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加榜我当然是走过了的,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印象中我看到的加榜乡是在一匹大坡顶上的.周围尽是深深的峡谷和崇山峻岭.是名副其实的“两山能喊话.走路要半天”的典型山区地貌。而在每一匹大山的斜坡上,都可以看到显示出苗族先民无限智慧的层层叠加的美丽梯田,因其缘山而造.梯田狭窄细长,犹如腰带.因而得名“腰带田”。条条“腰带”从山脚缠绕到山顶。壮观景象实在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
时代呼唤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老泉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军旅山水画家李保民先生,数十年来不畏艰辛,以一个西北汉子的热忱和执著行走于山水、漠野之间。体验生活,采风创作,以艺术追求着生命的感悟!是西域的山川、大漠风采赋予了画家阳刚之气与浩然风范。同时,他又以粗犷、奔放、雄浑、博大的山水画,为西域独特的地貌山川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时代精神。李保民先生以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用自己锤炼的绘画语言书写着他对西域雪山与南疆红岩、荒漠与风雪的诗意感受,  相似文献   

4.
西藏传统造纸工艺与中原造纸术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纸即西藏、乃至整个藏族聚居地区所产纸的统称。藏纸产地诸多,各地所用造纸原料不尽相同,其工艺也有所区别。随着社会对纸品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佛经印刷用纸的大增,刺激了西藏造纸业的发展;西藏各地造纸量迅速增长,造纸名匠辈出,出现了许多精工细作的优良名纸,令世人刮目相看。藏纸作为纸品中独具特色的地方纸,其品质早已被世人所称誉。在《西藏图考》卷三中载录的乾隆时查礼所写的《藏纸寺》中对藏纸的品质有较高的评价;认为成都竹纸,下笔为难,而西藏所造皮纸,幅大质优,坚韧洁白,作书绘画,随意挥毫,既可糊窗,又可作纸…  相似文献   

5.
西藏岩画和唐卡绘画作为极具藏民族传统特色的绘画遗迹和绘画艺术样式,虽然在特征、类型、产生时代等方面有所差异,但相同的地域性和内在延绵的精神倾向又使二者之间在产生原因、表现题材及表现形式和绘制技法等艺术属性上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解读和研析这些相似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和体味藏民族绘画艺术动态的嬗变轨迹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反映我国历朝历代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当前在元宇宙快速兴起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数字化传播路径也需要进行更新,本文基于传统绘画数字化传播现状及其存在的IP打造意识薄弱、传播体系欠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元宇宙背景下提升传统绘画品牌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策略,对于推动传统绘画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元代山水绘画是继五代以来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而元代山水画在经过唐宋几百年的发展后,以一种继承与创新的方式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朝代交替之际和元代,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出现了许多风格独特、优秀的画家。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作品一直为后人所学习和称赞。本文将以王蒙的密体山水为论点,从对王蒙山水作品的解读分析、社会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方面,论述王蒙密体山水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历史的研究,梳理历代花鸟画色彩的发展变化,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标准上,探讨现当代工笔花鸟绘画在“随类赋彩”这一古代中国画艺术理念中的实践与发展层面上,与传统美学观点和现代艺术观点相结合,由“随类赋彩”衍生了“随意赋彩”理念,为的是让今天的艺术实践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扩大色彩运用的空间,而又不背离中国画的美学特征,更好地表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感受,体现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敦煌莫高窟到汾阳五岳庙,从稷山青龙寺到街头涂鸦,从古至今,壁画在我国及世界的绘画艺术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壁画历史由来已久,早已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随着各类思想文化的传播,我国壁画有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地铁、机场、街道等都有了现代壁画的身影,我国的壁画艺术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现代壁画艺术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实现我国壁画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写意花鸟画在我国画派中极具影响力,创造了很多经典的作品。笔墨又是花鸟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笔墨是中国式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写意画独特风格的命脉。本文主要从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的发展概况、笔墨是中国绘画的灵魂、当代如何利用笔墨创新中国写意花鸟画来论述笔墨在创作中的作用这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研究,以对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情感意趣、气韵等的艺术表现方法进行理解分析,来思考如何创作出既不会背离传统又敢于尝试新思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内地及西藏画家所表现的西藏主题绘画,除交代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外,还着重从宏观上对西藏主题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分析,进而揭示西藏主题绘画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茹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179-181
近年来,大量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开始在我国流传,种类繁多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仅增加了我国艺术爱好者的鉴赏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美学的研究与应用和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审美内涵的理解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后印象派绘画为对象,以其色彩的美学意蕴及艺术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特点,探究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意蕴,并对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艺术价值与后世影响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湖南麻阳苗族现代民间绘画剑阁,学善麻阳苗族现代民间绘画(原称麻阳农民画),是以湘西苗族民间艺术变异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绘画艺术门类.它以浓郁的苗族民间特色,地域乡土特色,时代生活情趣和独特的现代民间绘画群体风格跻身于画坛,形成了一个独立画种和画派,得...  相似文献   

14.
舒位入黔从戎,得江山之助,以性灵之笔写西南地理特点和自己行走其间的特殊感受,借助诗画名家、名作、名句描绘西南山水,善造幽深空遂之境。以对比、夸张、想象等多样手法,穷形尽相描绘西南之山峻水险。以文化之眼关照西南山水,既摹写了山水的情态,增加了山水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又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清中叶性灵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是法国洛可可风格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中国和欧洲日益密切的交流,法国的洛可可风格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本文将主要论述法国洛可可时代瓷器、建筑及装饰,以及绘画方面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6.
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文化觉醒,展览又是这个载体的直接表达方式,同时是学术的价值体现。造境不仅仅是在展览成列中制造实实在在的实景,而且要营造出实景背后具有绘画美学所拥有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正加榜我当然是走过了的,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印象中我看到的加榜乡是在一匹大坡顶上的,周围尽是深深的峡谷和崇山峻岭,是名副其实的"两山能喊话,走路要半天"的典型山区地貌。而在每一匹大山的斜坡上,都可以看到显示出苗族先民无限智慧的层层叠加的美丽梯田,因其缘山而造,梯田狭窄细长,犹如腰带,因而得名"腰带田"。条条"腰带"从山脚缠绕到山顶,壮观景象实在非同一般。不错,月亮山上的腰带田我是见识过不少的,许多地方也的确颇有气势。但是,当我的几位搞摄影的朋友一再对我强调,  相似文献   

18.
巴人一唱西昌美,天生地造好山水;登高揽胜不思归,湖光山色使人醉。 巴人二唱西昌美,玉兔皎皎星入睡;清风徐徐拂面吹,渔歌晚唱不知累。 巴人三唱西昌美,螺吉仙境静巍巍;花果山秀风景媚.五色湖畔彩云飞。 巴人四唱西昌美,西昌泉多土又肥;四季如春福地暖,日照佳禾天降瑞。 巴人五唱西昌美,沪峰毓秀人奇伟;马胎绘画堪称绝,抗日将军史留辉。 巴人六唱西昌美,地下宝藏待起飞;煤铁黄金中药材,得天独厚人称最。 巴人七唱西昌美,建鸭黄桃声誉蜚,土特产品宴宾客,胜过山珍加海味。 巴人八唱西昌美,青龙戏搅邓海水;仙人古洞幽且深,月亮湾前乐举怀。 巴人…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贸易关系。对明清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的研究,既可探寻明清之际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又可为今天西部地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