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乌兰牧骑的内容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牧骑是一种小型的特殊的文艺团体。它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文艺如何因地制宜地为农村、牧区人民服务的问题,而且也为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乌兰牧骑,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开展牧区的民族群众文化工作、活跃民族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综合性基层文化事业机构。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文艺群体逐渐成长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担当了光大草原文化的积极推手。乌兰牧骑最初是"内蒙古自治区创立的旗县综合性的文化工作队,以演出为主,兼做宣传、辅导、服务工作。乌兰牧骑坚持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在农牧民中间扎下了根,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草原文化轻骑队’。"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牧区主要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疆地区,牧区的稳定和发展事关大局。牧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牧区,关心牧民,支持牧业,把解决好牧区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牧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开创牧区经济工作的新局面。目前,我国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生产力落后,大部分牧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牧区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牧区面临的任务比城镇要艰巨得多。因此,加快牧区…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建立二十五周年。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为开创乌兰牧骑及民族文化艺术工作的新局面,最近,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旗县乌兰牧骑,会师呼和浩特举行演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他们豪迈地发出誓言,在八十年代的今天,乌兰牧骑要更有作为,要继续开拓前进,勇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艺轻骑队! 象高山间翱翔的雄鹰,象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从苏尼特右旗建立第一支乌兰妆骑起,到现在已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贫苦牧民家庭的孩子,是党培养我成为“乌兰牧骑”的演员。我过去只念过四年小学,文化水平很低,可是,新人新事鼓舞着我,使我产生了强烈的歌颂他们表现他们的愿望。我的家乡扎鲁特旗,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变化很大,农牧业连年发展,人民  相似文献   

6.
乌兰牧骑是一种精神指引,同时更是我国草原文化的“轻骑队”。乌兰牧骑的精神特性历经发展,其已然走过半个多世纪。乌兰牧骑历经了我国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至市场经济的转型。同时,其发展演变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密切连结。目前,我国社会的经济与全球化接轨,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乌兰牧骑能否适应全新形势,并实现自我发展全新方向值得更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乌兰牧骑需要分析出现的相关矛盾,但同时也需要认清其未来的发展潜质,以确保能够在草原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指引下,经过拨乱反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族地区乌兰牧骑或乌兰牧骑式演出队,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面向基层,巡回演出,为丰富农牧区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和全国六届人大精神,宣传、交流和推广乌兰牧骑建设的经验,开创新局面,实现“六·五”计划,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定于1983年9月中旬至10月初,在北京举行“各自治区和有关省少数民族地区乌兰牧骑式演出队文艺会演”。参加会演的有,内蒙古、西藏、广西、新疆、宁夏和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湖南、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福建等十七个省、自治区的十八个乌兰牧骑或乌兰牧骑式文艺演出队。他们大都是长期坚持在大型专业文艺团体难于到达的农、牧、山、边地区的县级专业或业余演出队,并且作出了新的成绩。我刊特意组织了“乌兰牧骑赞”这组短文,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的文化心理变化与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定居方式也因地而异.无论何种方式的定居都使其传统文化发生着变化,文化心理意识的变化随之产生,表现在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等方面.定居既给牧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相应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定居牧民进行心理疏导,是牧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满足牧区实际需求,兼具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牧民专业合作社是提升基层牧区治理水平的重要嵌入主体。有效促进牧区共同富裕进程的合作社载体,不仅发挥着纠纷处理、民生保障等社会治理效益,而且亦能通过“人—草—畜”的整合利用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治理效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参与牧区社会治理的过程与效益离不开特定的路径机制。持续满足牧民发展需求是合作社有效参与牧区治理的合法性前提。发挥牧民主体性是合作社提升治理水平的基础。除此之外,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也要扎根牧区实际,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以此完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时代在不断发展,经济、科技以及文化艺术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多元化的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在不断丰富中.但是在全球化的文化竞争力下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和创新,多角度的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管理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也是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乌兰牧骑作为内蒙古重要的演出团体形式,在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促进内蒙古文艺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将通过追朔内蒙古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实践和乌兰牧骑发展历程,浅谈乌兰牧骑在弘扬中华文化中的贡献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寒夜演出     
“乌兰牧骑”来巴伦别立公社沙拉扣岱大队演出的喜讯,象一阵风似地传遍了各个蒙古包。不一会儿,来自四面八方的社员们就聚集到二百多人。这是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一九六五年春节下牧区演出观众最多的一次,队里找不到一间能容纳这么多人的房子,队员们就主动提出在室外演出。那天夜晚,寒风呼啸,室外的温度已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可是队员们却毫无惧色。他们说:“牧民们现在不是也冒着严寒提水饮畜吗?我们在外面演出算不了什么苦,只要让更多牧民能看到演出,过好春节,我们受一会儿冻也是应该的。”演出快要开始了,不巧得很,队里的一盏汽灯坏了。队员们急中生智,提出了点“棉花灯”的建议。于是有的人忙着拉线,有的人找棉花搓成团团,蘸上煤油,很快地  相似文献   

13.
我们“乌兰牧骑”是个综合性的文化工作队,我们下乡为牧民演出歌舞,同时还要宣传政策时事、辅导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普及科学卫生知识、举办图片展览、放映幻灯等等。我在队上参加马头琴伴奏和歌舞演出,同时又放映幻灯。有人说:“有了电影,牧民不再爱看幻灯啦,幻灯过时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西蒙古牧区社会实地调查的材料,首先从牧民的人口和家庭模式、定居点建设、家庭收入渠道、生活设施以及牧民财富观念的转变、社会交往和信息流通等方面分析和描述了西蒙古牧区社会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其次,对西蒙古牧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草场之矛盾、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草场纠纷以及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等进行了描述;最后,为如何协调好转型期越来越突出的人口、生态、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性建议,为牧区社会转型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商业工作面向山区,面向牧区,为生产服务,为少数民族的广大农牧民服务,这不是一个单纯地为了做生意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山区和牧区经济的发展,改善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同时,对于加强工农联盟,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都有重要意义.要使商业工作为山区、牧区的广大农牧民服务好,就必须树立明确的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组织更多的商业工作者走出柜台,深入生产第一线,切实发扬"背篓精神".而根本关键在于突出政治,用毛泽东思想挂帅.下面的三篇通讯,报道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工作者发扬"背篓精神",上山下牧区,积极为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的事例.他们跋山涉水,深入草原和山寨,不仅上门送货,收购土特产,组织当地人民搞好副业生产,并且还结合着购销活动,对群众进行当前形势和政策的教育,宣传科学和生产知识,开展了多项服务.这种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我们希望看到有更多的流动购销队,也象这里介绍的几个事例一样,成为"乌兰牧骑"式的商业购销工作队.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的商业工作面向山区,面向牧区,为生产服务,为少数民族的广大农牧民服务,这不是一个单纯地为了做生意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山区和牧区经济的发展,改善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同时,对于加强工农联盟,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都有重要意义.要使商业工作为山区、牧区的广大农牧民服务好,就必须树立明确的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组织更多的商业工作者走出柜台,深入生产第一线,切实发扬"背篓精神".而根本关键在于突出政治,用毛泽东思想挂帅.下面的三篇通讯,报道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工作者发扬"背篓精神",上山下牧区,积极为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的事例.他们跋山涉水,深入草原和山寨,不仅上门送货,收购土特产,组织当地人民搞好副业生产,并且还结合着购销活动,对群众进行当前形势和政策的教育,宣传科学和生产知识,开展了多项服务.这种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我们希望看到有更多的流动购销队,也象这里介绍的几个事例一样,成为"乌兰牧骑"式的商业购销工作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藏族游牧民定居与新牧区建设问题作了研究.近期政府实施的"牧民集中定居"政策,符合大部分藏族牧民的愿望.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影响着藏族游牧民的定居决策.为了推进藏族聚居地区牧民定居和新牧区建设进程,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综合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的商业工作面向山区,面向牧区,为生产服务,为少数民族的广大农牧民服务,这不是一个单纯地为了做生意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山区和牧区经济的发展,改善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同时,对于加强工农联盟,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都有重要意义.要使商业工作为山区、牧区的广大农牧民服务好,就必须树立明确的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组织更多的商业工作者走出柜台,深入生产第一线,切实发扬"背篓精神".而根本关键在于突出政治,用毛泽东思想挂帅.下面的三篇通讯,报道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工作者发扬"背篓精神",上山下牧区,积极为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的事例.他们跋山涉水,深入草原和山寨,不仅上门送货,收购土特产,组织当地人民搞好副业生产,并且还结合着购销活动,对群众进行当前形势和政策的教育,宣传科学和生产知识,开展了多项服务.这种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我们希望看到有更多的流动购销队,也象这里介绍的几个事例一样,成为"乌兰牧骑"式的商业购销工作队.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七年,翁牛特旗建立了乌兰牧骑。几年来,这支仅有十多人的战斗队,高举毛泽东文艺思想红旗,活跃在翁牛特的辽阔草原上,积极地为牧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们每年都以七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到牧区活动,七年间,共示范演出文艺节目八百零三场,说蒙古语书一百八十五场,放映幻灯四百零五场,小型流动展览一百零七次,平均每年观众有十万左右人次。  相似文献   

20.
乌兰牧骑成立以来,坚持全心全意为内蒙古自治区人们服务,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创作出了内容丰富的艺术作品,形成了乌兰牧骑精神。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当代高校学生的现状,为学生深入解读乌兰牧骑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校园活动,引导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养成志愿服务精神,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