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文章指出,面对张爱玲的作品,王安忆有一种无可置疑的"影响的焦虑"与张爱玲的<传奇>相比,<长恨歌>有着宏大的艺术建构,但在思想与形象的结合上,却有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黄维翰是清代黑龙江以学者著称并有多种著述传世的官员,其<呼兰府志>、<黑水先民传>与<渤海国记>三部著作中的开创性、注重调查研究的方法及经世致用思想,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从而使他成为继曹廷杰之后官员兼学者的典型代表.此三部著作,上承曹廷杰之作,下启<黑龙江志稿>等省府州县志诸作,至今仍是研究黑龙江历史、民族与文化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3.
宏大叙事试图对社会历史提出一种全知的权威的解释.通过对<古船>、<白鹿原>、<丰乳肥臀>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三部作品的宏大叙事框架里,女性角色是一群没有主观的人生吁求,没有主体的心理体验,被充分"性化"与欲望化,游离于社会文化层面之外的非人的存在,说明这个叙事系统本身对于女性是排斥的.  相似文献   

4.
周桂钿 《河北学刊》2005,25(6):44-51
董仲舒的天是多义的,一是整个宇宙,一是与地对应的上空,一是本原,一是神灵.神灵的天会与人君发生精神感应,天人感应经过一系列论证以后才确立的.董仲舒的天与<圣经>中的上帝相比,有位置、形象、说话、创造、祭祀等许多方面的不同.<圣经>中的"上帝"有很多故事情节,而"天"则没有任何故事情节,也不说话,天比上帝更抽象.上帝与天,是信仰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汇--许地山小说《玉官》重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波 《学术论坛》2001,(5):98-101
<玉官>是许地山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目前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不够且评价歧异较大.本文认为,作为一部反映中西文化冲突,特别是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的小说,<玉官>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是不容低估的,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理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诗经·秦风·蒹葭>篇历来因其抒情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游移性、朦胧性,而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理解.古代经学家们多持"怀人"之说."五四"以来学者又提出"恋情"说.本文从心理学层面重新解析<蒹葭>的主题,认为<蒹葭>是一首记梦诗,以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没有记梦诗的流行说法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7.
韩少功是知青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2002年他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暗示>,再度引起评论者的注意.他放弃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在探讨语词内蕴的<马桥词典>之后,又聚焦于理性的思考和具象的解读,尝试文学与理论间的文体置换,虽然论者对此有不同观点,但二十多年来韩少功在小说创作道路上不断找寻突破点的精神,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为能理解韩少功文学实验的义涵,重新追索其小说创作历程,拟由三时期探讨韩少功由知青小说、寻根小说到<马桥词典>的创作历程首先是1979到1983年的知青小说,创作主题偏重在政治与人的关系;其次是1984到1995年的寻根小说,创作主题走向文化与人的关系;最后是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创作主题环绕在语言、文化与人的互动关系.沿此路迹追索,可较清晰地认识韩少功走向<暗示>的历程,以及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豆棚闲话>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它从整体上打破了以往话本小说的叙事方法有不止一个叙述者和叙事者层次,采用了多种叙事视角;就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它也在内容、形式、主题等很多方面突破了以往话本小说的创作成规.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叙事手法上,<豆棚闲话>都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而<红高粱家族>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红高粱家族>体现出莫言对于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超越.作品在伦理道德、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作出了突破,表达了对于生命力的呼唤这一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0.
狯胡与050401.gif (338 bytes)     
据<晋书>记载,在西域焉耆、龟兹一带,公元3~4世纪存在着一个叫"狯胡"的部族.关于其族属,有学者认为"狯胡即是羯胡";亦有学者以为"狯胡"可能是北匈奴余部.笔者通过对"狯胡"人口规模、武器装备、生存策略和族名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他们可能与后世的(口厌)哒存在族属同源关系,并因之对(口厌)哒早期历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中国文学史,是由一代又一代、一地又一代的文学组成的综合体.对于地域文学史的研究,有利于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开创未来.洋洋 80万字的<江西文学史>上起晋代文人创作,下至 20世纪末期,绵延一千六百多年,是迄今为止惟一完整的江西地域文学史 .本书建构宏大,史料丰厚,史论结合,脉络清晰,是一部广收博取的深致著作,也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与深化.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和缪俊杰先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江西文学史>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条军规>是海勒的代表作,它以其深燧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它作为无法摆脱困境的代名词,更是一部处于悖论中的人的痛苦挣扎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左丘明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为解孔子<春秋>而作<左传>.从天道观、政治观、人生观、历史观分析左丘明的思想,发现其思想与孔子思想有显著的一致性.这与二人为同受鲁文化影响,二人同好恶及<左传>的写作动机都有很大的关系.左丘明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大儒,他在儒学史上的地位应当予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说"赋"字意为敛,知贡赋是其本义.古时贡赋必陈之于庭,赋、敷、布、铺古同声,韵部亦同,因音近义通,故"赋"有"铺陈"之义."赋"作为"六义"之一,是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左传>、<国语>等书中的"赋诗"把"赋"这种表现手法加以发扬光大.伴随着"赋诗"这一现象的衰微,"赋"也由一种表达感情的手段转化为一种文体,即赋体.  相似文献   

15.
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废都>都围绕着男女的性爱问题作文章,揭露工业文明社会中,现代人各种机能的退化,人性的缺失,都将男女性爱和谐视作人性回归、人与人之间和睦、人生完满的根本途径.但基于男女主人公个性的差异,两部作品传达出的审美情趣主题还是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许成安 《学术界》2001,(6):110-1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我们发现,该书作者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他们其实是在曲解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就草率地向马克思及其价值理论发难的;而且他对于自己的所谓"新理论"也缺乏小心而细致的论证;该书中甚至还存在很多常识性的错误.可以说,<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是一本理论错误、逻辑混乱、文字粗糙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17.
黎虎 《阴山学刊》2005,18(5):59-63
<中华文明概论>是<中华文明简史>的姊妹篇,两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完整架构与体系.<中华文明概论>对中华文明诸问题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和探索,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著作.该书具有四个方面鲜明的特色一、理论为先,深度开掘;二、论从史出,资料翔实;三、中外对比,突出特色;四、立足现实,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8.
褚春元 《江淮论坛》2005,(5):167-171
<庄子>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美学著作.它虽然不是文艺理论专著,但却蕴涵着丰富的诗学思想.本文试图从诗学的角度对<庄子>思想中"虚静"心理的论述进行诗学阐释,探讨"虚静"心理在文艺创作中的特征、意义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与<哈姆雷特>是东西方悲剧的经典.它们一个是东方传统的群体性悲剧集大成之作,一个代表了西方个体悲剧的最高成就.两部作品在内容、意义等诸方面有不同之处,同时,作为大悲剧,它们共同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程度的"美的撕碎".这种冥冥中的强力发自于作家的主观生活体验,它的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悲剧的无国界性,由此我们可见东西方悲剧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张小平 《江淮论坛》2002,(4):107-113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篇著名的专论,对后代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曹丕在<论文>里提出了著名的"文章不朽"说,其"文章"所指,今天研究者的见解也不尽一致.本文认为,曹丕提出"文章不朽"说,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对于"文章"的理解,应结合<论文>本身及当时邺下文人的处境去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