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传统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往往存在忽视外来人口利益的问题;在本地村民的改造中,存在重物质补偿轻生计维持,重身份转变轻观念转变的问题;在安置社区建设上,存在重住宅建设轻配套设施完善、重社区物质轻社区形态维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缺乏包容性。新型城市化时期,城市改造需要体现包容性,为此提出建构具有包容性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融入包容性理念,引入多元化的改造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内外兼修的原则。建议在改造思路上实现转变,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建设数字化的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的逐步改造在城市化发展中已经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城中村改制以及创新社区管理成为当前街道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文章就广州三元里城中村改制的现状、特色以及社区管理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广州城中村猎德村发展与改造的每个阶段特点,介绍其基于“四分区”布局以实现“原地改造、整体重建”的模式,然后从社会生态要素的空间、经济、社区方面总结猎德村改造的特色和其对城市更新视角下城中村改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越秀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重大问题,其难点及其原因包括土地权益与供应的二元体制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相冲突;建筑外观和周围环境差,改造的经济成本高昂;转制社区管理体制局限,集体经济组织职能未理顺;公共服务水平低且与中心街区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遗留问题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式滞后,思想认知差异较大等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选择转制社区都市化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优路径;构建利益共赢的"城中村"改造博弈机制;做好集体土地国有化的转制安排和落实改造规划;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区治理结构;改革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层面对城乡一体化的思想认同。  相似文献   

5.
传承·融合·创新——城中村地方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军曦 《社科纵横》2008,23(6):59-61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加快,村中地方文化的保护与新社区文化的建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兰州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地方文化的建设为个案,以文献、访谈与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如何保护和建设城巾村文化问题.这对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冬梅 《创新》2013,7(1):83-86,127,128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曾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继续发展的瓶颈。城中村改造的终极目标是融入城市。在城中村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着资产处置及利益纠结、管理体制滞后、居民路径依赖及对未来生活保障担忧等突出问题。要顺利实现城中村融入城市的目标,必须遵循"资产改制—村居改制—社保衔接—拆迁安置"四个环节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振宇  马火生 《探求》2023,(6):107-1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国务院文件明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由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缺乏国家层面专门的法律法规,各地在改造条件、改造方式、改造程序和改造补偿标准上存在差异,争议和矛盾积累较多。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改造工作中疑难法律问题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有益解决建议,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邵任薇  王桢桢 《探求》2014,(3):67-73
在当前城中村的改造模式中,压力型改造和市场化改造模式遭遇了很多问题,以村集体为主体的城中村改造模式越来越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城中村H村的经验考察,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村集体自主改造的可行性在于改造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村集体的能力增长,并进而分析了增强村集体自主改造可行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雷兆阳 《探求》2010,(3):11-15
城中村存在着影响城市和谐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改造难题。对城中村的改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客观规律,根据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城市规划要求,走分类改造之路。政府要切实履行特有的公共管理职能,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尊重历史、统筹兼顾、利益共享、公平公正、促进改造"的原则,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0.
文雅 《社会工作》2013,(4):62-67
过去三十余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城中村”。城中村社区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尽管政府管理部门将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作为解决城中村社会问题的主要手段,但实践证明传统的社区治理方式难以应对城中村的诸多特殊情况。如今,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始探索发挥社区自身能力,鼓励社区自我管理和发展来解决城中村的社会问题。从2012年起,上海浦东新区某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的城中村社区,联合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开展了一项城中村综合服务项目,旨在以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改善社区个体及家庭的生活工作状况,增进其信心和自身能力,以自助互助提升社区环境和社会功能。本文以该项目实践和经验为基础,对城中村社会工作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曦亮 《探求》2003,(6):56-58
“城中村”问题是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改造“城中村”,对广州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改造广州“城中村”问题提出了体制改革、环境改造、人的发展三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结合实际,制定了《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寄养办法暂行规定》,在深入农村、城市社区进行宣传的同时,结合以前寄养工作经验,规范了麻家什字寄养点(该寄养点于2008年由于城中村改造已经撤销),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催生的畸形城市社区,改制后,村民变居民,村委会变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变经济联社,但是公共财政却不能覆盖。“城中村”改制改造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积极稳妥、依法有序地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同时切实唤醒广大社民的主体意识,努力发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2):95-10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广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城中村改造的浪潮中一直保持不断探索求新的步伐。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触及的利益及关涉的领域十分广泛,难度颇大。广州市"猎德村"改造可谓试点工程,在几乎没有明确可供借鉴和参考的先例和经验之下,集行政、管理、法律等诸多手段于一体,艰难推进并创造性的产生了"猎德模式",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城中村改造路径。对于"猎德模式"带来的强大引领效应和凸显的诸多问题,都值得在城中村改造实践中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15.
关注"城中村"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代堂平 《社会》2002,(5):44-46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认清城中村现象 ,有助于我们把握我国城市化的特殊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道路 ,有助于认清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一些内在的矛盾 ,无论是从理论认识上还是实践操作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城中村的定义及相关研究城中村作为城市里独有的社区形态 ,已存在多年。但城中村现象引发学者、政府、媒体的关注却还是近些年的事。从政府与媒体的关注的角度来看 ,集中在由城中村引发的城市管理问题上。譬如 ,他们就将城中村视为“城市里的不协调音符”(《信息日报》 ,2001.4.9)。中共广州市…  相似文献   

16.
李莹 《探求》2009,(3):39-43
加快转制社区城市化的进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积极推进转制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议行分设”、“政企分开”或“社企分开”,这是转制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治理模式改革的主导方向。二是完善社区发展规划,加快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要通过改造城中村,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功能调整。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和国家自主性式微决定了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必须采取"镶嵌式自主"的行为策略,通过监管改造、协调村集体和村民的矛盾和提供制度资源等手段来达到顺利推动城中村改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沈莹  李志民 《唐都学刊》2010,26(3):67-70
根据对西安市西八里村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城中村外来人口特征、居住现状、居住履历及居住意向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外来人口而言,城中村不仅是其进入城市首选的居住地,而且还是其中一部分人工作和生活的场所。鉴于此,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建议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应充分关注城中村外来人口这一群体特殊的居住与生存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10,(8):16-16
2010年3月,河南郑州城中村拆迁改造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关注的焦点只有一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将产生至少150000个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8,(9):79-83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城市,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乡村社区,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社会地位使城中村与周边城市格格不入。在公共伦理方面,城中村村民整体的公共伦理意识较城市居民有些差距,形成了一种对比明显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公共伦理的"孤岛"。为了解决城中村的公共伦理问题,需要从制度改革、社会体系重组、经济和道德建设多方面同时进行,使城中村的公共伦理体系向城市靠拢,打破"孤岛"现状,并且最终在体制、经济等方面走上真正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