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代表著作,夏衍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和张骏祥的<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都从实践美学的角度言说中国电影,强调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及特殊的表现手段,即电影性,和电影的群众性、民族性.而成就了那个时期中国电影理论的建树.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戏剧改编以戏曲改编为主,话剧、舞剧改编为辅.由于戏曲在中国古代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这为<红楼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而红楼戏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又形成了独特的舞台表演特点,并逐渐表现出写实化倾向.不过,戏剧改编传播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无法在舞台上完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绣鞋风波"是<金瓶梅>中的精彩篇章,它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绣鞋风波"中的鞋描写呈现出丰富的象征心理学意义,具有鲜明的比兴象征功能."绣鞋风波"故事情节反映了弗洛伊德子恋母理论,是中国化的俄底普斯情结.  相似文献   

4.
迟维维 《河北学刊》2003,23(6):141-145
所谓"第六代",是指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在电影艺术上大胆地进行先锋探索和试验,并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电影语言来阐释他们的生命体验和人性关怀.本文结合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球化/后现代/后殖民的多重交织,通过对"第六代"电影个案<苏州河>(娄烨,1997年)的文本解读,进而对"第六代"电影作品从整体上进行后现代性分析,以进一步阐释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结构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
许并生 《晋阳学刊》2001,(5):98-100
中国舞台剧电视化是中国电视文艺的重要现象 ,其形成与中国电视的发展过程及其长期艺术实践 ,与电视本身现实反映性和电视艺术的不纯粹性有着直接关联 ,与中国原有的艺术基础、民族风格及艺术思想 ,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舞台剧的电视化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是中国文化环境下的创造物 ,丰富了世界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离开了水泊梁山,走进世情小说<金瓶梅>中,便销蚀了豪迈的气质,而被赋予了常人的属性.原因是中国长篇小说在经历了神异化、传奇化、历史化的过程以后,作家们的创作视角转向了世俗和人间,开始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能的观照和剖析--是作家审美视角的转换,带来了英雄豪侠的褪色和变质.  相似文献   

7.
马婷 《社会科学论坛》2006,(16):140-142
伊朗电影自20世纪初的开创,到90年代在国际影坛的崛起.本文试图通过伊朗电影<女人花>,以跨文化传播角度来探讨伊朗电影自身所负载的传播内容以及伊朗电影在中国的传播现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艺术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东西,而是在具体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才孕育产生、逐渐成熟的"生成物”.它是一种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不断运动,不停地流动生产的情感.艺术情感的运动生成大体要经历"最初的唤起”、"积累和养育”、"改造和升华”三个阶段,才能生产一股"心会神融”、"物我俱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电影、电视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我们所面对的电影、电视显然不仅仅是艺术,同时也是大众传播媒介。或者甚至可以说,它们首先是大众传媒,然后才是艺术。作为大众传媒——当然是新的、现代化的、“奇妙地将技术、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溶为一体”的大众传媒,“电影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文化”,电视更是“文化的运输工具。”这就  相似文献   

10.
邓剑秋 《江汉论坛》2005,3(4):29-34
思想路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集中全党的智慧,先后提出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命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路径的核心.正是这条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其内涵的思想路径铸就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主流电影在类型整合、意识形态言说、市场营销等方面为创建具有民族品格的国产电影提供了有益的发展思路.全球化语境下,新主流电影的在地化表述,立足中国电影本土经验,借助电影市场融合资本、变革技术,实现了艺术、商业、意识形态三方面的整合创新.新主流电影的在地化表述从主体意识、审美逻辑、民族文化精神传达等方面探索了全球化时代下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为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的形态与观念.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时期,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市场经济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中国的电影业如何完成这一转型,是每一个电影人、法律人需要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法律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现行<电影管理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结合中国电影业的现状,阐述了建构、完善电影业立法对保障、推动电影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目前电影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盲区和误区,并针对电影业法律制度创新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诗、画被称为姐妹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历来倾向于诗歌与绘画的融合.中国这种传统的诗画观影响着诗歌绘画的发展.马远在此影响下,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水墨山水人物画)将柳宗元的诗歌<江雪>的意境很好的表达出来.文章着重探讨马远的名画<寒江独钓图>和<江雪>在意境上的融合问题,来阐述马远在南宋绘画史上对诗画走向融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经典判例Campbell v.Acuff-Rose Music(1994),从美国著作权法§107的四项因素出发,为各级法院如何处理<漂亮女人>这样的戏仿作品的合理使用抗辩,提供了一个详尽的经典的分析框架.胡戈的视频作品<馒头血案>是否侵犯电影<无极>的著作权,中国现有著作权法难以裁判.而美国合理使用理论、"漂亮女人"案的判决,以及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宗旨,为我们处理戏仿作品的合理性问题,提供了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贺岁片对中国电影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岁电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电影的既有观念:电影创作不只是剧作创作而且是整体运作;电影艺术不只是内容显现而且是整体呈现;电影形象不只是创作形象而且是大众心理现象.贺岁电影是舶来品,却有浓重的东方心理和节令色彩,贺岁电影体现了东方心理需求、节令观赏期望和商业规则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特征.贺岁现象给中国电影带来了社会文化、市场文化、传播文化、艺术文化等新观念.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传统电影而言,"真实性"是重要的美学范畴,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表明,构成传统电影美学基础的真实性概念具有多重内涵,但数字技术带来的电影影像特性和叙事策略变化,使得电影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当前数字电影创作弊端的根源在于将工具理性目的化和价值化,而数字技术本身从创作动机、原则和艺术表现力来看,都并不意味着电影真实性的消解,在充分的主体性创造下反而能够展现更加丰富的艺术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余华曾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的极端代表人物.进入90年代后,他连续推出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两部小说 ,以其琐碎化、简约化的文本内容和本能化、本真性的"扁平人物"描摹,构筑起一个温和的写实世界,一个几近纯粹的民间化艺术世界,宣告同先锋派精英立场的告别,也标志着他从对现代主义幻境的迷恋,到向着现实主义实景的还乡.  相似文献   

18.
"新月"诗人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们的现代诗实践,在追求艺术规范的闻一多的<死水>集有所表现,如它所包含的现代诗的精神的经验;在以诗歌体制实验著称的朱湘<石门集>中,也有重要的反映,<石门集>中甚至出现了典型的现代诗.这两个"新月"派的经典诗集的现代主义诗歌实践,反映了浪漫的"新月"诗人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实践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十九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而悠久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是因为其娴熟的艺术技巧,更在于它涉及了爱情与死亡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并且其情感都是不加讳饰地从心底直接流露出来的,做到了"修辞立其诚".这就是<十九首>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我们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一刻也不能离开客观现实.毛泽东同志首次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中<实践论>的发表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实践论>论述了"知、行"统一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中国化;<实践论>合理地整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化;<实践论>剖析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标准中国化.因此,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生机和活力仍在于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