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晋代实行“九品中正制”,“品”与“品”之间的等级极为森严。居于上等品级的门阀世族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享有着合法的世袭特权,与此相对应的社会阶层被称为“庶族”、“寒门”和“贱族”,他们普遍遭受着政治上的压迫和世俗观念上的歧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就是这种等级制社会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的曾祖陶侃给其家族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从他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族迅速衰微的历史看,他并未跻身于真正的门阀世族之列。显赫的家族史和所处低贱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陶渊明深刻的自卑心理。《命子》一诗中自编的家谱,便是他对家世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探讨陶渊明诗文创作的深入,诗人自身的创作态度问题被明显地提了出来。笔者以为,考察一个作家的创作态度,最起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作家如何和怎样回答现实已经提出的问题,即写什么和怎样写。比如,就陶诗的思想内容说,是表现他个人的“苦闷的释放,哀感的解脱”,还是揭露封建士族门阀制度的罪恶,探寻桃源社会理想?就陶诗的形式表现说,是“一种零星的日记体”,还是已探得了独标丰彩的时代风格?(见《争鸣》1987年6期陈域文)另一个是写这些和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即创作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记》是我国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是他的社会理想的艺术结晶,是他不满现实反抗现实的战斗武器,也是他思想、艺术发展到高峰的表现.陶渊明原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曾在《杂诗》中写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充分反映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晋宋交替之际,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动乱黑暗的时代,当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复杂,门阀制度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真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作为家境已经没落的陶渊明,当然得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下定雅弘:《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孟浩然一生都保持着对陶渊明的敬慕之念,但是,其敬慕态度以应试不第为分界线有前后不同的明显变化。前期,他往往把自己比作陶渊明,纯  相似文献   

5.
孝文帝为在北魏推行门阀制度,在一以贯之的门阀观念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光极堂大选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孝文帝为重新配备迁洛以后的官员和确定他们的官位而进行的重大政治活动。而其前提'宣示品令',则是以门品定官品出身之令,它反映了孝文帝以官品定门第、以门第定出身、以出身定清浊、以清浊定阶级这样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篇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文章,现将要点综述如下: 关于陶渊明的政治倾向高文、何法周《试论陶渊明的政治倾向》(《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七年第四期)认为陶渊明政治倾向的核心问题是“志在扶晋,为晋守节”。而王宽行、张如法《也谈陶渊明的政治倾向》(《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则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陶渊明的真实面貌。”他们认为:“陶渊明对晋室是持批判态度的”,尽管“对  相似文献   

7.
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陶渊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  相似文献   

8.
从南北朝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差异看南北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北方门阀如崔、卢、李、郑,仍有其势力;南方门阀,除个别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外,则无何地位。其原因何在?要了解门阀制度史中这一问题,必须对两晋南北朝时代,南北政治经济的不同特点,有一认识。  相似文献   

9.
魏瑾 《山西老年》2014,(8):53-53
东晋时代,门阀制度十分严苛,士族垄断朝政,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等级之分。陶渊明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贵为东晋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但是到了陶渊明生活的时候,家境败落。陶渊明曾胸怀壮志,希望能够企及先辈的功业,写了许多称颂先祖的诗,《命子》其一:"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为虞宾,历世重光。"其六:"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于穆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何许人也?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见十三所高校编的《中国文学史》及中学语文课本)二、陶渊明是“浔阳郡的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见廖仲安《陶渊明》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见《庐山历代诗选》第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四、陶渊明之“旧居”今为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之属境”。(见庄云新《面阳山陶靖节先生墓祠初考》,《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五、陶渊明是“栗树铺”人。(见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思想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陶渊明与玄学 关于陶渊明与玄学的关系,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他是“服膺‘自然’的玄学信仰者”,他的世界观是“玄学自然观”;一种意见认为他的思想“与魏晋玄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持这两种针锋相对意见的人,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魏晋玄学是当时门阀士族的官方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持后一种意见的人就将陶渊明思想和玄学严格地区别开来,并以此为基点来论证陶渊明思想的进步意义;持前一种意见的人就判定陶渊明的“《形影神》诗是消了佛道迷信的毒,  相似文献   

12.
沈约《宋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绍侯 《南都学坛》2001,21(4):17-24
沈约出身于江东高级门阀士族,博通群籍,历仕宋、齐、梁三朝,封候拜相,文才横溢,深谙当时典章制度,为他撰写《宋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书》代表了沈约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虽然继承了何承天、山谦之、孙冲之、苏宝生、徐爰等人对刘宋历史研究的成果,但多有创新。《宋书》根据时代特点,为门阀士族立的传几乎占“列传”的一半,创设了《思(?)》、《孝义》、《索虏》、《芮芮》、《(般木)(般木)》、《鲜卑吐谷浑》、《氐胡》、《蛮夷》等传,全面地反映了刘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情况。《宋书》的八志提供了刘宋时期天文历法、礼乐制度、官吏制度、自然地理、物产气候和州郡设置的重要资料。《宋书》是研究有宋一代门阀政治变化、阶级斗争、民族关系、国际交往和典章制度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自41岁(公元405年)冬赋《归去来兮辞》毅然归隐后,就步入了22年的躬耕生活。他的政治态度入于明确,思想入于成熟。我们沿着其生活的历程,可看到他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至《桃花源记》前后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值得指出的是陶渊明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教的熏  相似文献   

14.
周振甫先生的《谈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载《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四年十一期),认为《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三十九岁时作。此说虽有旧说作依据,但从这组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从对第十九首和第十六首的诗意来分析,我们认为此说不能成立。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是出仕时期。他在《归园田居》诗中说:“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陶渊明虽然不是毫无间断地一直出仕,但是,在这十三年中,他基本上是在出仕,即使闲居在家时也存在着出仕的愿望。只有到了四十一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之际的人情世风,我们可从中看出魏晋人的爱情态度,即追求平等相待、寻求心灵相通、突破门阀观念。这种爱情观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女性的觉醒、北方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以及返归自然思想的诱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诗中所歌吟的柳树 ,从《诗经》到唐诗一直带有着其极明显的形象。这就是说“别离”和“春景”的象征含义。这样的情况下 ,陶渊明自号为“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和具有传统性柳树的形象有什么关系呢 ?或者 ,陶渊明他的心目中怀有特殊的“柳树”形象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要探讨陶渊明自号 ,“五柳先生”的来由和时代背景。  一、为何陶渊明独爱柳树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说 ,他家旁边有五棵柳树 ,因此取号为“五柳先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此为号焉。然而 ,陶渊明诗中提及了他家附近…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闲情赋》与辞赋中的爱情闲情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萧统《陶渊明集序》曰:“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盖陶渊明之文学因萧统而显,其《闲情赋》遂亦因萧氏而成为一段争论不休的公案。反对萧氏此说的先有苏轼,其态度极其强烈,他说:“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相似文献   

18.
一个作家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赢得后人的赞誉,多是在艺术上以其独特的成就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宝库,对人类文化作出了贡献.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时,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偏安江左。对外屈膝投降,不图恢复;对内压抑贤才,实行腐朽的门阀制度,使少时即有“大济苍生”之志而又出身寒微的陶渊明,无法施展才能。但他又不愿阿附贵权,屈志求荣,故“慨然惆怅”。南宋刘裕以毒酒杀害晋恭帝,阴谋篡位,更加深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于义熙元年(405年),毅然辞去仅作了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归隐田园,二十多年再没有出任。他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19.
1、陶渊明若干问题新考(徐声扬)(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第三次大开拓(魏正申)(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谈陶渊明的五种人生抉择(铁明)化江师专学报》一期4、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浅论(李阳春)《川陈学刊》一期5、陶渊明享年63岁说辨正(魏正申)《江西社会科学)一期6、陶渊明对佛教的态度(顾农)(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一期7、辛弃疾与陶渊明(石红英)(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一期8、陶渊明诗中的劳动美(丁三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一期9、欣慰、苦闷、解脱重读陶渊明快去来兮辞》(周明)肝苏教育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一生都保持着对陶渊明的敬慕之念,但是,其敬慕态度以应试不第为分界线有前后不同的明显变化。前期,他往往把自己比作陶渊明,纯粹地表达出对陶渊明的亲密感情,以及在陶渊明式的世界中生活的怡然之情。但应试不第后,隐居故乡的生活没有了过去舒适、愉快的感觉。他明确知道了田园生活并不是自己的本怀。后期的孟浩然,在求仕的欲念与甘于隐居之间强烈动摇。为摆脱求仕不能的苦恼,他憧憬陶渊明的世界,但此世界不再是前期把自己比作陶渊明那般亲密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