浮现。本文结合长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就业工作经验,提出应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制,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多形式、多举措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蔡年辉 《职业》2012,(20):60-61
本文通过对2008-2010年西南林业大学男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分别进行分析,了解性别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硕士研究生就业总体影响不明显,但在就业地点选择和自主创业方面男女研究生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相对饱和,研究生就业日趋困难,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性别歧视使得女研究生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种种心理困境,分析其就业心理现状,并引导其走出就业困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李薇辉 《科学发展》2009,(2):91-101
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是一片充满生机勃勃的就业热土,近年来已成为全国各地毕业研究生择业的首选之地。虽然上海海纳百川,但是毕竟区域就业容量有限,况且国际金融危机也带来就业冲击。笔者以为目前上海高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而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顶尖人才依然短缺。本文对研究生在上海就业的态势进行了扫描与透视,分析了近年来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并对上海高端劳动力市场作了预测和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也相应地呈递增趋势,这就导致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主要原因如下:一、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大于需;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与深入;三、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四、国家对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五、研究生自身择业观依然保守、刻板。要扭转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局面,需要从国家政策、培养单位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落脚,建立健全鼓励研究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和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快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探索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新途径;深入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审时度势,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研究生自身也应树立竞争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顺利走向职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何雨  陈雯 《社会学》2009,(1):11-17
高校研究生在向职业劳动者初次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倾向:总体就业情况较好;至少在科研教学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中女性研究生并没有遭遇“性别歧视”;经济收入并非研究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决定性因素,他们倾向于选择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声望较高、工作保障性较好、距离公权力较近的单位就业;学历与专业对研究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博士生以科研教学类单位就业为主。硕士生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就业渠道;不同专业在进入科研教学类单位还是公司企业类就业上差异非常显著;研究生就业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黄路明 《职业时空》2010,6(8):110-111
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语言是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载体。对于硕士研究生这个高知识、高学历的群体,在就业指导中尤其要注重语言艺术。文章联系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中怎样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获得就业指导工作良好效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研究者必备的能力之一,信息素养一直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长吉图发展战略下吉林省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信息素养现状和就业能力以及两者关系。长吉图发展战略为信息素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对该问题的研究和重视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建宏 《职业时空》2005,(22):62-6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中,最突出的实际上是高职大学 生的就业问题。在社会上存在 “用人高消费”的情况下,高职大 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来就不如本科 生、研究生,就业率甚至还不如 中职生。在如今的高校毕业生 中,高职大学生将占到一半的比 重,如果就业率上不去,就会成 为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性 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职大 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3.
王捷凡 《现代交际》2010,(12):15-17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毕业生就业期望薪酬的下降造成了就业质量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毕业生意识到了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在市场运作中的风险性之后,把目光逐渐投入到了其他方向的就业形式中去,进而很多同学不但错过了年终岁尾这一企业招聘的黄金时段,而且还造成许多已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在考取研究生后由于违约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毕业生如何在当今金融危机形势下找到理想的工作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色年华》2008,(Z2):23-23
<正>12月10日,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明年继续保持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坚决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根据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比上一年增长5%左右,博士研究生招生计  相似文献   

15.
李博  陈艳慧  张瑾  李勇 《现代交际》2013,(9):243-244
近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生源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就业形势急剧变化等因素,致使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有下滑趋势,究竟如何保证规模与质量的同步发展,是摆在各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几乎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同步出现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成为学术界及各级妇联的关注重点。近年来一些妇联干部、妇女问题研究者的调查均证明女大学生就业确实存在性别歧视,尤其是厦门大学叶文振教授及其研究生对该校干名200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更是明确指出,性别歧视对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岗位与工资报酬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从1982年到200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1万人增至46.4万人,增长了40多倍.扩招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是也加大了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硕士研究生再也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就业难成为继大学生就业难之后摆在社会、学校、个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导致了不少学生将读研比作"鸡肋".  相似文献   

18.
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途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应该根据本专业对口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就业能力体系,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摆正就业心态,以找准就业层次定位;掌握求职技巧,以把握好就业机会。由于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通过报考研究生来提高就业层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教育部因此专门下发通知,推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教育部门将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数量年复一年地过快增长,导致了包括师资在内的高校教育资源的紧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不少高校在不断增加导师数  相似文献   

20.
陈相新 《职业》2014,(29):164-165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赋予了中医药高等院校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医药高校要深入分析自我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发展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主动采取措施,扬长补短,抓住机遇,实现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就业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