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根据麻竹对环境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南靖县1981年~201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证实南靖县麻竹生长期温度适宜,生长旺盛期和盛产笋期水分充足,是种植麻竹理想的地区,但是低温冻害、干旱和暴雨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低温冻害是影响麻竹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加以防范。对此,该文提出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择地种植,不宜种植在海拔400m以上的地区和冷空气容易堆积的冷湖,尽量避开西坡、西北坡和北坡,以免遭受低温冻害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福建省碳足迹时空变化状况,该文借鉴相关计算方法测算出2000年、2010年福建省各地市及各项碳足迹指标。主要结论是:(1)福建省碳足迹总量增加明显,10年间碳足迹提高了近20倍。从空间上来看,闽中、闽南地区显著高于闽西、闽东、闽北地区。(2)2000年、2010年福建省地区碳足迹与地区经济产值呈显著正相关。(3)2010年,莆田市、漳州市、龙岩市的碳足迹强度均高于全省平均值。(4)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目标来看,闽南、闽中以及龙岩市的碳足迹密度和人均碳足迹接近或超过目标。总体来看,福建省对气候变化仍有负面影响,碳减排任务较重。  相似文献   

3.
气象灾害是不可抗拒和消灭的天祸。中小学师生在彪悍、凶顽的气象灾害面前无疑是渺小的弱势群体。如何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将气象灾害对校园的侵袭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十分重要。该文通过分析福建省气象灾害的种类、时空格局及危害特点,结合大量危害或影响中小学校园的气象灾害实例,对目前中小学气象防灾减灾现状作出科学评价,提出了中小学校园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的新对策,以期在未来应对灾害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提高国家财产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县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撰写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破坏性不断加剧,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气象服务能力能有效控制气象灾害损失,显得越发重要。决策气象服务对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农业生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县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撰写质量意义重大,现结合实践对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撰写技巧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气象安全保障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核心。该文系统阐述了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确定和管理。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管理包括单位责任主体落实、人员管理和气象安全保障措施三方面。其中,气象安全保障措施涵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与管理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闽东9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4a闽东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寒潮气候特征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闽东寒潮活动时空差异较大,西北部开始早、结束晚,东南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频次在冬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再次;秋季寒潮略呈减少趋势,春季寒潮略呈增加趋势;M-K检验表明,寒潮频次未发生明显突变;在11月、12月、1月、3月寒潮活动偏强年和无寒潮过程年,环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前期菲律宾附近海区、日本以东洋面、澳大利亚东部海区、鄂霍茨克海、渤海和东海、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区海温异常的变化,对预报闽东不同季节寒潮频次异常有一定的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气象业务的发展,论述了在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分析了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对今后我省气象业务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而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对地球的负面影响严重: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旱涝灾害频发,疾病流行等,这些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今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0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735.8亿元。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继2006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又一个指导气象工作的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频发、重发,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气象趋利避害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该文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出发,分析气象信息科普传播的主要环节,探讨提高公众利用气象信息产品防范气象灾害能力和气象高敏感行业利用气象条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通过气象科学普及促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气象学(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是气象学与环境学相互交叉的一个学科,由于学科涵盖面非常广,气象学界和环境学界对这一新兴的、热门的学科在研究对象和内容等方面还有不同认识,本报告主要从气象角度来阐述环境气象学科的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和展望。环境气象学作为大气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大气运动与大气中污染物相互作用,重点研究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空气污染气象学以及大气污染对环境和天气气候的影响;从业务服务层面上侧重于开展环境气象的预报预警、监测分析与影响评估,立足城市环境气象服务,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和严重霾天气;目的是确定最优污染物削减方案,为政府区域联动建立有效防治大气污染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持续改善大气环境。福建省环境气象业务产品主要分为监测、预报预警及评估三大类。未来福建省环境气象学科发展以提高环境气象科研和业务能力为目标,重点工作包括环境气象监测与分析能力建设、大气化学模式和雾、霾及重污染中长期预报技术研发、边界层结构和大气污染研究、环境气象评估和预评估、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环境气象业务拓展,注重气象环保合作,联手打造清新福建。  相似文献   

12.
在农牧业生产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气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农牧业活动提供参考信息,会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农牧业生产活动的运行发展。近年来,气象灾害问题逐渐增多起来,这给人们的农牧业生产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气象问题的研究,为现代农牧业防灾减灾服务,成为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对《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立法审议过程为例,研究地方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机制,透视其中所存在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协商下的理性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和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高、范围广、危害重,其中最频繁的是旱、涝灾害,每年旱涝成灾面积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的80%.随着气候变暖,河南的重大气象灾害具有"提早、增多、加重"的发展趋势,这对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1966-2015年漳州市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空间分布、年平均高温日数空间分布、土地利用情况等数据,探讨形成高温气象灾害的一级评估因子和二级评估指标的划分法,制作基于GIS的漳州市高温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揭示了漳州市高温气象灾害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33):22-22
针对气象灾害导致农业、农民损失严重的情况,中国气象局、财政部2011年首次设立“乡村气象服务专项经费”.投入资金9830万元.在全国20个省121个县开展气象为农服务试点工作.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试点地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高士奇(1645—1703),字澹人,号江村、瓶庐,又号竹窗,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是康熙朝一位传奇人物,凭借出众才华被康熙赏识、擢用,从京师一介潦倒寒儒成为清圣祖"始知学问门径"之师,终以礼部侍郎衔逝于故里,谥号"文恪"。研究其宦海生涯,对探寻康熙用  相似文献   

18.
亚枝 《决策与信息》2006,(12):63-63
“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地面区域气象自动站逐时雨量数据,分析前汛期2次暴雨过程(即2019年5月31日至6月2日、2018年6月18日至6月22日)的详细雨情,并设计表征灾害强度的公式;以汽车保险赔偿情况为例,评估2次过程的气象预报服务效益;探索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方案,作为传统预报质量评分规则的补充。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的雨情相近,前者强度更强,单位强度受灾金额更大;按传统评分规则,莆田市气象台对2次过程的预报质量无明显差异,但2019年5月31日过程减损效益达54.4%,汽车保险赔偿金额也验证了50%~60%的服务效益;橙色和红色预警信息对用户的提醒作用更突出,今后应着力提高橙色或红色预警的时间提前量,改进夜间灾害天气的服务手段;应用暴雨灾害强度、受灾金额的减灾效益评估方案具有服务效益定量化的优点,可以将其拓展至城市交通气象、盐业气象等领域的服务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20.
王晓雅 《决策探索》2014,(12):32-32
为了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进一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能力,2014年暑假期间,郑州气象科普体验馆将和河南省、郑州市部分新闻媒体联合开展“气候在变化我们同关注”大型气象科普公益活动。届时,郑州气象科普体验馆将免费对公众开放,活动形式和内容将通过郑州气象科普体验馆官方和部分新闻媒体及时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