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会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选择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不同,会计信息的结果就不同,从而导 致社会资源的分配结果不同。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只是个技术方法,而是个利益的分配问题。政策的选 择者应该代表谁的利益,各方的利益如何在选择中体现,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义和利关系的问题产生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社会财富与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相当,每一个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或需要尽可能地获取利益或财富,因而也就不存在利益调节或财富分配的问题,正因为社会财富的积累还不能完全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所以才产生了如何去追求和分配利益这样的问题。正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当中,才产生了义和利的观念之辩。一、义利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早在远古时代,义利观念就随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在甲骨文中,“利”的本意是指用刀割庄稼,后被引申为利益、功利;而“义”的本意是指人…  相似文献   

3.
法理学迄今未就现当代人类生活中法律机制与利益实现之间的对应关系做直接而明晰的阐述。从静态而言,现当代法律机制涉及了利益结构中的各要素:主体、客体和作为主客体关系的中介因素的行为。从动态而言,法律机制是分配利益,并为这一分配提供具体保障的统一:宪法对社会的基本利益加以分配,普通立法则是宪法对利益分配的延伸性分配与补充性分配,二者构成法律分配利益的两个层级;为了利益分配的实现,法律还设定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即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和资源的增益机制。具体而言,立法是对利益的分配,兼及资源增益的决定;司法专属于冲突的解决;行政则既是资源增益机制,又是冲突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正处在改革中,必然引起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如何保障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利益关系的内部结构问题,略陈拙见。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的表现和保证。忽视社会各部分的利益要求,否认各种利益矛盾,不注意调整利益关系,这正是原有社会主义缺乏应有活力的原因。所谓社会主义利益关系,是指社会各部分(包括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在利益分配和利益表达上所表现的基本取向,即一致性和差异性。这里所说的利益一致  相似文献   

5.
导言如何才能保证把信息时代技术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全体公民?这是我们进一步跨入“信息时代”时必须应付的紧迫问题之一。这是一个涉及社会中权力和控制的问题,即一个有关技术、既得利益和人民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问题。许多人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索,从乌托邦到卢德,从韦尔斯、布什到韦伯斯特和鲁滨斯。  相似文献   

6.
社会利益分配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社会成员利益关系的和谐。历史上,利益关系状况决定国家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今天,利益问题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紧密相联。公平处理社会利益问题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外部性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属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分析概念,是指某一政策主体在取得其政策输出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外部影响,或者一些群体所承担的由外部施加的政策影响。公共政策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利益分配的公正问题,因此,公共政策外部性与社会的公正具有紧密的关联,这就为研究我国的社会和谐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视角要求对公正政策的外部性进行有效治理,以政策正义促进社会正义,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 利益,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其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理顺一个时期来紊乱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分配的新格局,使国民经济在均衡与协调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利益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充分发挥计划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然而,利益的刚性原则决定了利益关系的调整只能实行不断的微调,本质性的利益关系革命是不能通过经济手段的调整达到的。而且,在我国目前生产关系十分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根本无须从总体上对现有的利益关系格局进行重塑。以上所述,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制度关系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也就必然涉及到国家和政府的责任问题。国家和政府在社会救助制度中承担何种责任是一个复杂的现代性政治伦理问题。社会救助制度责任主体的历史变迁整体上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个人责任阶段、过渡阶段和政府责任阶段。社会救助制度政府责任的正当性首先源于国家的公共性本质,其次源于现代社会分配正义的价值诉求。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伦理张力,社会救助制度责任主体的多元性,以及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决定了社会救助制度政府责任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其一旦形成将释放出巨大的力量。因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应当包含什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产物应否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应否涉及社会责任,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企业应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也是经营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内容,并论述了企业文化应包含的社会责任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