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文化自信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它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八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始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伟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的―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道路。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道路方向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根本原则问题,坚定道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生命源泉与内生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希望的大事。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民族进步的基石,必须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但受当今错误思潮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的模糊化和理解的片面化。基于此,本文在对如何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三条培育路径:增强高校文化氛围建设、发挥网络平台传播优势、增强学生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宝贵文化财富,一直是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层面上,融合说已经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把二者相融合有充足的原因、广泛的可能性和十足的必要性,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能够引领当代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讲到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理应通晓"四个自信"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针对性,从而在深刻洞察"四个自信"学理基础上坚定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精神境界,培养大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安全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刺激中国人民必须寻找出路。道路的选择远比目标的确定艰难许多,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需在曲折探索中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探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道路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这样的契机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实现中国梦,是未来很长时间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宋香君 《现代交际》2014,(11):72-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梦     
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为前提,以民族复兴为核心,以人民幸福为根本;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它承载着的是几代仁人志士的梦,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理论渊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中国梦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梦是必将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高校培养学生党员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让他们明确自身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坚持文化自信,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而核心价值体系则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是兴国之魂。二者的发展相互依托,互相促进。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辩证关系,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主要通过明确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打造洋溢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大学生自身应做到文化自觉等四个方面逐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出优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青年党员干部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对于青年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干事创业尤为重要。利用党校平台,引导青年党员干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自信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霍清廉 《现代妇女》2014,(10):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并还将继续证明,随着社会实践的推移,三个自信将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进一步指导我们社会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对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进行了凝练概括,充分显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这些显著优势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政策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是坚守我们党治国理政根本的重要途径,还是全面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理论指南,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前行的道路,激励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学习和对中国当前实际的理解为基础,对资产者与无产者进行分析比较,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我国共产党始终将社会实际与国情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工作开展,坚持中国实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复兴道路。自十八大以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复兴这一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因此,本文对民族复兴的思潮与路径比较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以期促进民族复兴向中国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