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论政府政策行为的政治性质、功能与价值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政策问题作为一个主要研究领域被纳入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以来,政治学的各种理论和学派都对政策行为或过程做出了自己的解释,绝大多数政治学家认为政府政策行为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这种观点做了更加科学的解释。从这一基本理论前提出发,进而认为政府的任何政策,都具有基本的政治功能,这就是调控社会利益关系。因此,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坚持基本的政治价值准则,即社会政治利益最大化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政府政策行为的效应问题与政府政策行为的功能问题密切相关。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政治学和近代兴起的行政学已经揭示出政府行为与政府功能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上的直接对应关系。然而 ,对于政府政策行为来说 ,由于它是政府用来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行为 ,而社会利益之间又存在着相关性 ,因此其效应往往会超出它所直接调控的利益关系领域而对另一个利益关系领域产生效应 ,即超域效应。正确认识政府政策行为的这种超域效应 ,对于正确评估政府政策行为的效果和政府正确地选择政策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政治科学领域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的出现。本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政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考察政府公共政策的制订、实施和评价及政策机制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到了70年代,这种新的研究途径最终导致独立的政策科学的形成。现在,政策科学被公认为政治学及行政学中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政治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因此在理论型态上形成了生态政治理论,这种政治理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内容,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它的兴起对当代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模式,政治观念,政党结构以及国际关系准则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代西方的生态政治理论主要有三种,绿色政治学理论,环境安全理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作为比较政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内涵到底应怎样界定?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在吸取不同政治文化现共容之处的基础上,把政治文化表述为民族国家中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个体成员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关于政治体系所有方面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一、政治文化内涵的不同界定及评价政治文化内涵的不同界定,归纳起来大致有八类。(1)每个政治体系都表现为一个特定的政治行为模式,这种特定的模式便是政…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学也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学是当今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它对传统政治学理论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在理解网络政治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研究的基本问题、影响,以及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学也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学是当今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它对传统政治学理论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章在理解网络政治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影响,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正义论》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著作",其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涉及社会正义的广泛的领域,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罗尔斯从道德的视角来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在研究社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中来探讨怎么样合理地划分社会利益和社会担当的问题。罗尔斯的这一思想引发了西方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界对于"公共理性"与社会行为、个人权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社会多元与社会统一、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因此,西方政治哲学界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开启了"罗尔斯时代"。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择理论不仅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政治学中的重要理论学派,而且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学的假说、方法和模式应用于政治领域,对政治过程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理论的解释。这一方法论的独特性是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力量源泉,也是它的虚弱所在。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有助于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的融合,推动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只有了解了什么是政治,才能了解什么是政治学,什么是政治学的对象。 由于政治学在阶级社会才作为一门学问出现,因此,它的研究无不打上阶级的烙痕。各个阶级的学者基于阶级的利益,对政治各有不同的要求与解释,因而对于什么是政治,众说纷纭。例如在我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对政治都有不同的说法。孔子说过:“政者,正也;子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经济活动及对经济的影响 。国外的公共经济学被翻译为政府经济学,中国的政府经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研究对 象上看,政府经济学应纳入政治学。政府经济学包括对政府经济行为的考察和对影响政策的 政治因素的分析,分为五个部分。政府经济学是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其与 经济学的几个分支: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均有联 系;其与行政管理学等政治学的分支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了大量的政府合作、政策对接和人文合作的内容,需要政治学研究者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认真的政治分析。基于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将有关研究划分为国家政权、政府决策和地缘政治3个层次,梳理了涉及政权安全、政府政策和政治危机等议题的研究逻辑,初步搭建起解决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提出利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情,在政府政策分析中采用制度分析法和功能结构主义方法,使用比较政治方法和国际政治的方法来分析国际和地区因素。通过初步搭建起一个政治研究的框架,为今后的“一带一路”战略政治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人本理论揭示了政治生活起源于人的劳动生存利益的内在需要。政治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是社会的政治主体利益的全局关系所支配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社会政治(广义政治论)同阶级政治(狭义政治论)有联系叉有区别,把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的完整的劳动人本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崭新成果。社会主义是从阶级政治走向社会政治的过渡,其发展之艰辛、道路之曲折,都是空前的。劳动人本政治理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发展而发展;即使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类的暂时中断,但人类走向社会政治的历史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4.
政治学是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支撑性学科,政治学核心回应的是国家发展与治理的重要议题。面对时代对中国理论的迫切需要,需要对政治学发展的基本学术态势进行分析。文章以“政治学人”微信公众平台学术转载的基本情况为基础,对当前政治学学术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规范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及制度史等方面的研究在不断减少,而比较政治学、基层政治学和量化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正在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政治学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认为需要从发展政治学理论、找回行政学、强化中国政治研究优势等方面实现政治学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就会产生关系行政。政府政策运行活动作为政治行为的一种,难免深陷“人情陷阱”。根据对泰安地区民办教师政策运行过程的研究分析和对近年针对民办教师“转正”“清退”等政策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在现代社会,个人或团体为维护自身利益,破坏正常的政策约束,严重情况下,关系的影响力甚至将强于政策本身影响力。通过关系行政对政府政策运行过程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为政府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执行探寻合理思路以及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唐秀玲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公民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政治行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7.
沿着发展型国家的研究脉络,以L镇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地方发展型政府行为演变的逻辑和机制。针对已有研究将地方发展型政府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的不足,进而提出发展型政府行为的结构性解释视角。研究发现,在取消农业税费之前,政府积极介入产业发展,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形成紧密关联的利益共同体,政府发展行为嵌入乡村社会之中。取消农业税后,乡村利益共同体的解体、宏观政策制度环境的变化、乡村基层组织体系的松散化,这一系列结构性要素共同促成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行为转型。当前地方政府推动实施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发展政策,将小农置于边缘化地位,不利于建立分散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系。如何为广大分散小农户提供更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使产业发展政策重新嵌入基层社会,是未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政策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三部研究社会冲突新著的解读,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博弈的特点,并依此提出了抗争性政治的基本命题.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冲突主要是以底层民众的抗争方式表现出来的.抗争性政治研究作为政治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解释的是从利益博弈到管治困境的过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如何解释社会公众对政府实施的肯定性行动等少数民族政策的不同态度或评价,始终是一个充满政治争议和学术争论的热门议题。西方学者提出了自我利益论、种族偏见论、民族竞争论、政治信任论、价值与意识形态论等多种理论假说,用以解释民族政策公众评价的群体性倾向,并利用社会调查数据对此做了实证检验。通过回顾和总结美国民族政策公众评价的近期调查结果及其特点、主要理论观点和经验性研究结果,指出其对于研究和评价中国的民族政策所具有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领域中政治人的人性假设不仅应成为政治学方法论的基本前提,而且应构成政治学在社会科学诸学科中独树一帜的基本依据。论题在与“经济人”的比较中,挖掘与建构“政治理性人”的人性假设。政治理性人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基于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在三元利益的激励下,追求、夺取并运用权力,来实现特定的利益权威性分配以满足特定利益需求,从而实现权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基本逻辑链外在体现为:双重需求激励—追求权力—三元利益互动—运用权力—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