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众所周知,人类语言的应用是以社会为前提的。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反映着该语言的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而且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集团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外语,还需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才能正确地使用外国语言,从而真正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一民族的文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也存在着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往往会影响语言的运用,给学习外语带来很多困难,要学会正确使用外语,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和自己国家文化的差异、如中国人在请外国客人吃饭时,主人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请凑乎吃吧。”这一类客套话,会使外国客人感到莫名其妙,也许还会生气。他会想:你太不重视我了,不做好的给我吃,还请我干什么?而外国人则不同,他们在这种场合下,即使把菜烧焦了,也会说,“这是我的拿手好菜”。显然,中国人要学会用外国人的文化习惯去招待外国客人,才能达到友好的目的,可见,了解文化差异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为了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对学习外语的影响,必须明确文化的含义,并初步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某些习惯,与外国人有哪些不同。 本文以英语学习为例,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掌握语言,必须要了解其赖以产生的文化背景。这样,在交流中才不会出现误解,才能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从而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本文正是以此为目的从有关英国的国家名称、地理位置、天气、动物及一些典故的角度略谈文化背景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掌握语言,必须要了解其赖以产生的文化背景.这样,在交流中才不会出现误解,才能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从而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本文正是以此为目的从有关英国的国家名称、地理位置、天气、动物及一些典故的角度略谈文化背景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月 《理论界》2005,(6):172-173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尽管诸多方面都在影响外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但文化对比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真正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本文探讨了文化对比对培养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翻译交际与文化错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芳 《中州学刊》2005,(1):203-205
翻译交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民族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交际双方了解彼此的社会历史知识及文化背景,翻译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探讨造成翻译交际困难的文化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对于不同语言群体借助翻译达到理解和交流的目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凤彦 《天府新论》2007,(Z1):281-28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学习语言首先应想到文化内容,而仅仅不是语言本身。我国传统英语教育体制下的产生的“哑巴英语”即是因为互略了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产生的情况。具体而言,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在翻译中,也要注意文化差异,只有真正体会不同文化中语言意义,翻译才能真正实现“信、达、雅”,而不是简单的字对字翻译。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文化社会里,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具有不可分离性。本文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及文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两方面来论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植入。  相似文献   

8.
日语学习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要使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了解和交流,就必须十分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特征,在掌握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了解和认识更多的东西.我国宋朝的大诗人陆游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如果亦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不难读懂,意思是说要掌握一种本领应该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朱丽 《理论界》2003,(3):30-30
近年来,随着对英语学习的深入,人们深刻体会到,离开了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要想真正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是很难的。文化和语言是纵横交错,彼此渗透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仅仅学会语音、语法、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学习英语同该语言的文化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揭示语言的本质,掌握其规律。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历史背景、事物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语言方面的差异,因此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往时常常有“咫尺天涯”之感。我们学习英语,不…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它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语言是交际的一个主要途径。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最为明显。只懂语言不懂文化很难顺利进行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差异与当代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解文化背景差异对于掌握外国语言的重要性 ;论述了外语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强调通过现象的分析捕捉文化的内在本质 ,以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人们语言的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在交际中常产生理解上的冲突和障碍,达不到应有的交流效果。因此,对语言文化进行对比,了解文化差异,解决跨文化交流中所产生的困难和障碍,才能达到满意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言意识是借助语言手段及联想场而形成和外化的意识映像的总和.语言意识具有人本属性和民族属性.任何语言意识都是具体某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是两种或多种语言背后意识映像的交流,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对话.语言意识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了其认知功能、交际功能、情感功能和元语言意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文化交流、经贸往来日趋频繁。与国外交流,语言是重要的工具,然而,各民族的语言形成,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运用该国的语言十分主要。 (一)从民族习俗看语言的表达方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直接反映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道德准则。以英语谢谢这个词为例。在中国汉语和英、美国家的礼貌用语中,使用频率都是最高的,但与英、美人的礼貌规范有所不同的是,英美人讲“谢谢”一词涉及到夫妻、兄弟、父  相似文献   

15.
英语听力技能是多种语言能力的综合,它涉及到语音、语调、语法、句型,乃至文化与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接受者——即听者除了需要熟悉常用单词或词组的发音外,还必须掌握大量的口语句型及其功能,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说话时的具体情景和说话者的语气等等.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化背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交际手段,语言受制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跨文化敏感度是成功交际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在运用英语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交往时,为了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对对方文化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习外语则必须研究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汉、英民族之间语文与文化的差异,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冲破母语“文化束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或虽属于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但分属于不同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的成员,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同的。因此,使得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信息。本文旨在探析颜色词在语言运用中的英汉文化差异,力图更好地促进英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学习英语必须掌握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他通过对英汉部分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的不同社会内涵,旨在说明只有把英汉两种语言放在其相应的文化系统中加以审视,才能正确把握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更好地学好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