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许地山小说有两重形象:一重是一个宗教意识笃信者形象;一重是一个人道主义诚信者形象,而并不是以往评论者言及的仅一重形象。宗教意识贯穿整个小说世界,是小说世界的主体意识;人道主义涉及小说世界各个角落,是小说世界不可或缺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考察繁本小说《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迁移情况。从本事缘起的角度看,《西游记》的写定者对于《心经》作用的特定呈现,体现出宗教情感思维依然是小说创作的内在依据;历代僧传中的高僧感通故事及其在民间的广为传播,对于《西游记》小说创作具有文本拓展意义。小说中宗教意识与世俗观念的贴合,以及宗教描写向现实人生的转移,隐现了时事缘起的写作意图,代表了宗教描写艺术转换的主要进路。  相似文献   

3.
晚清社会盛行的宣讲小说以道德教化为旨归,然而,具有宗教色彩的宣讲仪式、"代天宣化"的成书方式、"神谕救劫"的叙事表达及实践,远儒而近释道的"行善观",都给小说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宗教外衣。宣讲内容的"神谕"性,宣讲行为的神圣性,宣讲文本及宣讲功能的神异性,共同构建了以道德为体而富于宗教色彩的宣讲小说。在灾难深重的时代,这层宗教外衣是"正人心,明风俗"的途径与手段,亦是宣讲小说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基督神学是他在小说中频频涉及的主题。小说《兔子,跑吧》是作家的宗教思想的集中体现之作。在这部小说中,厄普代克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强调坚持对超验的上帝的绝对信仰才是出路。文学与心灵、宗教探索相结合,使厄普代克的作品成为一面面镜子。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宗教异曲同工,宗教成为集体无意识影响作家,文学中渗透着宗教情韵。中国当代作家张洁的小说《祖母绿》,就具有着浅淡的宗教气息。  相似文献   

6.
威廉·戈尔丁是英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不管是早期反映荒岛儿童生活的<蝇王>,还是后期表现当代成人生活的小说,始终关注的是宗教与人性问题,亦即:人的弃神和人性的邪恶,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的堕落和死亡结局.因此,揭示戈尔丁的宗教与人性观,对于研究探讨戈尔丁的小说主题和艺术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有着深刻宗教寓意的小说。把作品还原到作者当时的宗教背景中,对于理解作品中反映的基督教思想,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爱》的爱情主题和女权思想均与小说的基督教叙事密切相连。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别考量作家童年生活的宗教氛围、小说文本的基督教叙事传统和对这种传统的创造性叛逆,来论证小说皈依与反叛、神性与人性相结合的复杂宗教叙事体系,进而反映作家在基督教思想方面的矛盾性,并深刻理解小说文本的“宗教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旧地重游》在伊夫林·沃的创作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小说中的A2—B1—C2结构,呈现出美学上的对称性,并适应着隐喻宗教主题。小说的时长和时序变化有致。叙述中交替使用叙述者和体验者,使小说获得了不同的视点。从中间切中或先示果后释因、悄悄引入功能成分、运用丰富的意象及对比叙述,则显示了小说多重的叙述特点。尽管作者苦心孤诣,但《旧地重游》仍然是一部主旨(宗教)和效果(反宗教)相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中,存在着大量以镜为母题的小说,其中写到的镜几乎都是神异之镜,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用镜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几乎各种宗教都与镜有所联系,而这正是镜母题小说中神异的宗教色彩的来源.在各种宗教因素的影响中,佛教尤显突出.本文通过对镜母题小说中佛教情结及其源流的深入剖析,得出结论:佛教向镜母题小说的渗透,是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也正是镜母题小说生命力强大而持久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表明了异质文化间的交融会给双方都带来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1.
英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基督教,尤其是《圣经》的影响,即使是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小说《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也在其中体现了很多宗教意义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近年来文坛上倍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 2 0 0 0年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次获奖使它的影响扩展至海外。小说的主题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宗教哲学意识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 ,都让人不能不想起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曾荣获 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这两部小说在主题、背景和神话、寓言的内在结构形式上都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同时 ,基于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 ,两部作品在对存在与时间的哲学理解上又有着迥然的差异。正是这些相似与差异构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戴维·洛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兼文学批评家,《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他的早期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天主教徒、学者亚当·爱坡比一天之内的奇遇和奇思妙想,表现了严格遵循教规的天主教徒婚姻生活中的种种荒诞、学者学术生活的无奈与尴尬,凸显了人的情欲和道德、自由意志与权威之间永恒的冲突。小说情节与《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甸园的故事不仅是讲人的堕落,还有语言的退化。从伊甸园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宗教及文学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中的人物约瑟夫(Joseph),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维多利亚时期宗教形象的缩影.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细察,可以读出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不满当时社会现实的宗教反叛思想.文章从作者对这一人物命名的用意,凭借不同叙述者的多维视角对这一人物的叙述和刻画,以及运用文学方言构建其个性等层面,对作者塑造约瑟夫这一人物的意图进行剖析,揭示小说作者创作这一人物的真正意图,即对宗教制度的厌倦与批判.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英国最大的神秘家的诗人威廉.布莱克走的是一条狂热而反叛的宗教之路,他那充满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创作又证明了宗教与文学的密切联系。本文试从西方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布莱克宗教思想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以此探究其宗教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五世达赖喇嘛是藏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文章通过对五世达赖的家世及其诞生、寻访、认定过程的介绍和分析 ,对 17世纪西藏社会政治、宗教界为争夺西藏统治权展开激烈斗争的历史作了考察 ,认为五世达赖的寻访、认定是当时教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宗教对话"论域与近代藏传佛教著名学者嘉样钦则汪波、贡珠元丹嘉措等所倡导的"宗派无偏向"运动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这说明,古今中外的学者之间有共同的运思取向和思维规律,我们应充分利用藏传佛教关于"宗派无偏向"的学术资源来丰富、提升和发展有关宗教对话的框架体系和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术界对世界伊斯兰著名学者宗教观的研究,以宗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者不多,取得的成果亦不多见。为使国内外宗教学研究相接轨,笔者拟以巴基斯坦著名学者毛杜迪就伊斯兰教的核心、人类信仰历程的演变和伊斯兰教对穆斯林人生价值所作的解读进行尝试性探讨和梳理。  相似文献   

19.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深受民间崇奉的女仙。慈航真人信仰的形成与佛教的观音菩萨信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慈航真人观世音这种佛道双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特别是仙释圆融宗教文化的产物。慈航真人仙话传说中的性别困惑既体现了古代社会性别意识的特殊取向,也反映出观音形象不断演变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20.
《封神演义》蕴涵极为丰富的宗教内容。作者利用宗教知识的优势,将宗教内容完全作为创作的素材进行加工改造。根据宗教生态重构神谱体系,随意搬弄三教人物的出处,夸诞三教的法术,以及对历史的神魔化的表达,都体现出了社会对于宗教神圣的解构,对神仙人造的接受心理以及大众的世俗娱乐心态。通过宗教视野下对小说的解读,不仅印证了宗教生态发展变化,更进一步说明文学与宗教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