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蒲德贵 《社区》2011,(21):50-51
“我老公很能干,不嫌弃我,不放弃母亲享受晚年幸福。”在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天池社区7号楼1单元2号,瘫痪9年的妻子鄢如群提起丈夫对她的好,对母亲和孩子的好,脸上的表情就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2.
给人最好的     
张金刚 《社区》2011,(30):61-61
母亲从老家带来满满一口袋应季菜蔬。我随口幸福地抱怨了一句:“这么多,哪吃得完呀!”一向热心的母亲搭话:“要不送你朋友一些吧。”我立马响应,扯个塑料袋便装。  相似文献   

3.
<正>当我打开文档,在键盘敲下“我未曾谋面的奶奶”几个字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写下去。在我的文字里,我写过父亲:《父亲的小推车》《父亲的垛玉夼》《告慰父亲》,写过母亲:《妈妈,我想您了》,且以母亲为原型写了中篇小说《菊娘》,我写过我爷爷:《祖孙开荒》《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4.
3年前,这个“假小子”还在网吧里和人“打打杀杀”,3年后,她的原创歌曲《枪毙我》、《幸福小狗》已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音乐频道原创榜——其中,《枪毙我》荣登新浪网络歌曲排行榜榜首,《幸福小狗》一个月中创下点击率10万次的纪录,并在全国各大彩铃榜频频出现,1个月的下载量达到17万次。现在,她的《西厢》又被电视剧《新醉打金枝》用作片尾曲,不久前,大型网游《华夏2》也找上门来请她创作主题歌《蝴蝶江湖》……  相似文献   

5.
阿峻 《山西老年》2011,(6):27-27
网络上,一名叫"狼婴孩"的网友发了一个《洛阳街头一感人景象》帖子。"狼婴孩"说,她是在洛阳市百货大楼前,看到一个中年人骑着改装的三轮车,带着老人逛街,母子二人充满了幸福和喜悦。她于是拿起了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个动人的画面。这个帖子立即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这辆承载母慈子孝的改装三轮车也被网友称之为"幸福号"专列。  相似文献   

6.
1908年,莫里斯·梅特林克发表了剧本《青鸟》。1913年,乔治特·莱勃伦克将其改写为童话。童话《青鸟》消解了原作“青鸟”意象的多义性与含混性,凸显其与“幸福”的关联。1921年,童话《青鸟》传入中国。“青鸟象征幸福”之说正好契合了茅盾等人将象征主义与“为人生”理念相调和的文学主张,顺应了当时儿童读物的教育意图。此后,《青鸟》被译介、改写乃至重写的历史,也是“青鸟象征幸福”不断生成与阐释的过程。“追寻青鸟”的历程多被简化为“追寻幸福”的教育实践。随着童话《青鸟》被视作儿童文学经典,“青鸟象征幸福”之说更是被固化为“常识”传递给儿童受众,大量副文本围绕此“常识”而被生产。这种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改编名著的实践,虽然契合了市场消费的需求,却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剧本《青鸟》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散文》中的这句话时,我总是眼前一片模糊,泪光中总是叠印着妈妈那慈善、和蔼的面容。  相似文献   

8.
母亲住在广西农村,我当兵转业后留在了太原。为尽孝,我将母亲接了过来,希望她能无忧地安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9.
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孤儿”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遍布世界各地,其故事类型主要有“田螺姑娘型”、“天鹅仙女型”、“找幸福型”、“百鸟羽衣型”、“两兄弟型”和“灰姑娘型”等。孤儿的性别有男有女,他们总是在少年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并遭受各种磨难和考验;但同时又得到他人的帮助,最后孤儿总是获得幸福。由于孤儿角色涉及的故事类型较多,本文仅就田螺姑娘型故事探讨“孤儿”的角色及其成年礼内涵。一田螺姑娘型故事常被学者们归入“幻想故事”或“童话”一类,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为400C型。我国田螺姑娘型故事大都与报恩的主题有…  相似文献   

10.
“新的声音”─—曼斯菲尔德的《幸福》付灿邦1918年8月《幸福》在英国《英语评论》发表,使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权威刊物上初露头角。两年后,她将《幸福》和这一时期的其他小说结集出版,引起轰动,成为英国文坛上“一件盛事”,受到文学副刊专栏文章称颂。 ̄①曼...  相似文献   

11.
《农庄》是约翰.厄普代克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我”和母亲的矛盾:母亲希望“我”留在农庄,不要返回都市,而“我”则坚持出售农庄,回到纽约。农庄是乡村文明的象征,纽约是都市文化的隐喻,因此,母子矛盾其实也就是两种生活状态的冲突。“我”的选择代表着现代人对“诗意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1928年法文版本《我的母亲》在巴黎问世。1935年由作者盛成自译的中文版本在上海出版。中文版本增加了章太炎的手书题词、徐悲鸿所作的素描《盛母像》,还有马相伯、陈伯严、欧阳竟无等五位名人的“像赞”。“像赞”这一文体,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辞海》解释为“画像上的题辞”。细读全书,可以发现,“像赞”在世界文学名著《我的母亲》一书中,从版本和写作的角度看,其作用是独特的,主要可以看做是全书的导读,又是内容的浓缩、概括。它应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贸然去掉(可惜已出现这样的中文版本),会产生版本残缺的遗憾。仅从这个意义上判断,《我的母亲》中文版比外文版可以说还略高一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著名报人、原《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对朋友谈起母亲对自己的两次教诲时总是饱含感激之情:“这是我人生记忆中最深刻的两件事,事情虽然不是很大,却是我在人生路上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14.
吴惟 《北京纪事》2011,(7):90-93
10多年来,我采访拍摄北京民间艺人百余位,“聚元号”弓箭铺就在其中,后收入民间艺术知性之旅《手艺北京》第一集。一晃6年多过去了,今日的“聚元号”有何变化?我带着这个问题重返弓箭铺,作了追踪拍摄。  相似文献   

15.
陈丹燕 《社区》2013,(23):4-4
五岁的时候,我随父母从北京搬到上海,那一年,我开始认识字了,我母亲告诉我,当晚上我们下了火车,看到车站上的霓虹大字,我说:“上海。”分辨出了“上”和“海”的不同。那一年,我认识了离我家不远的一家新华书店,在淮海路上,挨着一家小百货店和一家日用品店,我在那家书店里,买了属于我的第一本书,漫画书《二娃子》。为二娃子的倒霉和不幸,曾悲愤得大哭。  相似文献   

16.
追逐幸福     
石钟山 《社区》2008,(17):38-38
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份甚至更多的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 小时的幸福,就是家里那个盛着红糖的罐子,罐子是陶瓷做的,也许是年代久远了。被勤劳的母亲擦抹得泛着乌光。自从偶然一次肚子疼。看到母亲从那只罐里取得红糖给我冲水喝,我便发现了幸福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谷木人 《社区》2010,(17):57-57
虽然《幸福在哪里》是一首老得掉牙。几乎人人可以哼唱的歌曲;虽然对“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没停止过思考;虽然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几乎人人都未停歇,但若问“你幸福吗?”恐怕每个人心里都要打鼓。生活中真正抓住了幸福“命门”,掌控了幸福的人,其实并不多。  相似文献   

18.
春节回家,见到母亲,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瞬间溢满心胸。看到76岁的母亲,依旧身板硬朗,心里便觉得踏实和幸福。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屋后有一片桃林,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当红艳艳的桃花开过,桃子成熟之时,我便贪婪地吃着鲜桃,母亲告诉我:“桃养人,杏伤人。”嘱咐我多吃桃。并告诫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病从口入”,坏了的东西绝不能入口。每当吃饭的时候,我常常是端起碗就吃,这时母亲就会轻轻敲敲我的碗,说:“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在菜谱里,母亲特别偏爱萝卜,并能做出许多花样。见我不爱吃,母亲便跟我讲:“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市锁金村街道,“幸福”的气息无处不在。随着一部“幸福指数”评价标准的出台,锁金村街道在全国率先将人们的生活感受与政府工作绩效挂钩,将百姓的满意程度与和谐社区的建设挂钩,真正实现了政府从行政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从本期起,本刊推出《解读“幸福”锁金》系列报道,与读者一同感受和谐社区、幸福锁金的魅力,从锁金的实践中领悟“幸福”与和谐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杨暖 《可乐》2010,(3):28-28
周末广场上,常有粤剧票友露天公演。偌大的场子,琴板疏离,更显声腔悠扬。很多纳凉的老人拥在台下看,有滋有味,不时鼓掌叫上一声“好”!这天正唱一出暖场的《四郎探母》,大热天儿,母亲非要挤过去看不可。我说:“粤剧版的,你听不懂。”母亲答:“老戏,我会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