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1961—2019年南平市10个区县国家自动站的气温资料,分析南平市气候季节开始日期及长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春季、夏季开始日期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推迟,秋季、冬季开始日期则正好相反。四季开始日期春、夏均提早,秋、冬均推迟。各台站春季、秋季平均长度相差不大,夏季、冬季平均长度相差较明显,北部夏季平均长度明显比南部短,冬季则相反。春季、夏季长度均呈增长趋势,冬季长度呈缩短趋势,秋季基本不变。南平市南部“江春入旧年”现象较北部出现几率高。  相似文献   

2.
平潭是我国第二个获批建设的国际旅游岛,为满足开放开发需求,选取潭城、苏澳、东澳、北厝、海洋站5个代表站点,利用2010~2016年气象资料,从剔除台风影响的大风日数、年平均风速、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以及旅游气候舒适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平潭城市建设及防护林、景观林等不断完善,年大风日数呈逐年递减趋势;各区域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近7年降水量偏多的年份较多,季节分布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各区域之间年平均湿度差异不大。从逐年的变化上看,年平均相对湿度有略增的趋势;从表征旅游气候舒适度的两个指数来看,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均较为舒适,不存在不舒适和极不舒适的月份;从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年际变化看,温湿指数年际变化不大,体感风寒指数年际变化从感觉"凉"逐渐变为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35a(1981~2015年)闽东沿海与山区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特征,结合主要竹类(毛竹、绿竹)物候习性,分析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闽东主要竹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闽东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呈暖湿化趋势,生长期日照充足,冬春季平均低温升高,寒冻害减少,总体有利于主要竹类生产及资源开发,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寒冻害、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个别年份极端天气事件对竹类生产也带来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6年莆田市800多个大气降水的监测数据,对莆田市酸雨污染的时空分布、离子化学组成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莆田市降水pH均值为4.86~5.38,酸雨频率范围为39.8%~70.5%,在轻酸雨区~中酸雨区变化。从2013年至今,酸雨频率有下降趋势,酸雨污染有好转;酸雨有一定的季节特征,污染轻重程度分别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离子总量大体呈递减趋势,总阳离子与总阴离子比值逐年下降,自2015年起,SO42-和NO3-的比值介于0.5~3,莆田市的酸雨模式已经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演变。  相似文献   

5.
选取1979—2018年福建省德化县九仙山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0年九仙山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九仙山近40年平均风速呈递减趋势,全年平均最多的风向是WSW向。1~12月的平均风速呈线性减小的变化趋势。1~6月盛行西南风,9~12月盛行东北风。春季风速明显大于其他季节的风速,一年四季的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特别是春季的变化最明显。一年中最大的风速均产生于春、夏季,又以春季居多。40年间8级以上大风日数也是呈线性减少的趋势,一年四季中出现8级以上大风日数最多的是春季的3月和6月。  相似文献   

6.
利用泰宁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56—2018年的气温资料,通过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泰宁县年平均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近63年,泰宁县年平均气温呈波浪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2℃/10a。②泰宁县年代际平均气温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秋季增温率最大(0.33℃/10a),春季增温率最小(0.11℃/10a)。③泰宁县年极端最高气温呈总体平稳变化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有增温趋势,增温率为0.36℃/10a。④通过M-K检验分析,泰宁县年平均气温在2002年发生一次突变,其后增温明显。⑤泰宁县气温增暖趋势对农业生产等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年3月底对罗源湾进行的海洋化学—生物要素的调查资科,分析了罗源湾春季营养盐和叶绿素a(Chl-a)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潜在富营养化评价,讨论了影响罗源湾春季营养盐和Chl-a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调查发现,罗源湾营养盐和Chl-a分布具明显的空间区域性,罗源湾内湾春季水体为氮氮限制中度营养水平。影响罗源湾海区P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产养殖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8—2018年泉州市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分析、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降水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其中的周期规律。结果表明,近51年以来,除11月雨日数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各月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小量级降水减少,大量级降水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12月份降水最少,6~7月降水则居多; 3月及9~12月的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余各月的月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时间段的降水周期有一定差异,20世纪60年代,泉州市的降水周期是2.5年,20世纪70年代,降水周期是3年左右,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降水周期是6~8年,后期周期性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水汽是水文循环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也是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我国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我国1998-2010年72个探空站点资料,采用探空法计算得到我国月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得到我国各站点的季节、年平均可降水量,最后再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可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我国可降水量总体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南方地区年平均可降水量最大,约为40mm,西北地区年平均可降水量在10mm左右,北方地区在20mm左右。在季节方面,我国大气可降水量在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地理纬度、环流系统、海陆分布、地形因子、季节是影响我国大陆可降水量的主要因素。四川盆地地区有一高湿区,在云贵高原东部递减趋势显著,其地形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行为的特征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企业战略管理和系统工程理论,从2000年-2009年我国境内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的112个项目中提炼描述了企业转移的特征行为,分析揭示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构建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行为的过程激励模型,同时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行为度量,进行了行为四分图及趋势面图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转移行为主要集中于"高成本-高收益转移行为"和"低成本-低收益转移行为";(2)发生频次较高的企业转移行为明显集中在收益较高、成本略高的区域,并且在成本相近的区域行为发生的频次有随收益提高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福建周宁县1981~2010年的云雾资料,对当地云雾特征及与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场的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周宁县的年雾日总体呈下降变化趋势;雾日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冬春季雾日最多,夏季最少;雾日3月最多、7月最少。冬春季整日雾日占总雾日的30%之上;连续雾日主要在1~3月出现。周宁县多雾日的年份与月份,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和范围小、西风带槽脊强度中等和南支槽影响有关;周宁县雾日与平均气温变化呈反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春季到秋季表现尤为明显。地面受冷高压底部偏东或东北气流影响时,配合中高层西南气流的影响,易形成连续性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12.
利用漳州市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对漳州市区霾天气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漳州市1981~2010年近30年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霾日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大,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霾多出现在风速弱、湿度大的气象条件中,能见度在7~8km左右。连续霾日多出现在10月到次年的5月,其地面一般受气压梯度较小的气压场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1~2014年福建省烤烟种植区28个站的降水资料,对烟区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烟区烤烟主要生长期内暴雨日数月变化呈现随烤烟生育进程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平烟区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烤烟成熟期,而龙岩和三明烟区暴雨日数则在移栽期和成熟期略多,暴雨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现随年份递增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平市增加趋势不明显,而龙岩和三明市暴雨日数增加趋势较显著;烤烟主要生长期内暴雨强度的月变化小,且各地区差异也小,暴雨强度平均值在67.5~79.8mm/d,暴雨强度年际变化总体呈现随年份递增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平烟区暴雨强度略有增加,但增加趋势不明显,而龙岩和三明烟区年均暴雨强度增加趋势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统计长乐区滨海新城相关区域站2010—2019年气象要素数据,以1961—2019年长乐国家站资料进行拟合,并采用等均值法检验,结果表明,在气温、雨量、风要素上,文武砂站与长乐国家站、周围测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文武砂站点近十年气象要素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滨海新城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更明显,最高气温月平均偏低;春雨季雨量占比高,夏季台风降水量级偏弱;大风日数显著偏多,秋冬季沿海与内陆差异明显。滨海新城气候特征为7月最热,1月最冷,2012年起,年平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雨量上,春夏多、秋冬少,年际变化较大;大风日数为秋冬季多春夏少,年和四季的主导风向为NW~NE。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1~2010年漳州全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全市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全市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近10年来的增长最为显著,且近10年霾日高发区呈现以漳州市区为中心的区域集中;高发区域为漳州的中东部地区,北部的华安县以及南部的沿海县市霾日少发。同时,霾日呈现出显著的月、季节变化特征,12月至次年5月都处于霾天气的高发期,其中1月和3月是霾日最多的月份,6月最少;季节上,春冬季较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且春季霾日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春季学期,云南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新机制改革的15个省份之一推行新机制;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义教段公办学校所有学生全部纳入义教经费保障范围。全省农村义教保障经费2006年为18.69亿元,2011年达95.33亿元,增加76.64亿元,增长410%。从2006年开始,新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福州市PM_(10)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采用非参数分析方法对福州市PM_(10)在不同季节的浓度水平与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影响PM_(10)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PM_(10)浓度与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秋季PM_(10)浓度与气压有显著的相关性;春季和夏季PM_(10)浓度与气温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19和0.249;四个季节中,冬季、春季PM_(10)浓度与相对湿度有显著的负相关;福州春季PM_(10)浓度与日照有显著的正相关;福州只有秋季PM_(10)浓度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显著,而其他三个季节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福建省1979—2018年国家气象站和2007—2018年区域自动站1h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国际上在气候极值变化研究中通用的取某个百分位值作为阈值的方法,确定不同时间分辨率下福建台风极端强降水阈值标准。以6h为例,分析了台风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环流形势特征,结果如下:①随着2007年以后区域自动站的增多,降水的极值更容易被观测到,极端强降水的阈值也明显提高;②无论是出现极端强降水的台风个数还是台风极端强降水的出现次数,都有随时间增多的趋势,台风极端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沿海各地市和内陆的局部县市;③极端强降水强度并不随台风强度减弱而减弱,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影响下出现的极端强降水常比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强。极端强降水出现前台风中心主要位于福建沿海地市及台湾海峡,其次是江西境内及闽赣交界处、广东东部沿海及南海北部;④极端强降水的产生与台风环流低层不同来向气流之间的辐合、海上气流的水汽输送以及福建沿海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关,台湾岛地形对台风外围气流的分流作用也为福建极端强降水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武平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2017年共37年的降雨资料,以芝加哥雨型统计的暴雨强度公式为基础,采用模糊雨型识别法,分析得出武平县短历时暴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平县从1998年至2017年各历时强降水比重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的上升趋势;短历时暴雨月变化趋势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5~9月,暴雨的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一天中短历时暴雨白天略多于夜间,多发生在16~19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余市观测站1959~2008年50年降水量资料研究分析发现:新余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590.2mm,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经过了三个多雨期和三个少雨期,它们交替出现,且有减少的趋势。春夏两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2%,呈减少趋势,以春季减少较明显;秋冬两季有增加的趋势。汛期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53%,且有减少的趋势,平均每年出现暴雨4.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