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变法与变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太祖从改私人募兵为国家募兵制、将情愿原则进一步制度化、合理规范募兵和养兵费用、创立剩员和厢军制度等四个方面入手,对募兵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为募兵制度在两宋以至后世长期居于古代兵役制度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募兵取代义务征兵制,相当部分的劳役改由厢军承担,宋代国家对农民等劳动者人身束缚的力度趋向于减弱,劳动者选择经营项目的自主权得以大幅度提升,从而促进了农民经商热潮的出现。在募兵制度下,军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相当密切,不仅官营手工业和商业多以厢军为主要的劳动力,军队官兵从事商业性经营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更为重要的是,募兵制度下的宋代士兵,基本属于终身兵和职业兵,他们都有较为稳定的以货币为主的军俸收入,而且驻扎于大小城镇,与土地及农业生产相脱离,其所拥有的收入主要用于满足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从而能够为市场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宋代凡是驻军较多的地区,商品交换活动通常就会趋向活跃,随即形成较为繁荣的区域市场。  相似文献   

3.
宋代内藏财政的私财性质,使其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突显出强储备的特征。宋代内藏财政收入的定额化模式,尽管并不直接造成地方财政压力,但其对计司财权的侵吞却间接地将财政压力转嫁给了地方;宋代内藏库显而易见的支借偿还模式,却透露出其潜在的收入理路,借此可以勾勒出内藏财政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的某种优越性;宋代上供与封桩两种财赋收入途径,看似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两种财政的分级管理,实则透露出内藏财权被间接或直接地指向了地方财政。宋儒所虑的"量出制入"思想,发端于宋廷弥补内藏库亏空的表向,却折射出国家计司转嫁内藏财政压力给地方财政的口实。宋代内藏财政的强储备,一方面在应对国家财政急需时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却侵夺了地方财权,造成地方财政困境。  相似文献   

4.
唐宋之际是洛阳城市地位的一个转折期。关中本位政策是统一天下的政策,国家统一以后,历史的天平就开始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方倾斜,这就是唐代洛阳政治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宋代皇权的阶级基础是平民地主阶级,宋代皇权的武装基础是庞大的职业军队,因为平民地主阶级与职业募兵都脱离了对宗族乡里社会的依附,所以"以地为险"让位于"以兵为险",长安、洛阳作为国家都城的时代也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论军阀时期的兵源匪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5,1(4):132-137
军阀时期割据混战所造成的经济衰败,使破产农民和游民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在中央政治权威衰败的情况下,各军阀派系募兵标准各行其是,大量地收编溃兵和土匪,造成军纪败坏,兵源逐渐匪化.军官与士兵的素质明显呈劣化趋势,普遍缺乏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毫无信仰与"主义"可谈.在这样的军队里,军纪废弛,政治上失控,完全背离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职能,其本身就成为社会的动乱之源.  相似文献   

6.
试论宋代宗室之婚姻吴旭霞“宗室”,一般指同一祖宗的贵族,在封建社会一般指国君或皇帝的宗族。他们是封建国家里地位最高的宗族,他们的婚姻有着与一般贵族或平民的不同之处。本文试图对宋代宗室的婚姻作些探述,使人们对宗室这一特殊阶层有进一步的了解。(一)婚姻是...  相似文献   

7.
论宋代家训家范与民间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家训家范突破家庭家族之范围,在民间充当“家法”角色,与国家的“王法”互为表里,有效地加强了封建国家对民间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正> 有关宋代僧道度牒的出卖及其与宋代经济的关系问题,历来受到研究宋代财政者的注意,田光烈先生并曾有专文作过综合的论述。但学者所述于南宋部分多从简略,且在史实的征引方面不无可议之处,故今试就个人所见,再对南宋前期,主要是高、孝两朝的财政亏空与度牒出卖问题作一些补充论述,以期拾遗补阙,或不为无益。宋代国家财政,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史上,可说是最困难的时期,这在南宋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南宋偏安王朝以一隅之地,豢养着数量同北宋不相上下的百万军队及数量一度超过北宋一倍的数万名官吏,其支费之巨可以想见。而定都临安后,宫禁等土木之役又渐次兴起,各项繁杂的祭祀活动也很快恢复,花费动辄数千万贯。为满足愈衍愈众的大批皇室宗亲的享乐,每年也要拨出上千万贯。而统治者的贪污腐化,又使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9.
所谓田赋,就是封建国家按亩抽收的土地税。在自给自足、以农为本的封建经济中,它是财政收入的大宗。研究地方史,不得不注意到财政,而要研究财政,就不得不注意到田赋。因此,本文就清代甘肃的田赋作一些探讨,以求匡正于地方史研究者。 (一) 清代甘肃的土地,按大类划分有三:一曰民田,二曰屯田,三曰官田。 民田,就是地主、牧主(土司)和自耕农拥有的直接向国家提供赋税的土地。其中包括民赋田、更名田、番地、土司地、监牧地等等。从历史渊源看,民赋田就是田主从明代就承继下来的土地;更名田是清王朝把接受过来的明代藩王田产“给予原佃种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到宋代,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逐渐衰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宋朝的官户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兼并土地,从而扩大了土地经营,这成为官户一项极为重要的收入。 一、抑制兼并政策 宋代从建国初,采取了一系列“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等政策,这就引起了土地兼并。宋人极为重视包括土地在内的常产的观念,例如:“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盖福字从田、从衣。”①“果置得一两好庄及第宅,兔于茫然,此最良图。”②认为田是幸福之根源,拥有土地才是保取富贵的上策。苏武在详定役法时,…  相似文献   

11.
宋律基本承袭唐律,但随着商品经济以及租佃关系的发展,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进程,其内容相应地发生了若干重要演变,形成宋律的时代特征。宋律又反作用于其经济基础,促使封建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探讨宋律内容特点及其对经济方面所发生之作用,不当之处,请法学界、史学界同志,多多指正。 一、宋代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宋刑统》的编纂 儒家思想是封建法律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国封建法律从其“体”来说,立法精神、体系内容、原则要求,自唐以后各朝一脉相承。然而,各朝因社会经济、政治、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宋代内库,是指以内藏库为主,包括宜圣、奉宸库等宫内府库。内库不归宋代中央财政机关计司(元丰以前称三司,以后称户部)管辖,而是直属皇帝掌握,但并不是皇帝的私人库藏。内库的资金并不用于国家正常经费,而是财政后备金,主要用于支付战争费用和灾荒年间的赈贷,是控制国家财政的有力杠杆。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宋代内库具有一定的金融职能。本文试作一简略论述,翼希引起史学界对内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唐宋之际军队中兵将骄蹇跋扈现象引人瞩目,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过去,史学界仅仅着眼于唐末五代骄兵问题的研究,认为宋代社会中兵骄陵犯之习荡然无存,不予问津。近年来,治宋史者突破了传统研究的固定模式,对宋代骄兵问题已有专文论述。众所周知,唐末五代骄兵悍将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中央集权式微,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外重内轻。宋代社会是中央集权政治,不存在足以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骄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拟从宋代募兵政策、养兵政策和用兵政策入手,通过分析其治军政策的矛盾,以期求得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宋代四川的酒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汉武帝始行榷酤,酒课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财源之一。故每当国家财用不足,酒的专卖则严,酒课益多;国用丰裕,酒的专卖则弛,酒课减少。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因而“史册所载,历代榷酤未有如宋之甚者”(《陔余丛考·宋元榷酤之重》)。四川是宋朝重要财源之地,酒课又是四川财政的支柱之一。要了解宋代四川财政经济状况,就必须对宋代四川酒的专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到宋以后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封建租佃制了。这种封建租佃制在宋代学田制中表现了如下的一些特点:许多学田被地主豪绅租占,然后再转租出去,“二地主”明显地出现了;在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地区,盛行一种小地块租佃制,不仅在学田上如此,在其他封建土地所有制上也如此;以实物和货币这两种形态的定额地租处于支配地位。仅就以上几点给以叙述,借以说明宋代祖佃制关系的发展。错谬之处,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16.
榷酤之制自汉以后,一直是封建国家敛财的重要手段,故而被王安石继承。但榷酤之制在宋代与其它专卖制度一样,暴露出了许多弱点,为了使酒税遗利尽为国家所用,王安石令娼优“坐肆作乐”来设法卖酒。在一个试图重建儒家精神的时代里,国家反而成了妓院的大老板。本文正是由此入手,为人们提供一些认识宋代积弱的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概念还未有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界定,可将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定义为: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引起的,通过减缓和适应行动无法应对的,对自然、人类及社会系统造成的可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实际或潜在的、有形或无形的不利后果。经过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它应属于跨界损害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上涉及传统国家责任和跨界损害责任两种责任形态。目前,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之国家责任的实施不仅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如难以确定责任主体、法律依据不充分、因果关系确定复杂,还面临严峻的政治障碍,即发达国家的反对与阻挠。面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之国家责任何以可能的问题,立足上述两种责任形态从理论方面探讨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国家责任认定的可行进路,或将为该问题驱逐一丝迷雾,并为其早日解决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8.
陈界 《北方论丛》2004,(4):108-112
孟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恒产学说,主张使封建小农有百亩田,五亩宅,树木家畜的私产学说,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统治;二是小农经济理论.从战国社会发展中,孟子认识到封建个体小生产农民经济,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他构想出一个封建小农经济模式,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采取有利于这种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薄赋敛"、"勿夺民时"等,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三是孟子的财政赋税观.孟子主张单一农业税,反对当时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税同时征收的制度.孟子反对重税,但也反对过轻的赋税,主张在"取民于有制"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他主张征收生产税,对于不创造财富的部门和人不征税.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封建国家重神祀、兴礼仪的时代.宋代道教在继续履行国家宗教祭祀职能的同时,开始对民间信仰进行理论化的改造吸收.宋代民间信仰的活跃与道教复兴的时代背景,促成道教斋醮的兴盛和科仪经典的编撰.道教斋醮科仪与民间信仰的结合,民间俗神道教化的演进趋势,说明宋代是道教斋醮科仪的历史转换期.  相似文献   

20.
财政风险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政风险的内涵陈学安、侯孝国认为 ,财政风险是指我国现在执行的有关财政政策 ,使未来财政工作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财政风险是国家和政府的风险 ,是社会其他风险的承担者 ,在一定程度上是缓解甚至化解其他社会风险的手段 ,国际经济动荡也会引发和加大本国财政风险。吴厚德认为 ,财政风险是指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过程中 ,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以及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财政风险具有潜伏性、波及性、普遍性、内生性与外生性并存的特点。张春霖认为 ,财政风险是国家财政出现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