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郑杭生教授的三部著作<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部著作共计250多万字,包含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和学术评论等,完整地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学术历程演进和学术思想发展.如三部著作的书名所示,贯穿其中的核心是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而书中阐述的"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则使这个核心得到了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斯·韦伯堪称二十世纪社会与政治比较研究的巨擘之一。他的宗教社会学和统治社会学理论,包括官僚政治、个人魅力型权威和世袭制的界说以及城市的类型及其概念,迄今仍是这些研究领域的重要典范。除开社会学领域,韦伯似乎还以研究宗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广为人知。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新教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然而,近年来,韦伯关于传统中国社会中儒家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著作,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概述韦伯关于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的理论,并附带讨论一下他的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与地位。但是,如果脱离了韦伯的其它著述,尤其是他的关于宗教道德价值同理  相似文献   

3.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社会学者一般都沿用西方社会学界对这一概念加以解释,说这个概念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分相一致和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分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当今我国诸多社会学著作中,介绍社会角色或角色理论时,又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演员在戏剧中扮演某个角色作为例子。简而言之,即人们都接受了“人生如戏”的观念。好像从来也没有人问过:这是否完全符合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角色观念与西方有无区别?便急匆匆地以这解释中国社会,乃至于解释中国传统伦理及传统社会现象了。  相似文献   

4.
图雷纳,阿兰     
(Touraine,Alain,出生年月不详)“后工业社会”这一术语的提出者阿兰·图雷纳是一位生于法国的社会学家,《社会学工程报》的创始人之一,法国社会学学会前任主席,曾到欧洲、美洲、拉丁美洲各大学讲过课,现为巴黎高等研究学校的社会学教授。图雷纳出版过20余部著作及大量学术论文、专题文章和评论。  相似文献   

5.
正从学科角度讲,环境社会学大概有以下三种涵义:一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二是企图颠覆传统社会学甚至广义上包括社会科学的环境社会学,强调研究环境约束下的社会;三是强调研究环境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交叉所形成的环境-社会复合系统。可以说,以上三种意义上的环境社会学在国内的学术研究中都有体现。最近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环境社会学学科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正视并主动有效地回应挑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CSSCI的统计数据,对2005-2006年间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评价,其中涉及中国社会学的期刊论文数量、引文数量、引用文献的语种和文献类型,社会学研究获得的基金资助状况以及基金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并讨论了中国社会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与著作。作者提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是主流社会科学范式、获取经验资料的手段和社会氛围三者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稳定,是当今中国的最高利益。保持社会伪稳定性,旨在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基本环境,推动全社会的有序结合和协调发展,以确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在稳定社会的诸因素中,社会秩序处于显要位置。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社会秩序现状的分析研究,揭示我国现阶段社会不稳定的构成因素,在此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已发表80周年,用现代视角审视,由于它具备了社会学注重科学方法论,对当时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进行解释并提出了具有独到见解的解决方案等特点,可以被认为是一部社会学著作.而从由它指导的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来看,该报告更是20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胡寿鹤武汉大学哲学系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对象上的异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外延上讲,是相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包括整个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正因为有这个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学的百年,是社会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并蔚为大观的百年,是与中国现代化相生相伴、坎坷前行的百年。它的发生,既是对西方挑战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学术上的回应和互动,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转型和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需求及必然结果。百年社会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及自身学科化、本土化和科学化的探索采取了三种形式:导入、建构和停滞后的复兴,而其中每一种形式又是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应。因此,百年社会学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导入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2.建构期,从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3.停滞与复兴期,从五十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学的导入主要得力于三种形式,即大量译介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派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社会学,在新型高校开设社会学课程。百年社会学在建构期崛起了三个主要学术流派,即马克思主义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和社会人类学派,在停滞后的复兴期则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即学科体系上的突破、目标理念上的突破和理论研究上的突破。中国百年社会学的发展主潮已经充分证明,没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会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而没有繁荣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也不会迎来健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赵子祥同志是中国社会学恢复和重建工作的早期参与者之一 ,长期以来一直在社会学领域辛勤地探索。《变迁中的困惑与解脱》一书就是他 2 0多年来思考与研究的结晶 ,从这本书里 ,可以看到一位社会学者艰苦的探索历程 ,同时也从学术的角度折射出我国在这 2 0多年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进步。中国社会学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重建社会学的 ,他们始终是站在时代前列 ,站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前沿来反观这一进程。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社会学的一个主要趋向 ,即重视应用社会学的研究 ,尤其重视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注和思考。子祥同志…  相似文献   

12.
本土化:中国社会学20世纪20~40年代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中国社会学的建构期。如果说社会学从19世纪末开始的导入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化过程的话,那社会学的建构也正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过程。社会学本土化,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要求,也是社会学学科化的必然。第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派的崛起。当代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将马克思与孔德、斯宾塞同列为社会学的鼻祖之一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中国共产党人的热心传播和倡导,尤其是通过“问题与主义”、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得到了长足发展。在20~30年代,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及学者…  相似文献   

13.
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洪大用社会学作为一门学问,有两个问题是最为基本的,必须作出回答。第一个问题是,社会学是什么,也就是社会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学如何认识和研究现实社会,也就是社会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989—1992年上半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对萧条,而农业却连年丰收,农村社会学研究所经历的也是一个相对蓬勃发展的时期。仅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及其所附“索引”和有关资料,在3年半的时间里,除几种公开出版的社会学专业刊物以外,全国有百余种报刊发表了300余篇有关农村社会学的论文、调查报告和评论,6家出版社出版了以“(中国)农村社会学”为书名的教材或者专著。此外,还有一批专题著作面世。本文旨在对3年多里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农村社会学的文章的论点作一辑要,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态势作出扼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学的起源,有的人追溯到很远的时期。比如,有的人从我国先秦诸子著作中去找社会学内容,有的人从希腊、罗马时代和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著作中去找,更多的人从欧洲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著作中去找。但是,大多数资产阶级社会学家都认为,社会学是发源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自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这两百年间,欧洲(特别是西欧)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科学、技术、工业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城市扩大。通过不断革命和斗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到1825年,英、法发生第一次经济危  相似文献   

16.
解决数量巨大的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保障制度问题,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严峻挑战,也是对中国社会稳定的严峻挑战。我国农民工劳动报酬权保障制度现状,不足以较好地抵制农民工劳动报酬权侵权现象。文章基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提出了关于完善农民工劳动报酬权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对历史有所交代的需要.研究中国社会学史.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中国社会学史是学术进程的复合体:是学术发展史,也是思想更新史,是学科推进史,也是学说传播史,还是矛盾斗争史.根据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实际,其外延可界定为"中社会学"的框架范畴,既包含了小社会学,也包含了人类学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等多项内容.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应客观揭示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进程,根据史料分析综述各学派学术观点,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学的成就与不足,把握治史的态度与原则.此外,还应注重对中国社会学史的使用和开掘:从已有的成果中寻找认识中国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发掘面对中国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问题,对前辈认识中国社会的切入点进行追踪式的"再研究",传承前辈构建中国社会学的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社会学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潮。这个学术思潮在当时不仅完全改变了人们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角度,也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唯物史观社会学作为当时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派,积极参加了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三大论争,这些论争虽然都是以学术争辩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都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紧密相关。所以说,在唯物史观社会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学,是一种"新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发展,为解读中国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深化了中国社会学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总揽中国社会学十年发展的长短,我们有一个看法:思虑社会改革问题多,思虑自身改革问题少(当然,这里讲的多与少只是相对而言)。换句话说,自打社会学在我国复甦以来,以其敏锐、新鲜的视角解剖着社会问题,设计着整个社会机制良性运行的方案,预测着社会发展的前景,从而赢得了朝野各界的赞赏。回顾如此成果,可以说社会学在这十年中功不可没。但是,社会学十年在繁忙之中却有点“忘我”——疏于解剖自己,很少专门对这样一门  相似文献   

20.
政治的涵义是广泛的。这里讲的“政治”是指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与社会稳定环境,是紧密相联的社会系统。以民主政治来促进社会稳定,以社会稳定来保证民主政治。二者相互制约、协调一致,形成互动作用的良性循环的政治稳定环境。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佳环境,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