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华兹华斯和雪莱的两篇咏鸟佳作《致杜鹃》和《致云雀》的浪漫主义特色入手,阐述了两位浪漫主义大师是如何利用鸟的意象来展现大自然情结以及抒发内心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入对比分析了两首诗的主题、自然观以及艺术风格,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虽然两首诗都借鸟释怀,表达诗人的精神境界、观念和理想,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着迥然差异,可谓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2.
认知诗学借助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工具系统地阐释文学文本结构与读者感受效果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形—背景"和"隐喻"的认知诗学工具,读者可以有意识地对雪莱《致云雀》中的虚拟空间进行复现,构建出"天堂"和"真与美"两个虚拟空间,根据自身体验体悟诗人对自然界意象的观察视角与动态编码,感知诗人以"虚拟"写"现实"借物言志的意图,从而与诗人所传达的情感效应、美学诗性和哲学思考产生共鸣。"虚拟空间"的介入提供了浪漫派自然诗歌解读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批评旨在通过对若干有关联文本的考察,在更深邃、更博大的文化-哲学视野中审视文学问题.本文从重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小诗《飞虻》入手,在三层阐释层面上审视作为强者诗人的布莱克表现出的"影响的焦虑",以及他的"焦虑"对后代作家的再度影响,揭示跨文化、跨时空的语境中,以互识、互证为基础的人类思维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威廉·布莱克和威廉·华滋华斯,都是英国著名的浪漫派诗人。他们都以伦敦的社会状况为题材写出了同名《伦敦》的诗篇,然而风格迥异,各具千秋,可又都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  相似文献   

5.
一在英国浪漫派的五大诗人中,与拜伦、雪莱齐名的约翰·济慈(1795——1821)是一位诗才晚熟、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济慈18岁始步入诗坛,给他带来诗歌灵感的是英国伟大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诗歌魔杖。斯宾塞的代表作《仙后》唤醒了济慈的天生诗才。令济慈欣喜若狂、满怀热望、惊叹不已的是斯宾塞的诗歌形象中产生的特殊引力及其诗歌世界里图画般的色彩和音乐魅力。影响济慈诗歌创作的尚有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和拜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脍炙入口,内容深刻,韵律整齐。其诗作读来发人深省,同时能给予读者美的享受,不仅获得了普通读者的喜爱,学者更是青昧有加,有许多学者研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诗论,但很少有学者分析其诗歌形式。本文对华兹华斯的名作《致杜鹃》作一分析,揭示出其备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黄水仙》(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见于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用书《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吴伟仁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者是著名的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与另一浪漫主义巨擘柯勒律治合作,于1798年出版了《抒情歌谣集》,拉开了英国诗歌浪漫主义革命的序幕。在这本诗集里(绝大多数系华兹华斯的诗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开拓了大自然的广阔领域。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所创作的两首关于秋的颂歌《西风颂》和《秋颂》,是对同一主题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将试图通过分析这两首诗,找到诗人抒发的不同感悟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读者对英国浪漫派杰出诗人雪莱(1792—1822)的诗作并不陌生,他那举世闻名的《西风颂》更为多数读者所熟知。《西风颂》是一首“颂诗”(ode),这种“颂诗”原来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种抒情诗体,是描写庄严、高雅主题的,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常常可以配曲演唱、舞蹈。雪莱的《西风颂》所采用的是贺拉斯颂诗的一种变体。全诗共分五章,每章十四行,每行五音步,抑扬格;但它与一般的“十四行诗”(sonnet)又不一样,因为它每章是由四个交错押韵的三行组(terza rima)和末尾两行对包(couplet)构成,其韵律是aba,bob,cdc,ded,ee。雪莱的《西风颂》有多种中译本,他们分别载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英国诗文选译集》(王佐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2年6月出版的《雪莱抒情诗选》(杨熙龄译),春风文艺出版社(沈阳)于1984年出版的《世界抒情诗选》(其中《西风颂》的译者是江枫)以及《译林》1982年第二期(译者卞之琳)。上述译者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特点。浪漫主义诗人分为两大流派 :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消极浪漫主义诗人。通过比较和分析三首分别由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所写的爱情诗 ,将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各自诗歌的风格、诗人的个性及诗人对崇高爱情的追求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致海伦》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爱伦·坡最为著名的抒情诗之一。在此诗中,诗人借希腊神话中美女海伦的形象表达独特的审美观,以娴熟的手法创造出诗歌的音乐美。他认为诗歌是对美的创造。《致海伦》是诗人对美凝思的硕果。本文试从音乐性和意象两方面探索《致海伦》的美。  相似文献   

12.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两人都以伦敦为题材创作了一首诗歌<伦敦>.在布莱克的笔下,伦敦是一个没有自由的人间地狱和扼杀生命的摇篮;在华兹华斯的笔下,伦敦则是一个精神枯竭,失去了往昔那古老神韵的死水潭.这两首同题诗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同中有异的审美图景.  相似文献   

13.
飞翔意象在阮籍《咏怀》诗中有诗心、诗情、诗法、诗境四个营构向度。飞翔意象传达出诗人的行藏与心迹,演绎着诗人的缥缈哲思;其既触动了抒情主人公的悲情,也被诗人打上了特定情感的烙印;阮籍对飞翔意象的书写推进了此类诗歌的抒情模式,诗中的情思因此变得隐晦飘忽,富于比兴意味;诗人借飞翔意象的描写,隐约构建出一种温柔、哀凉的诗境。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以其振聋发聩的抒情诗记录下对生命的礼赞、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用动人心旌的诗意文心艺术地践履了他在<诗辩>中倡导的"美与自由"的审美理想.本文从三个层面对雪莱的抒情诗作了审美解读:1)诗与美:逆风飞扬的火光;2)诗与自由:心灵流淌的磁力;3)诗与想象:妙音神思之境界.以此探询这位"临风云雀"作为时代歌手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布莱克诗《回音草坪》由意象群构织而成。第一诗节象征童年时代,第二诗节象征成年,第三诗节象征暮年。诗中诸多意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三个时段日出、白日、落日分别象征人的童年、成年、暮年;诗的结构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三个诗节恰恰象征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三个时期。诗中儿童、母亲、老人象征整个人类;云雀、鸫鸟和小鸟象征整个动物界;春天象征大自然。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人类的生命规律,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英国湖畔派诗人的领袖人物,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华兹华斯开创了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代。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讴歌大自然,咏赞自然界的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被雪莱誉为“讴歌自然的诗人”。笔者试图从华兹华斯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入手,分析解读诗人的浪漫主义自然观,揭示这一自然观对英美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运用象征的手法,使读者更加了解诗人雪莱讴歌西风的主旨,从寓意中我们深刻地理解到西风的象征意义:雪莱歌颂西风的实质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颂革命。浪漫主义力求以象征传达诗人的感知。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思想通过暗示和象征的帮助激发了读者的直观感知力。浪漫主义强调形象思维和幻想与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因此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可以见到大量由形象思维与想象创造出的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最伟大的自然阐释者之一,诗人华兹华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并将这一理念带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诗人的生态思想逐渐为评论家发现研究。本文将尝试重读《水仙》,来探讨华兹华斯的生态诗学思想。诗人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精神的关系。诗中流露出了鲜明的生态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始终围绕着“存在巨链”断裂之后,人类重新解释宇宙结构及人在其中位置的需要而进行。根据这场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奥维德《变形记》中纳西萨斯的故事含义,文章解读了华兹华斯的《黄水仙》的内在含义,探讨了华兹华斯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无边的湖畔美景中只是对黄水仙情有独钟的原因,以及从奥维德的纳西萨斯到华兹华斯的黄水仙的内在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辨析纳西萨斯、黄水仙与诗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该诗反映的并非诗人在失意和孤寂中对美景的愉快回忆,而是诗人对“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的探索结果,是英国浪漫主义历史使命达成的宣言。  相似文献   

2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他用独特的创作理论和原则书写了自己对人与自然的感悟,抒发了自己强烈的自然情怀。本文从华兹华斯的创作理论出发,以《丁登寺》中朴实无华的诗句为例,从人与自然的交融和自然与人的情怀两个方面,分析了诗人如何用最朴素的日常词语表达自己最强烈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