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追求与日本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从最初的“政治大国”、“国际国家”战略到现在的“正常国家”、“普通国家”战略,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大国战略是在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近年来日本的“普通国家化”战略日趋成熟,并通过经济、法律、外交、传媒等途径推进“普通国家化”战略。但是,日本的外交理念、国际意识、国内体制,以及国际和周边环境,对其“普通国家化”战略的实施,构成了重要的制约和牵制。  相似文献   

2.
陈志 《日本研究》2009,(2):59-63
东南亚国家是战后日本开展外交最早、影响最大、根基最巩固的地区之一。日本根据自身对外战略的转移与东南亚地区形势和地位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对东南亚的外交战略,显示了其政策上的连续性。为了主导东亚一体化进程,加快政治大国步伐,以夺取地区政治经济主导权,成为了日本外交战略演变的根本动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东南亚地区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与平衡,日本在推动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深化与经济盟友关系,加强与中韩等东亚大国的合作,提高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水平等方面,势必成为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外交战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3.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对美国的经济外交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健所谓经济外交,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即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上的利益;其二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外交目标(在政治上或军事上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等)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东北亚地区形势发生新变化,这对日本的区域外交与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地区政治与安全博弈规则,对亚太地区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进展。但进入2017年,特别是在5月中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寻求有限经济合作;在政治和安全上提高的警惕性;展开相应的看似矛盾的外交行动。日本一方面选择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另一方面推动"俯瞰地球仪外交",调整安全战略,强化经济外交,推动"印太战略"以对冲"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以赶上欧美为战略目标奋斗四十年,今天日本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大有提高,居于西方国家第二位。然而,日本不甘心于美国之下,正在各个领域与美国争第一。近五年来,日本报刊上经常看到,"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21世纪是日本的时代"等字眼,并声称"日本的生产率继续上升",将成为世界第一,但美国有"世界第一的自豪感",不让日本当第一,这就是日美经济摩擦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可见,战胜美国当世界第一,在21世纪实现日本的时代,这已经成为日本长远的战略目标。本文主要探讨,在这样长远战略目标下,日本在八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国家战略及其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6.
王永贵 《学术交流》2004,1(12):28-31
全球化态势下西方敌对势力表面上放松了对社会主义的渗透,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上企图进一步遏制和扼杀社会主义的图谋并未改变,只不过他们变换了手段,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其“反共主义”色彩的对外战略主要表现在:极力推行西方“自由民主”;肆无忌惮地搞“新干涉主义”;实施双重标准的“人权外交”。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在日本自身经济实力提升以及国内政治总体保守化的推动下,"正常国家"论逐渐成为日本政坛的主流意识和新的国家战略定位。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在外交、安保等领域加速推进"正常国家"化进程,在对俄外交方面,安倍内阁对俄外交战略服务于日本"正常国家"战略。安倍提出的对俄外交"新方法"突破了以往的思路和框架,并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展现出灵活性。与此同时,对俄外交"新方法"和日俄关系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进一步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巨人。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对90年代以至21世纪的国际形势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日本的政治与外交走向。本文拟对有关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中东政策的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的对中东政策在经历了从“以经济外交为主”向“经济外交与政治外交并举”的转折,形成了“对美协调”、“确保能源”、“扩大影响”三大支柱。21世纪初期,日本将在多大程度上全面、均衡地实现这三大目标?归根结底将取决于日本对政治、经济两大领域和“日美阿以”四边关系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美国当今的经济和政治生活。美国正在进入经济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即积极参与世界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阶段。美国-西欧的经济关系美国企业在欧共体的出口和销售总额达6000亿美元,超过对加拿大出口总额的3倍,对日本的4倍。在美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中,欧共体国家占主导地位,原因有三:第一,与其他国家相比(如加拿大和日本),欧共体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小;第二,欧共体国家的商品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比日本或加拿大的商品市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外交的主要目标是重塑大国形象。虽然它不能象前苏联那样在世界舞台上同美国争霸,但绝不愿受制于人。它调整了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转而实行东西兼顾的外交政策,恢复大国影响。无疑,俄罗斯外交工作的重点仍然是美国和西欧。为重振大国雄风,首先是巩固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地位,起领袖作用。第二个层次则是在中东欧地区确立有强大支配力的大国形象,阻止北约东扩、在这方面双方将会经历长时间的争斗。在世界其他地区、根据轻重缓急,有重点地积极参与或以参与但不卷入的形式,有力地显示其大国形象和地位,确保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尤其是在亚太和中东地区将会有积极的动作。  相似文献   

12.
赔偿外交,作为日本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外交行动,客观上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重建与发展,也有利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正常关系的恢复和建立,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索赔国,而是日本.赔偿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赔偿有助于日本改善自身的政治形象,重返国际社会;赔偿有助于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国亚太战略链奈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日本公共外交的特点有:行为主体的多元性、行为对象的渐增性、目标的政治性、手段的多样性。行为主体的多元性,即日本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并由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地方外事等主体构成的特点。行为对象的渐增性,即日本公共外交的对象最初集中于美国和东南亚,后来逐步向中国及其他国家扩展。目标的政治性,即日本公共外交的目的从改变军事国家形象和为经济铺路开道的实用特点,转变为实现政治大国服务。手段的多样性,即日本公共外交在经贸、文化、教育以及观光等不同领域采用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外交方针及对华政策  冷战后,特别是东亚金融危机后,世界及亚太地区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的外交方针和对华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  (一)避免经济环境恶化和加强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地位,是当前日本外交的最重要目标。争当政治大国是80年代日本提出的外交目标,现在也并未放弃这一目标。但是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及日本此次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软弱表现,使日本在东亚的政治地位下降了。同时,又发生了朝鲜试射卫星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避免经济环境恶化和加强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地位,成为当前日本外交的最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日本被大肆渲染。中国经济大国的实现与适度地增强军事力量,真的对日本及世界构成威胁吗?本文对此做出验证。首先分析了中国威胁论产生的背景;其次论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并不能构成威胁,最后,分析了中国的军事、外交战略与成为经济贸易大国之间的关系,认为适度增强军事实力,是成为经济贸易大国必须的,不是扩张主义的,这一点从其多年坚持的多元协调外交政策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孟晓旭 《日本学刊》2023,(1):33-64+149-150
大国竞争背景下,日本违背经济规律,侧重安全和政治逻辑,加速构建经济安全战略,其目标是在“战略自主”下摸索新的经济安全道路,追求实现日本经济的自律性、不可或缺性和主导性。对内,日本积极完善战略体系,加强战略管理,提升安全能力和强化战略支撑。对外,日本以“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为指导,在关键领域实施对华“脱钩断链”和“友岸外包”政策;以日美合作为中心,追求对接美欧经济体制和市场规则,深度融入欧美经济圈,并战略性扩展与志同道合的国家进行经济安全合作,重塑自由主义国际经济安全秩序。日本经济安全战略存在明显缺陷,内含的强烈地缘政治竞争和安全战略博弈意图也会导致大国竞争在区域层面更为激烈,给地区发展、安全以及中日关系造成更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面对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以及来自日本、西欧的激烈竞争,美国在80年代末首次提出了“经济安全”概念。克林顿政府明确将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心目标确定为促进美国繁荣昌盛,并为90年代对外经济战略的调整提出了两个基点,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措施,包括:以日本、西欧为经济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加强国际经济协调的同时采取更加灵活与更有针对性的竞争对策;加速高科技产业开发,力争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控制战略制高点和主导权;调整地缘经济部署,加速向世界上的重点地区和新兴市场扩展;积极谋划并采取新的战略措施,谋求确保或建立在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8.
一 竹下政权上台已满一年。一年来,竹下首相8次出访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13国,并参加了联合国裁军特别大会和西方七国首相会议。在此期间宇野外相也频繁四出活动。日本外交呈现出积极主动活跃展开的局面。 竹下是在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上台的。政治上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缓和时期。经济上,在大多数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各国之间的互相依赖关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卫队在冷战后开始逐渐走向海外,通过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支援美军或者从事其他安全保障任务,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和职能均不断得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明显有将自卫队的派遣作为国家战略向海外延伸以及推进政治大国化影响的意图。进入2000年后,日本通过向非洲派遣自卫队,以此响应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为其在外交中争取更多的发言权;而在自卫队被实际派遣的地区,通过配合其他来自日本的援助,以增强日本在当地的影响力;从日本自身的利益上看,自卫队的海外派遣也为日本在非洲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提升了其在非洲地区的竞争力。由于中日关系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会维持于"竞争与合作"的状态,因此需要关注日本在非洲各个领域的活动,而向非洲派遣自卫队问题便是值得关注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地区外交战略调整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并行的国际与地区形势 ,为进一步争取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地区主导地位 ,日本地区外交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在可预见的将来 ,日美同盟依然是日本地区外交的有力依托 ,而加大与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组织在内的多边协调的力度 ,改善并加强与东亚国家的关系 ,将成为日本提高国际地位、增加外交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方兴未艾的亚洲区域主义潮流以及中国在地区地位与作用的不断提高等因素 ,使日本的地区战略调整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