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谈鲁国宗法贵族共和政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学术界对西周、春秋时代的国家政体,以及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等问题,均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讨论。在此时刻,对春秋时代鲁国政权的体制情况,进行一些解剖,会有助子上述问题的解决。下面试从几方面作些剖析。一、血统家族组织和有关的制度问题周族在灭商前的社会形态虽然已进入“文明”阶段,但是当时不论周族或商朝都还严重  相似文献   

2.
(一)《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周礼·春官》和《礼记·玉藻》中可以看出,西周的记史和史官制度,比之殷商更趋完备.《春秋公羊传注疏》引闵固曰:"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可见,西周以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及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史书.《墨子·明鬼》谓西周晚期周、齐、宋、燕皆有《春秋》.《孟子·离娄下》说:"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就是说,按年代顺序记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事迹的《乘》与《祷杌》,其性质与体裁同于鲁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史记·十二诸  相似文献   

3.
(一) 西周的田,分为公田和私田两种。《诗经·小雅·大田》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都掌握在西周统治者的手里。  相似文献   

4.
楚族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要追溯的楚族之源,是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草创楚国之前辗转迁徒而来的楚国统治集团及其族属的先族,不是荆楚之地土著居民的先族.春秋时代所谓"华夏"族称楚人为"荆蛮",楚人也毫不隐讳地自称"我蛮夷也",以别于中原诸国.不过,这种蛮夷华夏的分野并不反映鬻熊以前,也就是周文王时代以前的情况,而仅仅是西周春秋以后凝成的地域——文化观念.我们认为,所谓"华夏"族,无非是统治了中原,或多或少地融合并文明化了的蛮夷戎狄.华与夏原是黄河下游与中游东西对峙的两大部族,楚人的先族出于黄河下游的"华族"部落联盟.一楚人与鬲楚人与鬲有着特殊的关系.楚人最显赫的祖先就是祝融和?熊,出于楚族的变竟因不祭祀祝融、?熊而被楚国所灭(《左传·公二十六年》).可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作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文学遗赠,1901年开始颁奖至今,一个由90人构建的“诺贝尔文学大家族”赫然屹立,光耀夺目。这个文学大家族里有八位女作家,他们是西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 f。获奖年1909)、格拉齐亚·黛莱达(Grazia Deledda.1926年)、西格里德·温茜特(Sigrid undset.1928年)、赛珍珠(泼尔·西登屈里克 Pearls.Buck.1938年)、加夫列拉·密丝特拉儿(Gabriela Mistral.1945年)、奈莉·沙克丝(Nelly Sachs.1966年)、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91年)、托妮·莫里森(ToniMonson.1993年)。 诺贝尔文学大家族里女性成员的创造史,可以被  相似文献   

6.
杨东晨 《云梦学刊》2001,22(1):111-112
被誉为“史坛怪杰”的何光岳先生,又向我们奉献出了一部鸿著《周源流史》(上下两册,120万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令人钦敬,使人振奋.这部大著在目前的周史诸类论述中独领风骚,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体例特征 从目前见到的周史著作中,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只写武王灭纣至平王东迁雒邑的历史,如许倬云先生和斯维至先生的《西周史》等;一类是按《史记·周本纪》所述,完整论述从后稷至秦灭东西二小周国君的历史,如拙著《周人秘史》(《周兴亡史》)等.这两类周史论著,时间跨度有长短之别,但都侧重于…  相似文献   

7.
在西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人的主体性意识已经觉醒。西周人文精神觉醒的深层表现是周人极为可贵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周人从立国到灭商后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中含有重要的敬德与保民思想。礼乐作为一种宗教仪典形式,并延伸为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行为规范,在西周建立之前的夏商时代就已形成。伴随着社会生活领域人文精神的觉醒,西周的礼乐文化价值重心已由崇尚自然和天命鬼神向礼乐文明演进,并具有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调整人际关系的政治道德功能。西周后期,礼逐渐实现了转化,并因此而成为西周文化的重要表征。这是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基础。西周时期形成的人文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荆蛮浅释     
荆蛮,据新《辞海》云:“即楚,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新《辞源》云:“古代中原地区泛称江南楚地之民。”窃以为皆失之太简。考之史籍,似应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指楚。《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子朝奔楚,而其告诸侯曰:‘兹不榖震盈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周人敌视楚国,称为蛮荆,《诗经·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说苑·尊贤》:“救中国,攘戎狄,卒协荆蛮,以尊周室。”(二)古族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荆蛮义之,纵而归之者千余家。”《史记索隐》云:“荆蛮,南夷之名。”《汉书》谓:“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荆蛮为吴越之地的古族称。而朱熹注《诗经·采芑》云:“荆蛮,荆州之蛮也。”为荆州之古族称。荆蛮为古代长江中下游之古民族。(三)指地域。(1)指吴越之地,《史记正义》在注释《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太伯奔荆蛮。”一段时说:“而亡荆蛮者,楚灭越,其地属楚,秦灭楚,其地属秦,秦讳楚,故曰荆。故通称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云蛮,势之然也。”这里说明是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的通称。(2)指长江中游江  相似文献   

9.
<正> 当谈到西周、春秋时代的礼乐刑罚时,人们常用《礼记·曲礼上》中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几个字来概括,认为当时的当政者,对庶人只讲镇压屠杀和刑罚,而不讲礼治教化;对大夫以上的统治者,则只讲礼乐教化,而不用兵革和刑罚。如郭沫若主编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眉县新出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年代学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林昌 《文史哲》2003,(5):5-13
2 0 0 3年 1月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了 2 7件氏铜器 ,其铭文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按铜器铭文内容与器形 ,可分为 3组 8篇 ,并应与 1985年在杨家村发现的另一组青铜器做综合考察。这些资料叙述了单氏家族 8代世系与西周王朝 12代世系的对应关系及相关史事 ,其中的 12位周王与《史记·周本纪》所述西周王室 12位列王的次序与称名完全一致 ,将 1976年出土的史墙盘所未列的西周王室后半世系全部补上 ,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第一次全面印证了《史记·周本纪》等书面文献的可靠性。同时 ,还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 ,证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西周年表”的基本框架可以成立。另外 ,还有助于我们对西周历史文化有关问题的辨误。  相似文献   

11.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在夏商文明的基础上,社会经济较前更加发展,从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都市。建国以来,通过对岐邑、丰镐、洛邑、鲁和燕故城的勘探发掘,使我们对当时都城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现就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对西周都城遗址加以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西周都城遗址的发现 早在灭商之前,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自邠(今陕西长武、邠县、栒邑一带)徙居周原后,“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诗·大雅·绵》曾经描绘当年修建城池宫室的情景,“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费胜,乃立乃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古代都城的正门曰“应门”,外郭之门名“皋门”,大社叫“冢土”。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一书的《改版书后》说:“西周的土地所有形态”是“土地国有制”。这一论断非常正确。《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四句可译为:“全国土地,无不是西周国王的土地。直到领土的海滨,无不受西周国王管辖。”西周国王是西周国家的代表,也就是西周统治者的代表。因此,西周土地为西周国家所有,被西周统治者占有,西周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西周的这种土地制决定着西周的公田和私田均为西周国家所有、被西周统治者占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一个关系极为重大的问题。由于西周社会性质尚未解决,对后来历史的研究便不能保证有正确的源流追溯。作者也主张西周是封建社会。为了提供关心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的同志们参考,愿将近年一些新的发掘写出来以就正于读者。 一、从周人的天命观看西周应属于封建社会 西周的天命观,许多学者都论述过,虽然各有发明,但没有人分析清楚它本质上的阶级属性。根据《尚书》和《诗经》,我认为西周因袭殷人的上帝观念而创造的天命观有以下几个特点。 1.周人因袭殷人的上帝观念创造出来的天帝,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同世界古代各民族的宗教发展情况相比较,是异乎常规的。  相似文献   

14.
山大于本年一月五日举行了一次“古史分期问题討论会,会中西周派、战国派、魏晋派等派曾展开了热烈争论,共發言概要,已載见一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学术文化版綜合报導?靖逡蛳抻谄?僅选载童书业、张维華、罗祖基三先生發言稿。此外如1.王仲犖、2.高亨、3.吳大琨、4.时希哲四先生发言,因其主要论点已詳见共专论1.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2.西周地租制度考,3.读弗·尼·尼基甫洛夫同志“论不同国家从奴隶占有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几个共同的規律性”一文后的体会,4.从泛论古代史中的几个问题闡明西周社会的性質(上列各篇均载见本刊),玆从略。  相似文献   

15.
古人认为枭是恶逆之鸟.古代盛行捕杀枭作枭羹,借食枭以灭枭;并盛行分裂枭躯悬挂枭骸于木上示众.这一习俗盛行于西周至明代,而延续至清代前中期.本文利用"枭羹"和"枭首"等词及"枭"字作主要材料,对灭枭习俗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我国西周的社会人文等情况。从《豳风·七月》 ,《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小雅·甫田》、《小雅·大田》以及《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农事诗中可以看到我国西周的土地制度———走向封建化的土地国有制度 ,有公田与私田之分的井田制  相似文献   

17.
殷商文化研究综述夏商四都之年代和性 质………………··…一邹衡(一,2)殷商考古书评三篇………李学勤(一。,j 7r)释 滴--……··……·-…郑杰祥(二,2)评《保卣铭新释》的人物考释 ——兼论金文的有关语 词…”·……·一”何幼琦(二,6)商代赋税制度刍议………郭胜强(二,.f3)商代征战时的祭祖与迁庙制度 …………………郭旭东(二,j8)国内四个文物商店所见甲骨 、 ………···………朝厚宣(三。2)先商济毫考略……………杜金鹏(三,3)周初八《诰》中所见周人控制殷人的 各种措施……………刘起铝(四,2)商人的方土观及其演变·”叶文完(四,…  相似文献   

18.
汉语“被”字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被”字式以前的被动式被动式是指表达波动意义并具有特定形式标志的句式。在上古汉语里,被动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采用主动句的形式。例如:吾不试,教艺。(《论语·子罕》)宗周既灭。(《左传·昭公十六年》)从句式上看,这些例子与表达主动意义的“先生授”(《论语·为政》)“郑伯拜”(《左传·文公十三年》)等是一致的。同一种句式表示主动和被动两种完全对立的意义范畴,有时难免引起彼解。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明确性需要,汉语中也就出现了专一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式。“于”字式是汉语最早的被动式。它产生于西周时期,西周金…  相似文献   

19.
〔括弧内数字,前为期数,后为页数〕·哲学·从西周到春秋‘义利.思想的发展轨迹·,·……黄伟合(1.即) —兼论孺家道义论的思想渊源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一方立夭(1.27).宗教即颇倒了的世界观,说辨正·········……时光(卜83)二程思想的全新审视·························一刘康德(1.88) —读《程顺程颐理学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羞本特征辨析·········……王树人(201)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之一论‘历史感,·········“·····…  相似文献   

20.
李岩 《理论界》2005,(8):200-201
中国的孝道始盛于西周,周人治理天下也已将孝道作为其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礼"即<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的成书年代虽有争论,但其中所富含的孝道思想反映出孝道在西周的盛行,对后代孝道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