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理论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讨论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主要涉及二个主题———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及规律和社会不平等的变化及规律。然而,由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关注的是社会不平等问题,为此,本文就结合有关的中西方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所发生社会分层结构变迁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南京市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调查资料,通过对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与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教育分流影响的实际考察,研究与分析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划区就近入学"与择校等制度安排背后所隐藏着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并对这种教育不平等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荀子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分层思想。人性论和社会起源论是其理论基础 ,等级分层和职业分层是其理论核心 ,礼制是其实现社会分层和建立王道政治秩序的手段。研究荀子的这一思想 ,将有助于对当前社会不平等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看,社会表现为由一系列在某些方面不平等的集团所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会中的人们由于对各种短缺资源拥有的不平等,被划归到不同的活动集团——阶层中去。因此,在社会分层理论中,人无疑都是分层的客体,但从个人的角度看。社会中的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中的分层位置,都有着一定的认识和评价。都有关于自己和他人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分层研究中的制度主义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平等现象以及与资本主义国家中不平等机制的对比研究中 ,逐渐形成分层研究的制度主义范式。本文着重评述了制度主义范式中的中国分层研究 ,提出与制度主义范式有关的路径依赖、改革的动力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层与阶级分层的区别、功能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阶级分层则是根据人们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其在社会阶级结构中的位置的排列。社会分层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都是依据一定标准对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分析,因而有着共同或相通的地方,但在分析方法、目的以及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又有很大不同,两者不能互相代替。阶级分析方法仍然是分析社会阶级结构、认识利益关系变化、制定国家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的和必要的方法,但在当代中国不宜过多强调;社会分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社层的人们的利益、要求和意见,以便制定出反映各个层面的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层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我国的社会分层研究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 ,“在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逻辑上 ,众多的研究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人们更多地去分析没有被研究过的现象(中国社会和社会学的现状提供了大量这种可能性 ) ,较少考虑在理论上能够提供什么新的解释 ;同时 ,由于理论视角上的模糊 ,导致在一项研究中或同类研究中理论概念使用上的随意性、概念系统的不一致 ,甚至逻辑上的混乱”① 。这样就在社会分层研究中造成许多理论误区和模糊认识 ,也使得我国的社会分层研究在与国外学者甚至国内不同学者之间的对话中缺少统…  相似文献   

8.
社会安全网: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福利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福利需求差异很大,而且不同阶层的福利满足程度也不同.在此背景下,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不但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还是有序社会流动的制度基础,同时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阶层结构.中国社会福利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社会不平等,而非自然不平等;社会福利的覆盖对象不是简单的类群集合体,而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分层特征,形成网状福利结构;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要具有弹性,不能成为阶层间社会流动的障碍;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还要根据社会分层的地位获得情况,充分考虑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提出一个代际教育不平等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强调教育不平等产生机制、具体制度设计和社会状况背景三者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恢复高考后,家庭教育背景成为改革初期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1992年以后社会分化加剧,教育体制受市场化的冲击,家庭阶层背景的效用显现,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转变为资源转化与文化再生产双重模式并存。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管理阶层的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成其下一代的教育机会。如果这一进程得以顺利延续和扩展,那么社会分层结构很可能将因此而日益趋向固定化。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分层研究有两种理论范式———功能论范式和冲突论范式,分别为以涂尔干、戴维斯和摩尔、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论分层观点以及以马克思、韦伯、达伦道夫为代表的冲突论分层观点。两种范式划分有助于厘清分层研究的理论逻辑,为中国的分层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中国的分层问题,不能单纯地用功能分层理论或者冲突分层理论去分析,冲突理论与功能理论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回答有关社会分层的更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是不同时期社会学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课题。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现实中,不同的社会理论家就社会分层展开了激烈的争议,从阶级、地位到品味、消费,消费分层在研究与揭示社会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日渐显现。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消费分层的社会意义及其限度,将其作为分析社会发展与新时期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2.
收入、职业、教育”是较为流行的社会分层基本参数,三者都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人力资本是与个体劳动者相联系的能增加劳动者价值的资本。人力资本理论对社会分层的独特阐释改变了古典理论仅把资本的控制权限于资产阶级手中的中心取向,劳动者在人力资本视角下被看作了投资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对当前中国社会进行分层研究,生活资源分层法比经典分层法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通过对武汉市进行的分层研究得出结论是:依据生活资源划分的城市阶层结构模式为橄榄球型。最后我们对实证研究得出的社会分层状况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考察了生活资源分层标准与其他经典分层标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分层分类分群的创业教育体系是从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培育创业素质和精神的三个进阶性目标,将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分为创业启蒙阶段、创业实践阶段和创业实战阶段。具体实施路径为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科专业创业特点,不同学生群体特点,结合创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学生认知水平,注重体验性、实践性、针对性,构建"金字塔"形的创业教育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涵义、特征、依据、原因及功能等不同层面对社会分层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理念和思维。在社会分层涵义的探讨中对阶级和阶层以及英文中class与stratum相互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在社会分层依据的探讨中对马克思分层理论与韦伯分层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新的揭示;在社会分层原因的探讨中对能力和机会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阐述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在社会分层功能的探讨中对社会分层的正负功能进行了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以来,中国教育机会总量的增加,特别是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并未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明显地缩小教育分层。改革前,由于政策干预对较高社会阶层、特别是专业技术阶层教育需求的抑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分层;改革后,中国教育分层正显现出MMI假设的诸项特征:较高阶层在高中入学阶段具有稳定的优势,同时,专业技术阶层在大学入学阶段也具有一定优势。这表明,当前通过抑制较高阶层的教育诉求来实现教育分层最小化的政策干预已经终结。但是,在教育领域内实行"补偿原则"向中下阶层倾斜教育资源的发展思路也未能如人所愿,它并未改变中下阶层在较高教育阶段的不利状况。缩小教育分层状况的另一种思路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缩小各社会阶层间的生活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吴忠民 《东岳论丛》2005,26(1):22-35
为了保证社会分层结构的公正,为了防止、限制不公正社会分层结构的出现,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公正。根据平等、自由和社会合作的理念依据,社会阶层界域中公正的基本规则应当包括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各个阶层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分配)以及互惠互利这样三项重要的内容。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着不少对于社会分层中的公正规则而言是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的因素主要包括:精英社会的误区;较高位置阶层之间边界的模糊;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之间的不平衡;阶层内个体人完整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制度转型与社会分层模式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分层模式变化与制度转型的关系。提出由于制度安排的相对独立性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 ,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不仅受到经济机制逻辑的影响 ,而且还要受到政治、社会、群体利益、文化以及传统等各种逻辑的影响。制度环境和变革过程决定了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 ,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式变迁中 ,那些在变革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集团 ,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仍然会处于主导地位。“再分配—市场”的简单二分法和现代化—功能主义的理论逻辑无法解释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分层与平等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意义。然而,随着阶层的分化与重构,也使不同社会成员在阶层对比中产生了不公平感,导致社会分层与平等意识之间发生冲突。冲突的调适,关系到各阶层对改革的认同程度,影响着改革的进程。笔者认为,通过采取控制合理的收入差距,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完善体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重构社会成员的价值体系等一系列对策,能够使社会分层与平等意识之间的冲突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情感社会分层是资源导入情感世界所形成的有差异甚至不平等的一种特殊的主观社会结构,其形成是人们体验到的正性情感或者负性情感长期累积的结果。财富、声望、权力是情感分层的重要机制。情感的分层既可以是一个常量(根据身份确定),也可以是变量(根据互动确定)。合理的情感分层有利于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但负性情感如果积累度过高,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动感情"的冲突更为激烈并难以调和。情感分层的加大还会带来奢侈浪费与情色之风,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