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一番艰辛的付出,她不仅挣得了不菲的财富,还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她就是邢小翠,大家都叫她"兔女郎"。邢小翠曾是上海LG公司的女白领,收入丰厚,前途一片光明,父母在上海为她订购了婚房。谁知,她却孤身回到大山里去养兔子,想实现她的绿色食品梦。在创业中,无法忍受艰辛的24个创业伙伴一个个选择了离去,最终,连男友也选择了离开。  相似文献   

2.
正"我不是"凤凰男",我是爱老婆爱女儿爱家的暖男"那一年,周功斌怀揣着乡亲们凑的学费,去杭州读了大学,毕业后考上上海的公务员,成了村里的骄傲。为了报答乡亲们的恩情,2017年他辞去公职卖掉婚房回乡创业,要把浙西山村打造成旅游胜地。很多人为他的魄力点赞,也有不少人质疑。但他执着前进,努力地为梦想打拼。一年的时间,村里变样了,村民致富了,而周功斌因辞职卖婚房的举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  相似文献   

3.
蒋媛媛  黄敏 《城市观察》2018,(1):116-123,144
在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的城市定位已经发生变化: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上,2040年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围绕瞄准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结合上海优势和国家战略功能导向,实现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促进上海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与全球城市相匹配的经济结构和软硬实力。  相似文献   

4.
一部曲:婚房装修整体基调80后的独生子女们正在成为结婚主力军,纷纷加入买房、装修大灞。年轻人对婚房功能、布局、家具的选择、色彩上都有自己所追求的个性和要求。新房装饰以舒适为重:轻装修、重装饰是这两年流行的设计理念。婚房的整体设计要体现喜庆的气氛,局部可以有一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卧室作为婚房的重头戏,既要展示出两个人的个性又要营造出温馨甜蜜的氛围,可以选择颜色艳丽的床品,搭配飘逸的窗帘和朦胧的窗纱,使整个婚房甜蜜又浪漫。  相似文献   

5.
在他们日复一日的巡逻、与小贩"扯皮"的过程中,城市也在"整洁"与"便捷"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王胜浩今年46岁,安徽泾县人。年轻时当过兵,复员之后一直在当地的工厂打工。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倒闭,王胜浩没7工作。在上海奋斗的老乡此时给他来了电话:"你愿不愿意到上海来当城管?"王胜浩说,他当时对城管这份工作并没有什么概念,但他想着,来上海说不定能长点见识。2008  相似文献   

6.
与上海外滩一步之遥,有一条方浜路,邻近老城隍庙的一段,已被习惯地称为"上海老街"。曾经风靡大上海的一代女星周璇便是老街上最受欢迎的明星。若要回眸往昔,探究旧上海,"上海老街"将带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 00年前老上海的繁华。直到现在,你还能在老街两边的商店里看到录有周璇歌曲和百乐门爵士乐的CD,聆听着老唱片,仿佛置身于二三十年代梦中摇曳的上海滩。繁华时尚的上海大都市,如衣着光鲜的女子,惊  相似文献   

7.
以都市流动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青年个体及家庭婚房获取的动机和策略实践,在"制度—行为"的分析框架下,探究当代都市流动青年婚房获取的困境所在。研究发现,在行为取向分类上,青年个体展现出规范型、工具型和期望型三种婚房获取动机;青年家庭互惠分别采取了全款购房、按揭购房和过渡住房三种婚房获取策略。制度逻辑整合下的国家福利政策(属地性社会保障、剩余型住房政策、低位的家庭支持)对上述动机和策略产生影响,导致后者呈现出异化和冲突的制度病理。动机异化内隐的是占有、投机和交换的制度逻辑;策略冲突体现在个体生命历程弱势期和市场化逻辑相冲突,"去家庭化"意愿和"家庭化"现实相冲突,家庭责任过重和低位的家庭支持相冲突。因此,青年婚房困境的疏解急需系统性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以减轻青年家庭负担压力,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保障青年群体共享住房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理想,让吴卫平整个人充满了激情。那是吴卫平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在日本求学期间.吴卫平带着自己花费了整整半个月时间研究出的一套相当完整的"餐桌理论"与日本导师进行交流探讨.可正当他滔滔不绝地讲述时.不知什么原因.导师突然冲出来.当着大家的面用粗话骂他.一向倔强自尊的吴卫平当场拂袖而去。痛定思痛.吴卫平决定回国。他希望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祖国.施展才华.实现个人理想.为祖国和民族的强大而奋斗。为了理想.吴卫平在辗转了多个IT岗位后来到上海浦东开创事业.创办了上海互联网软件有限公司。见过吴卫平的人.都说他太"书生气".没有商人的圆滑和精明。其实.吴卫平做事业,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首先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目标定好,就要脚踏实地为之努力;其次要在这个领域内做强做大;最后  相似文献   

9.
正有这样一对一见钟情的"新潮"恋人:他们大办婚礼却不登记结婚,自称彼此间生死与共的爱情牢不可破。不料在同居一段时间后,两人先是出现了情感危机,继而双双事业受挫,而"离婚"时,又赶上"婚房"贬值。双方的共同财产到底该怎样处理?由此,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生死之恋,前卫男女举办婚礼却不登记王世强和田新是2009年春天在一次旅  相似文献   

10.
正房产证上加不加儿媳妇名字热播电视剧《安家》中,有个情节令很多人大呼:"太现实了!"年过半百的严叔和严婶早出晚归卖了一辈子包子,辛辛苦苦攒下320万,决定在上海给儿子买婚房。兴高采烈正准备签合同呢,严叔儿子提出,想在房产证上加上未过门媳妇儿倩倩的名字。一瞬间,老两口的表情都僵住了,满脸都写着"不情愿"3个字。儿子继续解释,说儿媳也是这个家的一分子,如果不加上名字,心里会过意不去。老两口还是接受不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按照GPA规则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一方面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充实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可发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试验田"作用,为我国加入GPA后按GPA规则实施政府采购积累经验。对照GPA规则,上海自贸区管理机构实施政府采购,首先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现行有关法律在上海自贸区范围内的适用、上海自贸区政府采购体制调整和制度建设、政府采购制度和采购信息公开、政府采购程序与管理、争议申述与解决制度建设及机构设置、对外开放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交往3年,婚房也买了,男友却背着她上网征婚,这究竟是为什么?准备结婚的男友背着我征婚讲述人:晓云我和男友夏刚都是大龄青年,在一起交往快3年了,婚房也装修好了,应该说结婚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就在不久前,我忽然发现他背着我在网上征婚!当时我真想  相似文献   

13.
上海30年来的改革开放是一段经济、社会等领域全方位发展的辉煌历程。本文总结归纳了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成绩以及主要经验,并围绕"构建全球城市"这一战略要求,分析了上海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同时,本文以构建全球城市为主线,提出了上海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目标与突破口,以及相关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桦 《科学发展》2009,(4):50-56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上海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机制已逐步成为商品及要素资源配置的基础和核心,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多样化的市场流通形式和新兴业态方式不断涌现,市场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对外开放均取得重要进展,在全国市场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特别是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市场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为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雪子 《伴侣(A版)》2016,(6):48-49
一 伊琴站在老同学苏雅的婚房里,心里充满艳羡. 这套150平方米的婚房,采用了欧武装修风格,豪华大气.室内胡桃木色的原木地板,传统工艺和天然原木的名牌家具,以及来自奥地利的水晶吊灯,无不给人一种华贵的感觉. 伊琴左看看,右望望,不住地啧啧称叹.下一秒,她又被苏雅和老公在马尔代夫拍的婚纱照给吸引住了. 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照片!每一张都可以作为风景明信片,照片中原本普通平凡的苏雅白衣飘飘,宛如仙子,置身在那美丽的阳光海滩,美得惊心动魄. 苏雅热心地说:“伊琴,建议你和方浩到时也去那里拍婚纱照,风景超美,海水和沙滩绝对一流.”  相似文献   

16.
石竺 《现代妇女》2009,(1):50-51
上海的天,远没有高原城市的清亮旷远,而是薄薄的一层铅灰.这是火车驶入上海时,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清晨,空气里结着厚厚的湿气,尽管之前已对这儿早春的湿凉有所准备,习惯了昆明四季如春的我还是禁不住打了个冷颤.大大的广告牌上,"侬好"俨然是这个城市最闪闪发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正小夫妻欣喜搬进新买的婚房,却被邻居告知,这里曾发生过跳楼事件。当他们气急败坏地找到卖家,对方却说自己并不知情。房屋是否为"凶宅"?法律上到底如何界定?这对小夫妻的赔偿请求,到底能否被支持?/案件回放/婚房变"凶宅",心理上的压力谁埋单今年27岁的王超是一家汽车4S店的销售员,老家在宿州砀山县农村。2016年,经人介绍,他认  相似文献   

18.
柏兴武 《老年人》2006,(11):29-29
出差到上海,我顺便去看望二叔爷。二叔爷住在上海他儿子的豪宅里。我去时,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二叔父没有在家,堂弟告诉我说:“爷爷卖菜去了。”我一听心里甚是诧异,莫非二叔爷在儿子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二叔爷就一个儿子,在我们家族排行老八,我叫他八叔。八叔大学毕业后在上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14,(9):102-103
一 在上海,有80万名中学生。 子钰今年16岁。五年前,她从河南来到上海求学。母女俩租住在学校附近,在她们居住的15平方米的小屋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四户合用厨房,但房租便宜。这是她们在上海的家。  相似文献   

20.
饥荒     
《中外书摘》2014,(5):87-89
我到上海两年后,1959年,一场大饥荒突然降临。上海连摘野菜、网小鱼的地方都没有,大家干饿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