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常科考试的科目设置奇秀古典考试分为常科、特科与武科三类。常科与特科都是选取文士的考试,常科定期举行,特科不定期举行。武科是选取武士的考试。在古典考试中,常科是最主要的一类。常科考试自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十一月开设,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八月终止,前后沿...  相似文献   

2.
古典常科考试组织的演进及其规律盛奇秀古典考试分为常科、特科与武科三类。常科与特科都是选取文士的考试,常科定期举行,特科不定期举行。武科是选取武士的考试。在古典考试中,常科是最主要的一类。常科考试自东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十一月开设,到清德宗光绪三十...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路政,应包括诸如铁路、公路、邮路、航路等.这里仅仅是谈清末的铁路路政.张之洞的路政活动主要是筹划兴办铁路,这也是其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张之洞路政活动的概述,考察清末路政的若干特征,分析张之洞的路政经济思想,从一个侧面探讨张之洞经济思想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张之洞办企业的活动对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起的客观作用.引进先进机器设备——武汉地区工业生产力的一次飞跃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武昌和汉阳筹办了十一个近代企业:汉阳铁政局(1890)、湖北枪炮厂(1890)、湖北织布官局(1891)、湖北缫丝局(1894)、湖北制麻局(1898)、湖北纺纱官局(1898)、武昌制革厂(1903)、白沙洲造纸厂  相似文献   

5.
揭殿试之谜     
殿试的创立是一个谜。现在来揭这个已有1000多年的谜,看看谜底是什么。我国科举制度自隋代创立至清末废止,1400年间演变厘革很大,但基本上分为行的常科和不定期举行的特科两大类。以常科为主,特科为辅。常科在唐代分设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等科目,每年举行一次;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神宗熙宁四年(1071)起,明经诸科渐被废除,仅存进士科;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和十七年(1384)两次定制,定为甲、乙两级——这就是常科演变的基本脉络。殿试是属于常科范围的考试。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大官僚。他服官40余年,几与光绪朝相始终,迭膺疆寄,海陟纶扉,“宣勤最久,勋望卓著”,在清末枢臣疆吏中鲜有与之相埒者。张之洞一生政绩斐然,但主要是致力于洋务运动。他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代表,其活动涉及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模之大、包罗之广、作为之多,堪与李鸿章相颉颃。由于张氏长期身居要职,他的洋务思想对清王朝的统治决策,对晚清政局,对洋务运  相似文献   

7.
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之后,陈钧先生近期又推出了他关于张之洞的“湖北新政”研究的新作——《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的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9月版),从研究的内容和思路看,陈著两书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书注重从历史哲学意义上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与实践进行反思,后者则更精细地叙述历史过程的同时,侧重对张之洞的“湖北新政”作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价值重估,这便是作者在导言中开宗明义所讲的“重估也许比建构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大官僚。对张之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已有不少论著谈及,但对张之洞早期治学观的探讨性著述则不多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1873年,时年36岁的张之洞任四川学政。1875年春天,在整顿川省科举积弊之后,创建了尊经书院,于公务之暇常到书院讲学。在教学实践中,深感“蜀中人士聪敏,解悟向善,好胜不膠已见,易于鼓动,远胜他省。”如能引伸触长,异日必有可观。为此,写了《輶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在湖北,前后不到二十年,创办了十一个近代企业.在这过程中,他煞费苦心,创造办企业的条件.其中,最困难的是解决资金问题.张之洞是采取哪些方法筹集办厂资金的?(一)财政拔款.从中央财政拔款到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张之洞办的十一个企业,除湖北毡呢局是官商合办的外,其余十个企业均是官办.既是官办,就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可是,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难以应付.1889年,张之洞估计建个炼铁工厂要200余万两,当时清政府每年有200万两铁路经费预算.炼铁厂是  相似文献   

10.
李灵玢 《江汉论坛》2012,(9):129-134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1889-1907年),正是中国茶叶贸易历经高峰后的滑坡期。在经历增收书院捐受挫之后,张之洞深入研究茶业现状。为了重振两湖茶业经济,他多方谋划,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政策措施,并亲身贯彻落实。张之洞对汉口茶贸的关注和努力,虽未从根本上扭转茶贸颓势,但为后世留下了极富研究价值的商政遗产。  相似文献   

11.
论“东南互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0年夏季,正当中国北方义和团反帝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之际,在南方,由英帝国主义策划并导演,大买办盛宣怀穿针引线,经两江总督刘坤一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络东南诸省督抚,派员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商定了《中西官议订保护长江内地通共章程》及《保护上海租界城厢内外章程》.这就是所谓的“东南互保”. 最近有同志写文章,谈及“多年来,‘东南互保'遭到学术界的否定,被斥之为‘一幕  相似文献   

12.
七月上旬,湖北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在武昌召开了“张之洞在湖北的济经活动”学术讨论会。武汉地区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省市、地方志的有关同志莅会并提交了多篇学术论文。与会者认为对于张之洞的学术研究,是湖北经济史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以封疆大吏身份治鄂十七年,在湖北武汉设钱局、练新军、办学堂、兴商务、修水利、建工厂,影响很大,至今武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禁烟述评王金香在中国近代史上,山西禁烟与山西烟祸一样闻名。从19世纪70年代张之洞在山西禁烟开始,到20世纪初年交城文水两县因禁烟发生的官民冲突,直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阎锡山的禁止烟毒和抗战以前的官卖鸦片,这些与禁烟有关的事件无不闻名遗迹。本文拟...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是晚清重要的洋务派大官僚。在长期经营近代工商业的活动中,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不断发展,客观上顺应了当时的经济变革趋势,对洋务运动乃至近代社会的演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张之洞督鄂期间创实业、倡商务、兴市政、办教育等"湖北新政"留下的遗产在民国的流变及其状况进行了考察,得出张之洞为湖北武汉现代化打造的比较优势突出的高起点,在其身后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在民国时期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没有与时俱进,保持如张之洞时代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甚至"人亡政息"的结论.并对"张之洞现象"进行了剖析,对"后张之洞时代"湖北武汉现代化没有达到晚清张之洞时代的水平高度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中日战争与汉阳铁厂的“招商承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勤 《理论界》2009,(2):122-123
张之洞于1889年创办汉阳铁厂时选择了官办形式,但他与李鸿章、盛宣怀在采用何种体制上,从一开始就存在官办和官督商办之争,直到1896年铁厂才从官办转变为官督商办.催化这一结果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它所导致的清政府战后的财政崩溃、经济政策转变以及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为铁厂改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前后张之洞和冯子材关系的曲折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法战争前,张之洞曾参与淮系和清流派言官联合排斥冯子材的阴谋.在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因为要派兵赴援广西前敌,曾想利用冯子材充数.但因要反击潘鼎新对冯子材及两广当局的诬蔑.使张之洞产生与冯子材荣辱与共的感觉,全力支持冯子材筹备镇南关决战.冯子材指挥取得的镇南关大捷,奠定了两人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的基础.在中法战争后,两人为保卫广东海疆安全做了许多事情.可见,张之洞和冯子材之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相斥到简单利用、最后相知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姚会元 《江汉论坛》2003,4(12):84-87
张之洞与清末其他重要封疆不同,在其身后出现"张之洞现象",即久不被人们和历史忘记,何以如此?本文从张之洞所从事的实业、教育,从他所具有的观念、人品,从不同时期名人、伟人对他的评价等方面对此作综合性探究.  相似文献   

19.
晚清政府借外债修筑沪宁铁路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宁铁路成为官办外债铁路的原因1895年,临时兼任两江总督的湖广总督张之洞首先提出沪宁铁路全路建筑计划。在最初的沪宁铁路建设方案中,张之洞只是主张以官督商办的方式,“筹一段之款”,“办一段之路”,并无借外债修筑该路的意图。但是,沪宁铁路最终却演变成了一条官办外债铁路,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的严重财政危机,使沪宁铁路建筑计划的实施面临着官款难筹的窘境。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大量军费开支及战后对日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在战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正如清政府户部奏折所反映,“方今国用匮…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东南互保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和团运动时期,我国出现了北方战火纷飞、东南议约互保的奇特局面.对于东南互保多数论者把它看作一幕"丑剧",其主要策划者张之洞也被且为"通敌叛国"者.也有少数人对张之洞及其策划的互保歌功颂德.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均欠妥切,有重新认识之必要.1900年6月,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中,在清廷发布宣战上谕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东南督抚通过盛宣怀、余联沅和沈蔼苍等人与帝国主义列强议订了《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使长江流域及东南数省形成了互保局面.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出自帝国主义和东南督抚的共同需要,也是当时各种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矛盾的产物.张之洞是东南互保的首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