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扈尔汉家族是清初著名的军功世家,为清朝的崛起和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本文利用《鄂谋豁索哩地方佟佳氏佟氏世系谱牒》、《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及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对扈尔汉家族的发源、迁徙、世系、重要人物及其军事功绩进行梳理和论证,进而展现出扈尔汉家族对清初政治、军事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赏罚     
道德赏罚是道德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道德赏罚的基本功能就是扬善抑恶,它是社会道德或道德运行实现的一种方式.道德赏罚有着深厚的个体心理依据.同时,社会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道德赏罚,自觉地运行这样一种机制,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论述中国古代赏罚论思想的文章。内容分三部分:一、简要阐明了中国古代赏罚思想的产生和由来;二、论述必须实行赏罚的重要性,表现为弘扬正气、抑止邪恶、治国安邦、令行禁止、振奋军威、激励进取等六个方面;三、从赏罚勿私、赏罚务速、赏罚必信、赏罚得当、重赏轻罚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实行赏罚的正确思想准则。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满洲崛起于东北,以居住在辽宁东部的建州女真和吉林松花江沿岸至南部的海西女真为主体,联合东北其他少数民族形成满洲共同体。满洲的民族联合过程属于聚合过程,血缘、文化相近的民族或部落、部族汇聚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在满洲民族联合的过程中,索伦部一些人员加入满洲,成为新满洲,融入到满洲共同体中。对于满洲民族联合过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满洲对于仍居住在黑龙江北的索伦部,实行朝贡赏赐、联姻、编旗设佐政策,淡化其民族认同,加强其对满洲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5.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历经百战,没有任何军事专著,但却在其丰富的军事实践中展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华,其良好的将帅风范,具备了《孙子兵法》的“智、信、仁、勇、严”五条“为将之道”。其将帅风范可归纳为五方面:智谋勇略、临机制胜;治军严谨、甘苦与共;轻财好义、赏罚有信;规划器仗、训兵有素;仁爱部下、知人善用。  相似文献   

6.
孙静 《北方论丛》2010,(3):84-88
雍正时期,东北地区以骑射技艺为核心内容的"满洲本习"呈现出颓废之势。雍正帝采取种种措施试图维护满洲在兴起与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传统习俗。骑射技艺的荒疏实乃东北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但是,雍正帝通过"满洲本习"规范旗人的努力塑造并强化了满洲人有别于汉人的集体文化特征,这对于维护满洲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壮大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 奖赏与惩罚,是治军、治国、用人的重要手段。从心理学来看,赏与罚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起着激励的作用,激励人们建功立业或纠正错误,即使是处以极刑,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赏罚也是现代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谋略,创办一件事业,办好一个厂子,必须奖勤罚懒,赏罚分明,以激励更多的人在生产、科研、管理上作出贡献。有远见的决策者,还应不断选拔、重用有真才实学之士,淘汰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徒,给有突出贡献的重奖,杜绝“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三国演义》中的领袖们,都十分重视赏罚谋略,但因环境条件、个人气质的差异,在赏罚动机和方法上各有不同。擅长“以权术驭人”的曹操,他的赏罚有较多的权术和仪变性,比如他挨了弥衡一顿臭骂,却采取“借刀杀人”之术,让黄祖杀了他,避免了杀害“名士”之嫌。诸葛亮“赏罚必准,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但关羽在华容道私放曹操,对这一既成事实,他采取了权变、变通的态度,没有按“军令状”治罪,这是因为他考虑列关羽的其他条件和作用,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权衡利弊作出的决定,这是一种权变,不能简单地说他赏罚不公,不讲原则。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赏罚的伦理功能□黄明理余龙进将道德这一高尚的精神生活与赏罚这一似乎卑俗的功利性因素联系起来,并构成———概念———道德赏罚,也许会被认为是对道德精神的亵渎。在伦理学界,依据最权威的观点,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等非功利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当前道德建设中 ,道德赏罚何以可能、何以必要做了粗浅的分析。从道德赏罚的“源”与“原”两个方面论证了道德赏罚的可能性。从个人道德修养 (涉及道德塑造、道德内化、道德责任三个方面 )和实现社会公正角度 (涉及行为的代价与补偿、正义文明理性社会的要求两个方面 )论证了道德赏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外国人对我国东北边疆进行了一系列考察,撰写了大量相关著述,这为研究该时期我国边疆史地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日本人小越平隆先后两次深入东北边疆考察,以亲身经历和所见写成了《满洲旅行记》一书。该书记述了光绪年间我国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清末东北史的第一手资料。小越平隆的许多见解对东北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开始武装侵占我国东三省之后,在前中苏、中朝、中蒙边境战略要地修筑了17处庞大的秘密的筑垒地域──地下军事要塞。这些精心修筑的攻防兼备型的军事要塞进可攻,退可守;对内可强化对满洲的统治,对外是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然而,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怒涛中,日本帝国主义终以可耻的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2.
满洲傀儡国成立不久,就炮制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新满洲","新满洲"即"新国家"、"新国民"、"新建设"的"繁荣昌盛"的"王道乐土",这种意识形态的宣传也伴随着别有目的的"建设",致使今天"新满洲"的这种意识形态修辞仍若隐若现,以怀旧的、审美的等变式隐现于日常话语、文学创作、历史研究中,为此有必要重返那个时代的场域,透视"新满洲"这种意识形态修辞的来源,揭示其背后的逻辑,也籍此厘清不同语境中的"新满洲叙事"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的英雄崇拜与北方民族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刚 《社会科学》2007,(12):149-157
回顾中国历史:鲜卑建魏、契丹建辽、女真建金、蒙古建元、满洲建清,这5个入主中原的王朝立国约800年,对中国及亚洲都发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而这5个民族都是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一个民族的兴起有其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因素,而文化是其底蕴,这些民族文化的最终核心是萨满教,从萨满教的英雄崇拜,可以揭示这些英雄民族勃兴的部分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伪满洲国朝鲜作家安寿吉的作品中存在着对于“民族”的思考与认识,其相关作品中的“他者”(即“满洲人”和“日本人”)叙事认识既是构成作家在“满洲”时期的现实认识的基础,也是朝鲜人在“满洲”探索生活方向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15.
几乎在日本侵略满洲的一开始,原东北军各个部分就违抗不抵抗的命令,自作主张开始抵抗日本侵略军,并在其周围逐步形成各种抗日队伍,但初期的抵抗运动带有自发的性质。李立三的“左”倾路线严重影响了满州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种种因素又干扰了中共满洲省委及时纠正“左”倾错误和正确分析新形势、制定新路线,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经历了许多曲折,中共满洲省委才逐渐纠正了“左”的错误,满洲的统一战线由狭隘的发展为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这一发展过程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能够准确地确立它的策略方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等教育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军事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公共必修课,对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确立国防教育的学科地位、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学更应立足于素质教育。多年来,军事理论课教学伴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境;本文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结合当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研究军事理论课教学下一步的发展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陕甘总督是清代常设定制八总督之一,为陕甘两省最高军政长官,掌控西北边防战略基地陕甘两省。因此重要军政地位,自康熙七年起,定山陕督抚专用满员,雍正元年,又改参用蒙古及汉军。相比于其他常设定制总督,陕甘总督群体结构呈现鲜明的个性特点,因陕甘总督专用满员的规制,满洲出身,特别是上三旗出身的满洲官员成为陕甘总督群体的主体。与清代满汉关系的演变轨迹相一致,陕甘总督群体的结构特征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清前期主用满洲,自嘉庆以降,汉人逐渐增多,至同光时期,湘系将帅基本垄断陕甘总督一职。陕甘总督群体结构特征既是清代督抚制度发展演变的表征,也是清代满汉关系历史走向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8.
努尔哈赤时期是满洲政权中枢决策机构的建立期,经过不断的内部斗争,最初形成的贝勒大臣共同决策,发展变化为努尔哈赤控制下的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和努尔哈赤控制下的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中枢决策本身屯呈现着广泛性、秘密性、共议性和民族性等几个主要特点。同时,与中枢决策密切相联的信息输送、处理和保存制度也次第建立。所有这些,对于当时和此后满洲政权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武装移民”侵略计划的制定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日俄战后,日本加紧对中国东北侵略的步伐,其中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向中国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时,日本陆军大将儿玉源太郎竭力提倡向“满洲移民”的必要,小村外务大臣也高唱“满洲中心论”,第一任“满铁”总裁后藤新平在其就职书中说:“经营满蒙的诀  相似文献   

20.
蒙古语是世界上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慢长的历史过程。 追溯蒙古语的形成自然要从阿尔泰语系谈起。阿尔泰语学者们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构拟和设想了原始蒙古语起源于阿尔泰语言共同体(或阿尔泰原始语),由阿尔泰语言共同体分化为突厥—楚瓦什—蒙古—满洲—通古斯语言共同体和原始朝鲜语;由突厥—楚瓦什—蒙古—满洲—通古斯语言共同体分化为突厥—楚瓦什语言共同体和蒙古—满洲—通古斯语共同体;由蒙古—满洲—通古斯共同体又分化为原始蒙古语和原始满洲—通古斯语;由原始蒙古语(或共同蒙古语)形成了中世纪蒙古语。最后,从中世纪蒙古语又进一步分化为现代蒙占语,莫戈勒语、达斡尔语和蒙古尔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