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阶段,也正是社会矛盾及冲突的多发期,油经济发展和体质转型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何做到合理、有效的消解群体性事件,协调好各类社会矛盾与冲突,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本文即从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入手,拟对此类事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必然存在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与矛盾凸显时期并存的阶段,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且数量及激烈程度呈上扬之势。群体性事件正以它的危害性大、感染性强等特点严重威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对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因而成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随之凸现,,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群体性事件的增多,而且负面影响增加,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建立起一整套协调社会冲突的整合机制,化解社会冲突引发的社会风险,是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特点,就如何创新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改革的深化会导致社会格局的巨大变动及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且表现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群体性事件多数是政府和公民的矛盾或者原本不是但是最后演化成两者之间的冲突,政府始终是群体性事件中重要的主体.由此也决定了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与处置都充满着政府及其职能问题的思辨,体现着政府职能运行的影响性.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风险社会的大环境下,各种矛盾都表现的尤为突出,其中的群体性事件又表现的更加明显,群体性事件在当今风险社会下所造成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文章拟通过对风险社会及群体性事件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对我国解决群体性事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在社会制度和结构的不断发展变迁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进入11月份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发生了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尽管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罢运得到了平息,但是,这些群体性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也进一步考验了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形成制度化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基础,也是保障。在这种社会矛盾交叉期和复杂期,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应对群体性事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有效快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党委政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也是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观念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形成群体,聚众以非法的形式或手段来主张合法权益表达意愿的,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妥善处置的事件。目前我国社会中的群体事件的性质是非政治的,大多数是利益诉求型矛盾。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社会结构重组的时期,因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体性事件的基层政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积极构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矛盾或社会利益冲突的一种反映形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愈来愈频繁。从社会燃烧理论的视角,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演化机理,从社会燃烧物质(社会矛盾)、社会助燃剂(社会舆论)、社会点火温度(突发性事件)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中国也进入了实现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个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并日益尖锐化,我国社会的稳定正经历着考验。如何衡量社会的稳定程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测定来反映社会失范程度。一般来说,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定数量的群众参与实施的,为了某种利益诉  相似文献   

13.
龚向东 《决策探索》2009,(22):67-67
执行中群体性事件具有利益指向性明确、社会关联性广泛、矛盾潜伏性强等特点,对司法权威、社会稳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加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消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之际,社会的各种经济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基层社会作为中国的底层社会,是矛盾冲突的多发区。本文以笔者曾工作经历的M县B镇"1.12"群体性事件为分析对象,对事件中个别群众的政治心理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有效预防控制地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新旧规范、社会机制、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尤为突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其地位和职能不同,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共冲突与基层政府治理密切相关,不仅是推动基层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鉴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群体性公共冲突事件频发的现状,文章主要探究了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在群体性事件治理方面的症结,并提出了公共冲突视角下基层政府治理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社会结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极易出现群体性事件。一部分社会矛盾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被合理放大,对社会和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基于网络民意表达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分析,希望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一、"邻避"冲突事件及其政策影响公共问题无小事,上升到政策问题的公共问题更是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近几年,环境污染型"邻避"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这些矛盾和冲突基本上表现为化工厂、垃圾处理厂、核电站等项目修建过程中因环境的污染、潜在的风险、规避的困难而引发的群体性对抗事件。"邻避"是台湾学者对英文Not In My Back-yard(直译为"别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的狭隘观念,地方党和政府有些干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捂“,对群体性事件采取信息封锁及舆论封杀,以其将事件控制在地域之内,不使其外溢,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二是“拖“,不能及时解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矛盾,致使冲突的能量不断累积。三是“躲“,怕惹麻烦,  相似文献   

20.
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不能仅用传统的方式去解决,而应该用全新的理念、手段、方式和机制来处置群体性事件。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