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景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花鸟画家,研究曾景祥的文章已多达36篇.这些文章或总结其人格特征,或评价其美术理念,或研究其诗词联语、书法艺术,更多的则在于评论其绘画艺术.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曾景祥及其绘画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景祥中国画的意境美具有4个特点:一是描绘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优美的生活图景;二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满腔激情;三是图绘中的生活图景和画家的思想感情水乳交融;四是其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令读者产生心驰神往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曾景祥诗词审美价值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景祥诗词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情赞美和不懈的追求,对丑恶行径的无情鞭达;作品通过精心取景、细致敷色和别具匠心的安排,呈现出一种“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4.
曾景祥等著《中国书画与现代平面设计》一书,选题新颖独特,框架系统科学,研究深入厚实,使用简明扼要,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很高的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粹的工笔画改革开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风格流派争妍斗艳,其中曾景祥先生的工笔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景祥的工笔画主要有如下美感特征:独具个性的选材,精湛纯熟的技法,清新俊逸的风格,幽静空灵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向来重视实用性和装饰性,而到了宋代却出现了一种讲究构思上含蓄巧妙、强调诗情画意的新画风,这种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恪守古法的新画风即为院体花鸟画.它以精工富丽、浓重典雅的风格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典范,对元明清乃至现代的花鸟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向来重视实用性和装饰性,而到了宋代却出现了一种讲究构思上含蓄巧妙、强调诗情画意的新画风,这种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恪守古法的新画风即为院体花鸟画。它以精工富丽、浓重典雅的风格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典范,对元明清乃至现代的花鸟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书画鉴赏     
曾景祥,男,汉族,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49年出生于湖南桃江,197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一直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与绘画创作,擅长工笔画、写意花鸟画与水彩画,喜爱古典诗词,热心理论探讨。其作品与论文曾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型展览或在《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9.
两宋花鸟画繁荣既得益于宋徽宗赵佶对院体花鸟画的推动和苏轼对文人花鸟画的影响,也与绘画史论著作和绘画市场的繁荣紧密相连.两宋花鸟画的繁荣,不但产生了优秀的作品,也造就了宋人的文化精神,对其后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元代花鸟画处于中国花鸟画发展史的变革期.其花鸟画和题画诗的结合,不仅与水墨为主的元代花鸟画形态紧密相关,而且以诗、书、画艺术融会贯通促成了写意说、墨戏、追求古意及逸气的新风尚.元代花鸟画和题面诗的“合璧”丰富了中国花鸟画艺术,对后世中国画技法和画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工笔花鸟画自唐代独立成科以来,一直以精谨细腻、形神兼备的风格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依据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提出"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文艺发展史观,将古今工笔花鸟画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在花鸟画创作的题材与内容、构图形制与色彩体系、材料技法与艺术风格、风骨气韵与审美意境等几方面探讨,以期寻求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主体取向。  相似文献   

12.
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早已绾结在一起,它们互相借鉴,相得益彰。因此,文章打破艺术门类研究中经常存在的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视点放到古诗词与花鸟画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对它们在空灵美追求上的趋同性,以及相似的艺术审美特征和规律等进行了梳理,意在剖析诗意花鸟画的美学特征,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到艺术之中寻找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3.
高校工笔花鸟画创作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工笔花鸟画创作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还要注重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花鸟画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悠久,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独特进程和直接的学术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花鸟画在再现、写实方面与西方绘画有较大的差别.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情趣、人格寄托和独特的时空意识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北京纪事》2010,(7):94-95
刘晓华,1957年3月生于北京,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职称。中华文化学院中国花鸟画研修院毕业。自幼习书画,善茶道、古筝。拜著名书法家张书范先生(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师,为张书范先生的入室弟子,主攻隶书、魏碑。拜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湛先生(中华文化学院教授、中国花鸟画研修院院长)为师,为徐湛先生的入室弟子,专攻写意花鸟画。现为北京市朝阳区科协副主席、北京望京新兴产业区综合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金色慧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花鸟画虚实关系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中国花鸟画中的传统比兴手法及其对"形"、"神"、"意"观念的影响,并阐述了中国花鸟画传统比兴手法对现实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写意花鸟画创作风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篆刻艺术的金石气对其写意花鸟画的形式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一,篆刻在其写意花鸟画的章法中是不可或缺的形式美元素之一,画、印相结合使中国写意画的经典形式更趋完美;其二,齐白石篆刻的刀法、章法与其花鸟画笔法、图式构成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趋同化与规律性。纵向考察齐白石的篆刻、花鸟画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是由平正冲和渐渐走向险绝跌宕,由墨守成法到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19.
以萧龙士的大写意花鸟画为例,阐述了"写意精神"的涵义,强调"写意精神"是龙城画派写意花鸟画的灵魂。只有重新认知写意花鸟画中人文精神的审美价值,加强笔墨功夫的锤炼,才能使龙城画派的"写意精神"得以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齐白石花鸟画的自然形成与自觉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白石的花鸟画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他在艺术创造中的独特之处。早年的乡村生活体验,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审美意识,使他的花鸟画自觉不自觉地打破传统文人花鸟画的窠臼,敏感地捕捉到乡村生活气息中花鸟的特殊情态与意趣,创作出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充满了个人理解的写意花鸟画。他又继承了传统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之法,为花鸟写照传神。他的花鸟画还洋溢着诗的意味,传达着他独特的精神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