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幽默是一种常见普遍的语言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语言的表现力。幽默效果产生的前提是接受者理解了话语的深层意义。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Fauconnier&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层面解释语言意义的理解过程。阐释该理论的运作机制的同时,结合英语言语幽默的特点,概括出四种网络模型分析英语幽默话语。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春晚及一些其他相声节目中的精彩对话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相声幽默语言的语音隐喻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思方法,更好地了解相声语言的幽默。  相似文献   

3.
幽默是经常出现在日常话语中的一种言语交际形式.它是由于交际双方对相互的认知环境的理解存在差异或说话人为达到特定目的故意诱导受话人理解偏离其语意要旨而产生的.探讨语言认知偏差模式对产生幽默语用效力的作用及概念整合理论对其理解的作用.为此,提出反差效应是产生幽默语用效力的根本,而概念整合则是理解幽默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欢乐喜剧人》1—5季60期节目中的相声小品语言为语料,从语言要素、修辞手法、认知语言学和逻辑学等视角分析和探讨《欢乐喜剧人》相声小品幽默语言的生成机制,包括常规机制:同音易词、词语换境、同构歧解、借形说事;修辞机制:倒反、仿拟、别解、歧疑、双关;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框架转换;逻辑机制:偷换概念、自相矛盾等,并从语用层面阐释了其幽默语言生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语言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了解幽默言语的认知心理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完整并且深刻地理解幽默话语的内涵。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的大框架里,以幽默语义脚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言语的生成及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言语幽默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理论中的基本原理来探讨赵本山的《不差钱》中的幽默,分析其幽默的产生与这一理论的密切关系,并且揭示言语幽默的实质:从最大关联到最佳关联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手段,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在语言运用的范围内,语言幽默会通过隐喻、双关、委婉、反语等修辞手段来表现,并在特定的语境中制造出一种字面语义与深层语义“错位”的效果。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可用于解读幽默修辞。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修辞的解读是一个包含了空间对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接和空间核实的过程。概念整合网络能帮助我们清楚地分析幽默话语接受者在解读幽默修辞所产生的语用效果时的心理机制以及幽默话语接受者在揣测幽默修辞所产生的话语意义时的心理过程,揭示出幽默修辞下语言运用背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修辞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8.
对英语幽默语言进行认知解读有助于了解英语幽默语言的生成特点。本文就《英汉幽默词典》展示的英语幽默语言从隐喻、象似性和意象图式三个认知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幽默艺术不但是语言本体中的语音、语义、语法上的创造,而且同思维活动、交际活动等发生密切联系。目前,维语言语幽默的研究仅停留在言语的层面上,未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来阐释该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本文将利用修辞学中的偏离理论初探维语的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10.
幽默艺术不但是语言本体中的语音、语义、语法上的创造,而且同思维活动、交际活动等发生密切联系。目前,维语言语幽默的研究仅停留在言语的层面上,未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来阐释该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本文将利用修辞学中的偏离理论初探维语的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11.
幽默语言在追求幽默交际中最佳关联同时,牺牲的却是语义、语境、逻辑最大关联。但是,在幽默交际中,如果说话者和听者能够互明幽默意图,如果听者能通过语境,利用自身的语言文化知识,能够实现幽默语言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2.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语用学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文章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幽默广告语的创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广告者对幽默广告语的创作是一个为达到广告交际目的而在语言形式、内容和语用策略等方面不断做出选择的动态过程,是与语言结构和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幽默教学方式可以运用于词汇学习的难点,如多义词、同音异义词、近义词或同义词、同类词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单词识别基本假设的原理,可以运用字谜游戏或者绕口令;根据模式识别特征说,可以运用图画字谜或者其它谜语形式;根据加工水平说,可以运用幽默小对话或者幽默小故事。  相似文献   

14.
Verschueren于1987年提出的顺应论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为了顺应不同的语境,会对语言形式及语言策略作出不同的选择。在顺应论的框架下,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及物理世界三个视角,对赵本山小品中的经典台词进行分析,发现幽默台词的表现形式,揭示幽默台词在小品实现喜剧效果、表达主题思想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幽默作为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艺术手段,一直受到广告制作者青睐。为了能深入了解广告幽默语言,本文尝试概括其主要特征,用Coulson等的框架转换理论和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对广告幽默话语的理解过程进行语用分析。语义跃迁和最佳关联有机结合为接收者理解和接受幽默广告提供了强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节目主持人模糊语言的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是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能构成一种有弹性的语言结构。在谈话类节目里出现的主持人模糊语言,集中体现了主持人对口头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语言类节目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语言是否有魅力。通过对主持人模糊语言含蓄、委婉和幽默的审美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独特视角来解析主持人口语中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7.
幽默言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体介绍语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指示语、关联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幽默言语,探究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幽默的理解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语用问题,幽默的实现特别依赖语境,依赖于言语的蕴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话语的认知心理理据。从认知语境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幽默语义的理解和幽默言语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认知语境制约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同时幽默言语的解读也依赖于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9.
汪涵是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其杰出的节目把控能力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凸显出炉火纯青的主持技巧;诙谐幽默、直白婉转的主持语言和普通话、方言相穿插的说话方式造就出自成一家的语言风格;书生意气与综艺感结合、才情个性与文化影响力兼备塑造出别具一格的主持形象。汪涵堪称播音主持艺术从业者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