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矶,全长约400公里。其中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藕池口以下为下荆江。由于所处地貌形态不同,历史时期河床演变模式各段存在差异。江陵以西的荆江河段,发育在山前冲积扇上,河道以分汊河床形式出现,随着江心洲的南北摆动,河床演变以主、汊河床(史称江、沱)相互交替、转换为其特征。江陵以下的荆江河床的演变,与江汉平原古云梦泽的演变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云梦泽的消亡过程也就是江陵以下的荆江河床的形成过程。研究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江湖演变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现在下荆江蜿蜒性河床的成因、预测未来河床形态的发展趋势,以及江汉、洞庭地区的防洪等问题,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及其整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慨述古代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影响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近代150年来,长江中游婉蜒型河道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分汉型河道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其演变特点和趋势,提出相应的整治意见,可供今后长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总体工程和一期工程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一期工程的整治效果.一期工程整治效果主要体现在:稳定了戴家洲水道枯水期分流条件,直水道进口段弯道形态得到改善,弯道凹岸边界得以延长,弯道水流特性变强,进口段河宽受到控制,浅区航道条件改善,为总体工程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数字     
5市政府决定组织开展《温州市区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07~2011年)》编制工作,文件确定了市区温瑞塘河五年整治目标:2011年全面消除市区河道黑臭现象。《温州市区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07~2011年)》的编制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市区温瑞塘河五年整治目标:到2009年消除城区主要河道黑臭现象,河面清洁,河岸整洁;到2011年全面消除市区河道黑臭现象,河道行洪排涝畅通,会昌河、南塘河、划龙桥河、吕浦河等重要河道河段实现景观绿化连片成带,为实现城市塘河、生态塘河、景观塘河、文化塘河目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四川境内几个水电站影响区河段的鱼类种群及其相对数量.其中电站脱水河段、电站库区尾水区河段鱼类数量稀少,已无渔业意义;库区或尾水区与天然河道相连区河段,鱼类种类数量较丰富,有一定渔业意义.还比较了岷江上游支流杂谷脑河的甘堡、理县引水式电站间留有长约15 km左右的天然河道,其脱水河段鱼类显著减少;但库区及尾水区与天然河道相连的区河段鱼类种类数量仍较丰富.设计修建梯级水电站应采取甘堡、理县电站的开发形式,能保护水域环境、水生生物和鱼类多样性,少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代黄河下游河道在嘉靖二十五年前后并未实现合流,虽然此时徐州以上的上流河段单股河河型初步形成,但徐州及其以下的下流河段却呈现出散乱的分流态势。嘉靖初年,明廷在河道治理问题上进行过广泛讨论,但此时的黄运问题不同以往,黄河被人为地导向徐州,并在堤防的作用下实现了局部合流。在政治、环境、思想等层面出现重大变化的嘉靖朝,诸多黄河本身以外的因素也给河道治理带来了极大掣肘。至嘉靖朝末,明廷在治河思想上发生了剧烈变化,传统分流思想被新的合流思想所取代,并为之后隆万时期更加全面系统的河道治理工程开启先声。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受利益驱动沿河群众在漳河河道内非法采砂活动屡禁不止,特别是临漳河段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砂堆和挖坑,有的靠近险工,有的挖破河槽,使本来就是游荡的漳河过水变的更加反复无常,过水的流路每次都发生激烈的变化,漳河整治规划所修建工程正在丧失作用,已严重影响河道的安全。加之争夺砂源,哄抬价格,垄断市场,群访械斗事件时有发生,漳河的采砂问题已成为领导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投诉不断的热点问题,是邯郸局和临漳、魏县局河道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漳河的采砂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河道糙率是推求洪水流量和进行其他水文分析的重要参数.论述了河道糙率的含义,论证了在恒定非均匀流情况下,用能量方程处理流速水头变化和局部损失的问题;此外,还根据高要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高要河段糙率的规律性,对用比降-面积法测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航运在北方水上交通中占据重要地位。黄河上游部分河段及整个中下游河段都不同程度地有航运利用。"黄河也曾千帆过"是这一时期并不少见的情形。黄河的两大支流渭河、洛河流经政治中心地区,其水上交通亦被积极地开发。受水文及政治因素影响,黄河干支流各河道、河段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航运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小庙洪水道和邻近浅滩区钻孔岩芯与地貌特征的观察,以及孢粉、磁化率和~(14)C年代测定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小庙洪水道区的槽谷形态最早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现代的潮汐深槽主要形成于距今1200年以来,是因古长江水流及其迁移的作用,由水下泄流汊道经潮汐水道演化而来的。目前水道处于冲刷状态,冲刷程度呈现减弱趋势,是一个深而渐趋稳定的潮道,有利于港口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分布广泛,对砂体展布及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该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层序格架基础上,应用露头、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三叠系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总结该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该区三叠系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展布,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储集砂体主要为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储层孔渗性好。平面上物性自北向南逐渐变好;垂向上向上物性变差。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发育,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及油源条件。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辫状河储层精细建模的层次建模思路,根据辫状河储层的层次性,首先建立辫状河道与坝的分布;其次建立辫状河道内部河床与废弃河道分布,以及坝内部坝核与坝顶的分布;最后建立河床、坝核、坝顶结构内部的泥质夹层分布。建模时不同层次储层之间互为约束,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层次储层之间内在联系和分布规律。以大庆萨尔图油田P13 小层辫状河储层为例,逐层次建立了不同储层结构的三维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很好体现了不同层次储层形态以及分布特征,具备较高的精度,能够应用于油田生产。  相似文献   

13.
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薄片及粒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包括上拱形、低斜两段式和低斜多段式等类型,叠覆冲刷、滑塌变形、泥岩撕裂屑、重荷模与火焰构造等反映重力流沉积特征的沉积构造十分发育。砂砾岩体的主要类型包括靠近物源的近岸水下扇、远离物源的湖底扇以及断槽中发育的沟道浊积岩;储层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的辫状水道砂体物性最好,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孔隙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孔中细喉型。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铜鼓航道地理位置及水流泥沙条件。根据2008—2009年铜鼓航道5次水下地形测量资料,结合铜鼓海区水文泥沙环境,从航道沿程水深变化、航道冲淤分布、航道回淤量和断面形态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航道的时空冲淤分布特点,并计算了铜鼓航道的年回淤量和平均年淤积强度。得到如下结论:铜鼓航道年平均回淤量为573万m3,平均年淤强为0.82 m,并且回淤呈现洪季多淤、枯季少淤和主槽回淤较多、边坡回淤较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斜叶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存在搅拌能耗高、流场混合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新型轴流式搅拌桨( axial-flow impeller,AFI)。采用FLUENT软件对斜叶桨和AFI桨发酵罐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斜叶桨发酵罐单相水体系时搅拌功率计算值与模拟值的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并对比2种发酵罐中单相流场分布、固相体积分数分布和功率消耗情况。结果表明:单相水体系时,AFI桨改善了发酵罐内流场结构,搅拌功率较斜叶桨下降40. 39%;固液体系时,AFI桨发酵罐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更为均匀,罐底沉积现象不明显,搅拌功率较斜叶桨下降17. 37%。研究结果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搅拌桨的设计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中的雷诺应力模型(RSM)对油水分离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采出液在进口处的相互流动干扰对油水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带有空间阿基米德螺旋线进口流道和导流螺旋的油水旋流分离器。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试验表明:空间阿基米德螺旋线进口流道和导流螺旋实现了平滑过渡,从而得到较稳定的流场和较高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水流量标准装置恒液位水箱侧槽流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并运用数值方法求得其近似解。根据有限差分法计算的侧槽水面线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对于水平和倾斜槽底这两种情况提出了进行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实用计算公式。至此,作为文献[1]、[2]的延续和补充,本文完全解决了水流量标准装置恒液位水箱水面结构的设计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黄河水流的特性,使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磨蚀严重的部位依次是叶片背面出口边靠近下环处、叶片之间的上冠流道、下环内外表面等.根据磨蚀规律,论述了水轮机磨蚀防护一般采用的效果较好的防护措施,如涂层防护、优化转轮设计、减少过机泥沙等,可为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