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艺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存在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讲话》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在中国古典美学的唯物主义、现实主义倾向中具有深厚的根柢。它所显示的唯物辩证法辉映着中国古典美学中辩证法思想的光彩,它所提出的“革命的功利主义”、“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与传统的“体用合一”、“知行合一”思想一脉相通,它也在更高的思想水平上以新的形式高扬了传统的伦理主义。虽然《讲话》全面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遗产,但它对其每一个方面都是有批判有扬弃的。  相似文献   

3.
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美学家刘彦和,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神思说”,把它看作“驭文之首术,课篇之大端”《文心雕龙:神思》(下文凡未注明引文出处者,均见《神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趣的是,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在《美学》中,也把艺术想象当作“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两位大美学家在很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对同一个问  相似文献   

4.
美学:一个历史的冤案美学的美与我们在审美描述中的美的概念是同一的吗?这是理解现代美学所面临困境的关键契机。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不是美,而是以“道”“气”“象”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范畴。正是“道”“气”“象”审美范畴的确立才使主体不是按照美与丑的标准来形成自己审美判断和审美描述的语言系统。而是从对“道”的把握,对“仁”的维护角度出发来建立审美评价系统,于是产生了二十四诗品以及中国绘画美学的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等美学命题和审美判断标准。当然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有美和丑的概念,如《淮南子》中说过“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说山训》),这里的美和丑是古典美学中的一般性概念,而  相似文献   

5.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我国美学史上一颗闪耀着异彩的明珠.李泽厚这样评价它:“如果说,钟嵘《诗品》和《文心雕龙》还是与文艺理论混合在一起的美学;那么,司空图《诗品》和《沧浪诗话》就是更为纯粹的美学了.如果说,就文学理论的全面分析研究说,《文心》胜过《沧浪》;那么,就审美特征的把握说,后者却超过前者.”对“审美特征的把握”显然包括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妙悟说.中国古代美学对艺术的深刻悟性,使它达到了很高水平,但重领悟不重分析、重实用不重纯理论的特性又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严羽的妙语说与克罗齐的直觉说的比较,试图对《沧浪》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有所阐发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八路军改编初115师政治委员是谁? 一说,解放军军事学院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认为是聂荣臻; 又一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国现代史》认为是罗荣桓。笔者查阅有关史料是: 1.毛泽东1937年曾说,红军改编初,“因受国民党干涉”,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政治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美学理论也极为丰富。但中国古典美学似乎以体悟式的散论为主,不象思辨式的西方美学著述那样各成体系、概念范畴清晰和逻辑严密。然而中国古典美学仍然有自己的内在系统即所谓“隐体系”。对这个“隐体系”的研究、把握和揭示,可以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难度很大的工作。以往的系统研究比铰侧重于美  相似文献   

8.
陆机(公元261—303)的《文赋》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专著,他在比较各种文体特点时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在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文赋》本不是主要论诗,但这一命题的提出,却“使古代诗歌理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中国诗歌美学自此开始熠熠生辉”(陈良运《诗学·诗美·诗观》)。本文也拟从这一命题出发,探讨一下陆机的诗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齐梁美学是我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美与感性的自然生命的联系是齐梁美学的特征,也是它对中国古典美学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刘勰美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更为后人所瞩目.研究和介绍刘勰美学思想的文章不胜枚举。对与刘勰同时代或稍早的其他美学家的研究却很少.刘昼就是其中被忽视的一位.刘昼(514—565)字孔昭,北朝北齐人,原阜城(今河北交河)人,著有《刘子》十卷.他提出的“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废”的理论观点,把美、丑与效用联系起来,指出了美和丑的具体性,相对性。本文拟对刘昼的美学思想作些探讨,以期填补我国古典美学研究的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0.
我读文章,喜欢一气读下去。郁源同志的《中国古典美学初编》的书稿,我早就收到了。但这半年多来,一直找不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来一气读完这二十多万字的大著,所以一直搁着,这是非常抱歉的。最近,我摒绝它务,终于把郁源同志的书稿,从头读了一遍。他那简练而又流利的文笔,逻辑井然而又内容丰富的论证,不仅使我能够顺畅地一气读下去,而见学到了不少东西,感到了很大的满足。因此,情不自禁,想要说几句话,以为读后感。  相似文献   

11.
蒋孔阳副教授的《德国古典美学》一书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继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和汝信、杨宇同志的《西方美学史论丛》之后,我国又一部研究西方美学的专著。所不同的是《西方美学史》是美学通史,《论丛》是若干重要美学家的专题研究,而《德国古典美学》则介于二者之间。它不是通史,却可以看作一部断代美学史;它不是某几个美学家的专题研究,却又可以看作德国古典美学家的专论。在我国西方美学研究领域,这一类型的著作还是第一部,值得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东晋著名的思想家、系统的神仙道教理论的创立者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中所阐发的美学观点,即使在今天美学研究如此繁盛的形势下仍不失其存在的价值,仍旧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链条中占有一席相当重要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  相似文献   

13.
形象思维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 据说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美学》就明确提出了“形象思维”问题,可是从Eestalungen这个词并不能明确理解到,因为它的“思维”的含义并不明确。虽然别林斯基、高尔基等人多次提到艺术家用形象思维的问题,但是对于形象思维并没有作出充分的、公认的、无可怀疑的论证。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如《文心雕龙·神思》是讲高远的构思,并非“形象思维”本意,倒是《比兴》《夸饰》《丽辞》等可以说包含有古老的形象思维理论。但和近代的形象思维理论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4.
<正> 叶朗同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对刘熙载有这么一段评语:“所以他和梁启超、王国维等人不同.他不是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家,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位思想家.”读罢《艺概》,掩卷沉思,我从这本黄卷中领悟到了某些极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从幽暗的过去发出的惨淡的微光,而是与当代主体审美意识的高扬一样流光溢彩.在他言简意赅评语似的著作中,一个隐含在内部的系统框架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思想徜徉于“象”与“意”,“结实”与“空灵”、“真实”与“玄诞”、“物色”与“生意”等美学范畴之中.通过周详、细密的比较、研究,他的思想迤逦前行,终于步  相似文献   

15.
儒家经典《论语》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其接受关学思想以“仁”为哲学基础,在一种具体阐释人生道德和哲学的形式下,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之维进行具体的展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接受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中,人们对待“自然”与“人工”范畴,有忽视它的存在或不把它作为独立范畴的倾向,本文的论证表明.“自然”与“人工”非但是中国古典学美乃至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是有无、虚实、形神、意象、大小等范畴的审美元范畴,它既是“天人合一”哲学美学大范畴的一种明晰化、具象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更深一步理解上述那些范畴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现当代学术界对它作了很多研究,但评价不一,甚至相反,有人说它标志着“魏晋玄学的美学完成”,也有人说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钱钟书先生以学贯中西的高视野,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西方近现代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相提并论。不仅提供了新见解,而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以钱先生的先在提示为起点和指导,从音乐的本体与音乐之美、音乐与情感关系两方面对嵇、汉的观点作了较充分的理论追问与分析。既具体展示了两人思想之“同”,也揭示了两人思想同中之“异”,还论及两人思想对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的“情景”说既是一种文学创造理论,又是具有更为广泛意义的美学理论,它与佛教的“现量”概念相结合,在明清之际构建了一座美学理论的高峰。王国维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系统阐述“境界”说的第一人,其“境界”说脱胎于“情景”论,然而,它经历了一个从艺术走向人生、从人生走向哲学、从以和谐为基调的优美走向以痛苦为主要内涵的崇高的历程。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同时又是以西方近代哲学为重要营养的学说,它是对以王夫之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情景”论的错位生成,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美学家李丕显教授在美学领域艰苦跋涉,勤奋笔耕,论文和专著斐然可观。继《审美小札》、《黑格尔美学论稿》、《美学导论》之后,我又读到了他的《自然美系统》(复旦大学出版社九○年版)。如同他的其他著述一样,《系统》一书自始至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基本原理,并努力创新发展。它的“坚持”是在“发展”前提下的“坚持”,它的“发展”是在“坚持”基础上的发展,因而全书在理论形态上具有通体一贯坚实厚重之貌,又时有新颖独到洞幽烛微之处,颇具特色,颇有力度,填补了系统地研究自然美系统这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20.
从效果历史所显示的当代意义来看,作为文化文本的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具有三重视域融合效果。首先,《德国古典美学》传达出作为西方古典美学发展高峰的德国古典美学在毛泽东时代历史存活中的理解和表达,形成了《德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效果历史视域。同时它也传达出蒋孔阳修改、出版此书时改革开放初期视域对当时历史的理解,构成了效果历史的第二个视域。第三个视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德国古典美学》作为思想理论资源参与当代美学理论建构以彰显其与当代历史文化对话的可能。多维历史视域叠加共同构成了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文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理解的历史,其效果历史呈现出复杂的当代意义及其贡献,也部分地呈现出西方文化的理论旅行在中国学者的接受和阐释中参与架构中国当代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