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研究型大学担负着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在人才培养上所具有的优势,并提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后发国家代表的日本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个性和创造性的崇尚,当前高等教育最具话语权的美国对于生活适应的追求,让我们反思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就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方面的不足做出应对。  相似文献   

3.
对创造性思维界定的发展性探索--"五维"界定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与实践表明,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很有代表性的界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之处,创造性思维的界定问题已经成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拦路虎".为此提出的"五维"界定观认为界定创造性思维应该立足于本质、立足于思维、立足于创造、立足于思维者、立足于教育,由此得出的界定观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研究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对创造力研究的深入 ,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得到公认。学者们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创造力的本质和内部机制 ,人格因素得到重视。通过对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其组成深入研究 ,学者们将创造性人格作为判断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要改变传统观念 ,通过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 ,实施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人才培养、知识生产(科研)、知识传播(教学)和知识应用(科研产业)集中地的高等院校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实践表明,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很有代表性的界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之处,创造性思维的界定问题已经成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拦路虎”。为此提出的“五维”界定观认为界定创造性思维应该立足干本质、立足于思维、立足干创造、立足于思维者、立足干教育,由此得出的界定观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各层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不够强。文章就语言教学的特征和功能探讨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开拓创造空间 ,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把培养创造性思维纳入英语教学之中的改革设想 ,提出创造性是语言教学改革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外部宏观环境的作用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将导致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发生新的变化--凸现创造性、追求新知识、张扬主体精神、推崇诚信等;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也相应有新的特点--培养"国际型的中国人"、"学习型的主体人"、能力型的创业人".从教学方法的视角看,要适应21世纪初高职人才的新变化,需要变革传统的高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德育的参与,高校德育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创造性人才德育工作要创新,要大力浓化德育氛围,净化德育环境,深化德育改革,优化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创造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的高校学科设置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其建设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后工业社会又推动着学科建设由细分走向综合,适应着知识经济的生长;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便打破了工业社会的部门与行业划分,预示着劳动和价值创造形式的历史变革,对学科建设提出了跨世纪变革的历史使命。学科建设作为形成第一生产力和人才培养的社会组织形式,回顾历史——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中隐含着一抹反人类的异化色彩;评判现状——“泡沫知识”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不了新科技革命下的科技进步和市场对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展望未来——“知识创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智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全面变革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