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旅游业中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了一种旅游热潮。游览者通过参观红色景点、体会红色文化,进而达到了解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目的。以苏联远东红旗军88旅密营遗址为例,探讨俄罗斯远东地区红色旅游的开发现状,主要阐述了红旗军88旅密营遗址的形成过程,指出其开发优势,并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红色旅游开发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蕾 《职业》2014,(21):187-189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倡导学习和缅怀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借红色旅游重温革命圣地、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辈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因此,红色文化景观也成为各旅游地竞相建设的重点。广州市的革命资源并不少,但红色资源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本文首先对红色文化景观进行了定义和辨析,然后对广州市的红色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广州市以及其他市区红色文化景观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司志超 《公关世界》2023,(9):117-119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形成的特定资源。渭华起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北地区进行的第一次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文章将渭华起义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分析渭华起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渭华起义红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业的有效结合,是旅游产品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西省红色旅游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江西省红色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江西红色旅游应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价值和内涵,培育红色旅游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率先发展红色旅游,取得了良好效果,"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品牌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6.
自红色旅游概念提出以后,社会上便兴起一种红色旅游热潮,旅游者以追求学术调研、满足好奇心理、体会红色文化等不同的心理在旅游目的地进行一系列活动。本文是以东北红色旅游为背景,分析中国东北红色旅游的开发优势,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夏天是旅游旺季,在各地各家旅行社设计、开发的多种线路中,有一种红色旅游别具吸引力,且势头日渐看好。而在各个红色旅游胜地,各类红色纪念品也销售红火,从事制作、销售的当地人因此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一些老区的农产品也打响了红色牌。有专家将这类现象称为红色经济。  相似文献   

8.
加强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的红色旅游数据库建设,是当今红色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传播红色文化正能量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走向共建共享的时代需求。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在红色旅游数据库建设方面具备丰富的红色文献和信息资源、人才和地域优势、数据库平台和技术支持这些优势资源。加强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的红色旅游数据库建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争取多种途径筹措资金,组织人才团队,加强多方协作,促进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旅游越来越兴盛的时代,红色旅游景点一直存在同质化竞争、简单化发展的问题。湖南作为一代红色伟人故乡,省内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基本以名人故居为主,故而竞争更加激烈。为在众多红色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在发展红色文化的同时,着力打造景区内的区域文化,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无论在整体的塑造上,还是在树木和房屋的建设方面都努力保持20世纪初湖南典型农村风貌,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时空感受。  相似文献   

10.
唐欢 《公关世界》2023,(5):58-60
新时期,推动Z世代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不仅对于型塑年轻一代的党史国史观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而且对于红色文化的高质量传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Z世代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深谙互联网技术,尤其习惯于“去中心化”“人人皆有麦克风”的传播方式。湘潭红色文化近些年来在传播实践中突出表现为传播方式单一,内容同质化,文旅融合不够等问题。在十四五期间,湘潭努力补齐红色文化传播策略上的短板,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富矿”的优势,寻求与“Z世代”传播习惯相契合的最大公约数,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Z世代的心。  相似文献   

11.
郭伟智 《公关世界》2023,(12):49-51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作者根据党和国家政策,结合工作实际从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做好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加强红色遗产保护利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做好红色文化引领好乡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助推新乡村高质量发展;依托红色资源保护,走好乡村生态兴农路;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吸引乡村人才聚集;依托红色资源保护,走好乡村生态兴农路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美霞 《公关世界》2023,(22):36-38
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化、政治、经济价值。文章中基于榆林目前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针对榆林目前的红色文化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及相应对策,当然,榆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路径、理论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加强红色文化具体化指导、人才队伍建设、保护意识、宣传力度、文旅融合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红色精神是革命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以来,这种红色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其红色基因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开展红色旅游就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从红色旅游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入手,结合山东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革命特有属性和典型的红色革命精神,探讨其开展红色旅游的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吕丽 《公关世界》2023,(1):96-97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发展具有跨时代的价值。红色+文化的旅游模式是目前乡镇发展的大趋势。深入挖掘特色古镇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将两者有机结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借助理论分析指导实践,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欢 《公关世界》2023,(20):113-115
“十四五”期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是湘潭奋发踔厉、笃行不怠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建设现状以及发展潜力分析,发现湘潭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存在创建标准不明确、景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市场发育不成熟、资源优势转化的成效不明显、市场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进一步明确创建标准、理顺管理机制、加强文旅融合、丰富内涵、加强要素保障等实施路径,推动红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旅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新时期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内容和文化要素进行挖掘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民众对旅游文化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中,并以此为契机,在资源、政策、人才等方面借力开展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传播、传承、延续传统文化,还能为旅游业带来新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星 《职业时空》2009,5(6):158-159
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游成为在国际旅游业中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外友谊、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由于文化形成的民族差异性,使得在导游口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的制约。因此,研究导游口译中克服文化障碍的途径与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绿色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张王牌。绿色旅游是一种以生态思维统领整个旅游过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其要求是实现旅游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统一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发展绿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当务之急。要把推行绿色旅游当成发展旅游业的生命和动力,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绿色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绿色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验“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按党中央…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璐  刘玲 《职业时空》2008,4(1):40-40
温泉不仅是医疗、工农业可利用的宝贵地热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温泉旅游被称为感觉旅游,是一种“视觉”之外的新的旅游体验。温泉旅游的主旨就是要让游人在浸泡温泉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的同时体验到温馨,在文化体验中陶冶性情。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江西近年红色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明确将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的指导思想,针对江西红色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红色旅游如何进一步把握规律,创新发展的对策,值得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确立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的总体发展目标。江西各地为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红色为内容,旅游为载体,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添加更多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