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矿业大学 ,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本文着重论述和分析了我国著名工程教育家和冶金学家张清涟教授历任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秘书和院长期间 ,为把私立焦作工学院创建成全国名校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政策 ;同时 ,也概述了他任职学校前后 ,在北京大学和赴美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在东北工学院严谨治教、勤奋著述的学术生活  相似文献   

2.
试论焦作路矿学堂的创办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于晚清的焦作路矿学堂是当今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它由英国福公司投资创办 ,是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批私立高等学校之一,第一所工科私立高等学校,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的矿业高等学府,是外国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从焦作路矿学堂的四年学制和学生入校年龄来看,该校应属于高等教育.在废除科举制度四年后成立的焦作路矿学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主要是采用从西方引进的先进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管理体制.该学堂作为当时西学东渐的一个窗口和桥梁,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矿业大学早期学术研究述论(1909-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中国近代矿业高等教育是与中国近代工业同步发展、特别是伴随煤矿的创办而兴起的.由从路矿学堂到福中矿务大学再到私立焦作工学院,学校不仅首开中国近代矿业高等教育的先河,而且作为国内当时唯一的私立工学院独步神州学苑.学校的早期创办者师法西方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模式,坚持以学术为本,重研究、重交流、重基础、重实践,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矿业大学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本文依据现有的校史资料,从学校学术研究的研究领域、活动形态、研究条件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矿业大学早期(1909-1949年)、主要是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从而展现了矿大前辈学人在学术探索的领域与成就、学术活动的形态与氛围、学术研究的条件与机制等方面形成的独特风格和影响,以达到鉴古知今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重点高校之一。学校从2000年2月起正式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於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其后,随着校址的变迁,先后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省徐州市重建,并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学校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  相似文献   

5.
190 9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由英国福公司根据《河南矿务章程》创办,首招学生2 0名。这是外国公司提供经费在我国创办的第一所矿业大学,也是河南省建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学校。1913年12月,因为英国福公司扩大矿区的要求遭到拒绝,英国福公司遂停止提供经费,焦作路矿学堂停办。1915年6月,英国福公司与中国中原公司在焦作合组福中总公司,经过协商,共同筹集经费,复办路矿学堂,定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由于焦作路矿学堂校址为福中总公司所借用,学校临时设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1919年2月,学校易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2 0年4月,…  相似文献   

6.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学校创办以来,已走过了百年的办学历程,一代又一代矿大人肩负“开发矿业,建设祖国,开采光明,造福人类”的使命,创造了辉煌业绩。百年矿大的历史,是矿大人为中国工矿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西北联合大学及其分立的五大学院立足大西北,坚守使命、培育英才、延续国脉、创造奇迹,孕育了“公诚勤朴”的大学精神,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创办于1909年的中国矿业大学在经历其最初的发轫阶段后,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特别是与由西南联合大学分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有着整整8年的时空交汇。在此期间,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私立焦作工学院对战时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富有特色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在抗战期间高等学校内迁运动中、在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峥嵘岁月中,私立焦作工学院所经历的文化涵养和精神陶冶,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历史不可分割。中国矿业大学所特有的“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品格,是她从焦作路矿学堂到私立焦作工学院、中经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再到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直至新世纪的百年曲折坎坷历程中熔铸而成的。中国矿业大学在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工学院时期的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忽略和遗忘。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其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等阶段.从1909年到1949年,学校与国家民族同命运,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历程 ,这构成了矿大学生爱国传统独特的背景.在反帝反封建、抗日救国、追求解放的斗争中, 矿大学生身在课堂,心忧天下,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秉持勤奋敬业、爱国救亡、民主进步的思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潮流,铸就了好学力行、关注民生、救国重劳工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发展史上谱写了令后人景仰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9.
英商福公司与焦作近代煤炭工业城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作旧属怀庆府治,是我国著名的无烟煤之乡,千百年来当地人民自产自销。十九世纪末期英商福公司来到焦作,开始了对焦作煤炭资源的掠夺。福公司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雇佣大批中国工人,特别是福公司与中原煤矿公司合并后,焦作煤炭产量跃居为国内仅次于抚顺、开滦的第三大煤矿,城市人口急剧上升。福公司修筑道清铁路,开办焦作路矿学堂。这些变化客观上推动了焦作近代煤炭工业城市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焦作路矿学堂创办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清末的矿山开采中,外资厂矿由于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矿冶的生产和销售。民族厂矿则因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致使许多矿山经营亏损,甚或停产倒闭。面对如此困局,有识人士纷纷要求兴办矿冶学堂,培养矿冶人才。焦作路矿学堂就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承担起了"办教育传承文明,引新学泽被华夏"的伟大历史使命,其办学宗旨和使命感一直传承至今,为中国和河南的近现代高等教育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张 麟 (ZHANGLin) ,男 ,1 96 1年生 ,山东枣庄人 ,中共党员。 1 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原焦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 ,获学士学位 ;1 99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获硕士学位 ;1 99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1 995年获中英友好奖学金 ,赴英国诺丁汉大学作访问学者 ,进修矿业财经与公司评价理论。曾担任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副主任 ,现任焦作工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研究所所长 ,并担任河南省“采矿工程”重点学科矿山系统工程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  相似文献   

12.
焦作工学院是一所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高等学校。本文全面地论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经华北事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焦作工学院师生掀起的三次抗日救亡高潮的历史,并简述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西迁办学的艰难经历。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的焦作工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工学院预计的发展进程被迫中断,平静的办学环境被骤然打破.作为当时全国108所大专院校中惟一的一所私立工学院,地处河南省北部地区的焦作工学院举校搬迁,辗转郑州、西安、天水、城固等地,颠沛流离,艰苦备尝.在极端困难的办学条件下,不仅使学校弦歌不断,而且以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比较完整的图书和仪器设备被国家整合为国立西北工学院,为民族和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4.
根据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结合焦作工学院发展历程 ,对新校区建设中的人文环境、文化内涵、历史氛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新校区应充分体现焦作工学院近百年的辉煌发展历史 ,应坚持以人为主体 ,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符合焦作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思想 ,应协调新校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历史氛围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环境优越、时代气息强烈 ,且宏观可控、微观可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弹性生长式”新校区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四所国立高师。从自强学堂演变至武昌高师,一所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结合焦作工学院发展历程,对新校区建设中的人文环境、文化内涵、历史氖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校区应充分体现焦作工学院近百年的辉煌发展历史,应坚持以人为主体,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符合焦作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思想,应协调新校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历史氛围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环境优越、时代气息强烈,且宏观可控、微观可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弹性生长式"新校区.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10年的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中进行的最广泛深入的一项,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因素的增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反映。1906年9月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律学堂,中国近代的专门法学教育开始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京师法律学堂的创办背景;体制、学制与课程设置;教员与教学内容等。同时论及了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留学简况。  相似文献   

18.
岭东同文学堂是由当时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爱国志士丘逢甲,在汕头创办的一所著名的民办学校。它所推行的新学虽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从学堂创办的动机、教习的聘用,到对学生的要求乃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学堂的创办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废除,并领导了时代潮流,在转移风气、启发民智、传播西方先进文化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创了潮学的先声,并培养了一大批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焦作工学院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该学科在产学研合作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