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在中东展开的民主治理是各自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成为在中东实施民主治理的两个最大国际行为体,尽管它们对民主的侧重点、伊斯兰与民主关系、中东战略地位以及中东民主化的主导权等方面虽有不同认知,但对民主和中东民主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存在相同认知,深究其因,双方中东民主治理的差异源于欧美所处的历史阶段、发展起点与路径以及利益攸关地区的根本不同.只有打破将西方视作铁板一块的旧有观念,才能对中东与欧美在民主等问题上的关系产生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多层治理机制已初步形成,主要包括国家、地区和全球等层面上的治理及层面间互动所形成的治理网络。治理机制的构建速度、规模、层面和治理力度与中东地区恐怖活动出现的地缘范围、发生频率、攻击烈度等基本上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治理建制的制约因素仍然突出,主要包括治理中的大国因素、现存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对称性以及缺少全球性协调、管理和制裁的机制。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参与治理的行为主体在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治理上难以形成一致的单项问题治理联盟,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戴启秀 《阿拉伯世界》2005,(5):25-28,24
从新地缘政治角度看,扩大后的欧盟拥有新的边境和邻国。在大欧洲框架下,中东成为欧盟新的外部环境在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中也具有战略优先权。本文在简述欧美共同战略认知框架基础上,论述欧盟的中东方案,其内容涉及欧盟致力于中东和平与稳定的外交目标、和平进程中的原则与措施等。同时也指出了中东地区的安全困境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核扩散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在中东地区,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沙特和伊朗等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核计划,使中东地区建立"无核区"的目标面临挑战。中国积极参与了中东核扩散治理,尤其以伊朗核问题为抓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参与中东地区治理。本文从动因分析、路径选择和机制运用三个层面探讨新时期中国参与中东核扩散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以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为例,考察上述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以多边斡旋外交为路径参与中东核扩散治理,能源利益、构建大国形象、战略利益和捍卫主权至上外交原则是影响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的四个因素,其多边机制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伊核问题会谈机制,其双边机制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和中俄战略磋商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单极秩序在削弱,多极力量在崛起,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越来越深地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也发生变革。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东地区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外部势力影响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多支力量兴起并日趋活跃。欧美等大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及政策变化将对中东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将变得更加积极和富有进取性,同时也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及与欧美等大国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从新地缘政治角度看,扩大后的欧盟拥有新的边境和邻国.在大欧洲框架下,中东成为欧盟新的外部环境在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中也具有战略优先权.本文在简述欧美共同战略认知框架基础上,论述欧盟的中东方案,其内容涉及欧盟致力于中东和平与稳定的外交目标、和平进程中的原则与措施等.同时也指出了中东地区的安全困境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卫生治理以医疗援助为主要形式,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医疗援助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阿关系的发展,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民心相通"的历史基础所在。21世纪初以来,尤其是在中东综合呼吸症大范围爆发和中东难民危机升级后,中国对中东传统意义上"点对点"式的医疗援助模式,已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中东地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新要求。中东卫生治理的全球性关联及其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效应,已经对中国参与中东卫生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加凸显中国参与中东卫生治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民主改造中东?--解读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提出了一个新的中东战略构想,旨在向中东地区输出美国民主,通过民主改造彻底消除来自中东地区的各种威胁与挑战.然而,这个战略构想却在目标设定、威胁认知、手段与目标一致等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与困境.这些困境使人很难对小布什政府新中东战略构想的前景产生任何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提出了一个新的中东战略构想,旨在向中东地区输出美国民主,通过民主改造彻底消除来自中东地区的各种威胁与挑战。然而,这个战略构想却在目标设定、威胁认知、手段与目标一致等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与困境。这些困境使人很难对小布什政府新中东战略构想的前景产生任何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中东剧变数年发酵,动荡已成为中东"新常态"。一是民主转型未能拯救中东,治理模式探索任重道远;二是地区博弈呈现"地缘争夺+教派冲突"的"新冷战"态势;三是"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中东地区体系根基动摇;四是美国既定战略部署被打乱,中东战略进退失据。中东已经进入新一轮动荡期,在可见的未来,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  相似文献   

11.
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单极秩序在削弱,多极力量在崛起,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越来越深地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也发生变革.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东地区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外部势力影响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多支力量兴起并日趋活跃.欧美等大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及政策变化将对中东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将变得更加积极和富有进取性,同时也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及与欧美等大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劫持民主”这一民主化前景影响了美国在中东推动民主的热情,这似乎印证了民主化问题上的“中东例外论”。然而,伊斯兰教与民主的关系并非结构性冲突,二者对立关系的成因是西方和伊斯兰世界相互建构的共有的敌对观念。政治伊斯兰的分野和转型使不同派别对于民主的态度出现分歧,美国对政治伊斯兰党派态度的转变也有利于其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拥有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冷战期间,双方政治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近年来,双方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展开全方位互利合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中东地区形势动荡、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因素对未来双边关系发展构成了挑战。中国的中东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调整的,这为中阿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中东的民主困境——试析美国的大中东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小布什总统上台以来,促进民主已经成为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支柱之一。布什总统的大中东民主计划是美国民主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对该计划与克林顿政府和欧洲的民主计划作简要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犹太人与穆斯林并非天敌。《古兰经》承认犹太民族是一个“有经典的”优秀民族,对犹太人背井离乡深表同情,但对犹太教持否定与批判态度。犹太人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以和谐相处为特征,双方关系的恶化始于西方国家对穆斯林世界的侵略,锡安主义成了外部世界染指中东地区的工具。目前,以色列与中东穆斯林世界的关系将受制于缓和原则、在锡安主义上的工具性与目的性分离的原则、先易后难的原则和亮点原则等因素。以色列要化解与穆斯林世界的矛盾需要审时度势,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又方只有建立互信,才能最终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重要领域,其过程可分为谨慎接触(1979~1987年)、初步参与(1988~2001年)、机制创新(2002~2011年)和主动塑造(2012年以来)四个时期。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维和行动理念、政策和行为的变化,受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和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不断强化等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不仅展现了发展中大国对中东安全治理的参与,而且成为中国探索"维和外交"、运筹与美、欧、俄、非盟和阿盟等大国和地区组织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维和实践中,如何做到既"出钱"又"出人",既"出思想"又"出方案",是新时期中国从"维和大国"向"维和强国"迈进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东反恐斗争是国际反恐中最关键、最具影响的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治理问题之一。它与当代的国际体系转型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分不开,又同中东伊斯兰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如何处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直接相关。从中东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发展和蔓延的轨迹看,中东恐怖主义既蕴含着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宗教、民族等内部因素,也掺杂着外来侵略、占领、干涉以及地区国家之间领土、资源和利益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等外部环境因素。中国的反恐政策既出于保护海外利益的需要,也折射了中国独特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犹太人与穆斯林并非天敌。《古兰经》承认犹太民族是一个"有经典的"优秀民族,对犹太人背井离乡深表同情,但对犹太教持否定与批判态度。犹太人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以和谐相处为特征,双方关系的恶化始于西方国家对穆斯林世界的侵略,锡安主义成了外部世界染指中东地区的工具。目前,以色列与中东穆斯林世界的关系将受制于缓和原则、在锡安主义上的工具性与目的性分离的原则、先易后难的原则和亮点原则等因素。以色列要化解与穆斯林世界的矛盾需要审时度势,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双方只有建立互信,才能最终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9.
中美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但双方的安全竞争具有低烈度性,处于可控范围内;在中东地区,中美战略利益存在结构上的互补性,双方在防扩散、反恐、反海盗、维护自由通航、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维护海湾等中东国家的局势稳定等方面,尽管存在分歧,但拥有共同利益和认知。中东既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三大战略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运筹大国关系的支点和平台。未来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协作将继续在结构性互补的框架下展开。双方需要以开展中东热点外交为抓手,拓展中美在中东战略利益的兼容性,使全球视野下的中美战略合作拥有更加稳定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也是亚欧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而中东国家经济却在动荡与战乱中艰难前行。从全球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和中东国家经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种差异恰恰反映出经济合作中的互补性,双方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利用互补优势、实现双赢的合作。明确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中国对中东战略应该把握好拓展国际政治空间、加强国家安全、扩大经贸合作、注重提升软实力等四个发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